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剖腹産率世界第一 産婦痛斥醫院唯利是圖

2011年06月03日 22:08:57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字號:    

  産婦的恐懼和不滿

  順産還是剖腹産?什麼時候生?到哪家醫院生?找哪個大夫接生?從網路到現實生活,從城市到農村,到處都在討論。而就在這種充滿人性溫情的討論中,“醫院趨利導致剖腹産率高”的簡單推論卻顯得越發真實。

  26歲的河南農民小李非常氣憤。今年3月,妻子在鄉醫院生孩子,本來也想順産,“但醫生説,胎兒比較大,順産怕有危險,建議我們剖腹産,我們就聽從了醫生的意見。沒想到前幾天碰見一個熟人,親戚是鄉醫院的産科醫生。他説,凡是自己接生的産婦,一律剖腹産,時間短,賺錢多,不管你想不想剖,一嚇唬就都剖了。”

  31歲的王女士感覺也差不多。她去年在北京某公立醫院生孩子,也是剖腹産。“我本來想自己生,産前所有的檢查都挺好,但待産的時候,醫生突然説我年紀有些大,順産可能會有問題,建議考慮剖腹産。當時把我們全家都嚇住了,就選擇了剖腹産。可事後想想很生氣,如果年紀大有問題,為什麼之前檢查都很正常?為什麼非要等臨産前才提醒我?我覺得醫院就是想多賺錢。”

  不管是親身經歷還是道聽途説,大家似乎更願意相信:醫生為了賺錢,所以讓大家剖腹産。一位網友説並非所有的醫生都建議剖腹産,自己生孩子時,醫生就一直鼓勵自己順産。結果遭到了許多網友的圍攻:你是醫院的託兒吧?醫院是你家開的吧?

  但採訪中記者也了解到,確實有許多産婦選擇剖腹産是處於主動,而非被醫生勸導。對生産的恐懼和擔心,包括怕疼,怕體型變差等,成為許多人主動選擇剖腹産的原因之一。

  網上有一篇流傳甚廣的帖子——《産房裏的尷尬事兒,你知道多少?》,該帖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分娩過程中遭遇到的各種尷尬事:插尿管、肛檢、剃毛、大小便失禁等。儘管帖主表示:“告訴你這些,並不是為了讓你緊張和難堪,只是想讓準媽媽們事先有個思想準備”,但大部分女性網友感到的只是恐懼:“我沒有勇氣看完……”“嚇死我算了。我希望我生的時候直接暈倒,然後醒過來的時候一切都OK了。”

  生孩子疼得死去活來;有人生了30個小時都沒生下來;産鉗會把孩子腦袋夾壞;順産影響體形,影響夫妻生活;陪産會讓丈夫心裏有陰影……各種健康頻道、母嬰論壇上,到處是懷孕日記、生産日記之類的帖子,許多育齡女性在跟帖中進行著自發的經驗交流和學習。

  在採訪中有多名婦産科醫生表示,網上眾多孕産婦個人體驗式的心得體會,在一定程度上會誤導大眾對分娩的客觀認識,容易對生育這一自然生理過程産生不必要的恐懼。

  但眾多孕婦及其家屬們也很氣憤:我倒想聽專家給我好好講講,可是連個號都挂不上,好不容易挂上號了,大夫幾句話就把我打發了。

  順産養不活産科?

  順産還是剖,在産科醫生們看來,確實存在利益差別。

  “如果全是順産的話,我們就要喝西北風了。”河南省某鄉醫院婦産科的郭醫生告訴記者,在自己醫院順産的費用是500多元,剖腹産的費用是1000多元。每個月有十幾名産婦生孩子。如果全是順産,則每個月産科部分的收入為七八千元。這七八千元由4名醫護人員、婦産科和醫院按比例分配,“實際分到我們手裏的錢非常有限”。

  而工作量是該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唯一收入來源。“國家好多年沒有給我們投入了。這麼多年來,醫護人員的收入完全要靠自己來掙。”郭醫生告訴記者,有一次發工資,一位護士當月的工資竟然還不夠抵扣當月應交給醫院的伙食費等正常費用,護士很傷心,説:我天天按時上班,又沒遲到又沒曠工又沒請假的,辛辛苦苦忙了一個月,竟然還要倒給醫院交錢!“大家看著也很傷心。最後,醫院領導免了她當月的伙食費。”

  郭醫生或許不知道,大城市的産科醫生和他有同樣的感受。

  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高淩,曾在北京市的一公立醫院婦産科工作過近30年。高淩表示,剖腹産率高,公立醫院考慮盈利的因素確實存在,“因為物價部門對分娩費用的規定極低極低。”

  從2005年7月1日起,北京市的城鎮企業職工有了生育險。開始享受住院分娩報銷的政策。住院分娩期間,除嬰兒費和超標準床位費外,定點醫療機構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收取其他費用;自費藥品、自費診療項目,醫療機構要與個人簽訂自費協議。

  高淩所説的“物價部門規定的分娩費用”,指的就是生育險中規定的支付標準。以北京市的三級醫院為例,生育險中規定的自然分娩的支付標準為2000元,剖腹産不伴其他手術的支付標準為3800元。“我就做不出這個2000元的順産項目來。因為按照這個標準,好多項目都不能做,比如監護,但不做監護我怎麼保證産婦的安全?而且生一個孩子需要多少醫護人員?所有的成本根本不止2000元。如果按照這個費用來收,我這個科室維持不下去。不是我要多賺錢,是我連西北風都喝不上。”

  “再比如接生費,物價部門定的價格是生一個孩子50元,生雙胞胎60元,我們簡直無法接受,這麼複雜的生育過程,多生一個孩子,只多加10塊錢!這個價格一直沿用到現在,實在是沒辦法。”

  據高淩介紹,儘管剖腹産3800元的費用也不高,但對於一些醫生來説,畢竟“比順産的餘地大很多”,“順産人家生完就生完了,想加錢也不好加,但剖腹産的話,會用到醫療器械、材料、藥品等,而且個別大夫還會有一些灰色收入。”

  實際上,順産對公立醫院和醫護人員來説,耗時長,投入的人力多,收入最低,還容易引起糾紛。“順産的越多,醫護人員越累,拿的錢還最少,哪一個有頭腦的人不會想:我幹嘛要這麼多順産?為什麼不去剖腹産?這是人之常情。”一位産科醫生説。

  但抱怨歸抱怨,採訪中許多婦産科醫生表示,還是會鼓勵符合條件的産婦順産,因為自己是醫生,要為患者負責,況且大多數醫院的産科並未獨立,是“婦産科”,生産費用並非自己唯一的收入來源。

  “有的時候,遇到病人説:我不想順産,你幹嘛不給我剖?我心裏想:哎呦,誰不願意給你剖?我難道不怕累?關鍵是沒有理由的剖腹産,我良心上過不去。”高淩説。

[責任編輯:孫金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