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

2011年06月03日 22:09:36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姜琳、李菲)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邀請政協委員就“走進世博、共用世博”回答記者提問。

  出席記者會的有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全國政協常委、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副主任委員、執委會執行主任萬季飛,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世博局執委會副主任周漢民,全國政協委員、外交學院院長趙進軍,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播音部副主任李瑞英。

  萬鋼:世博盡顯科技魅力

  萬鋼表示,世博會是展示人類文明和科學成就、體現社會發展理念和科學技術成就的盛會。回顧歷史,如飛機等曾經從世博會上走向世界。科技部聯合十幾個部門和上海市政府一起,在申博成功之後就啟動了世博科技專項行動,目的是為了用科技成就來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萬鋼舉例説,比如新能源方面,世博會5.8平方公里將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應用項目,此外還有一個世界最大的屋頂電廠主題館。世博會“一軸四館”所有的雨水100%將回收再利用。

  萬鋼説,在“三網融合”方面,上海市將率先實現50萬戶的連通,讓用戶可以看到“網上世博”。同時還可以領略“滬上人家”的魅力,看一看未來的生活、未來的資訊技術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方便,比如有機器人炒菜、端盤子等。

  “作為科技部部長,我專門邀請了世界上40多個科技部長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領導,在訪華期間去看看世博會。”萬鋼説,在上海世博會上,大家不僅可以看到我國的科技成果,各展覽國家和組織也帶來了大量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的實踐案例。要借世博會這樣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學習人家的發展理念,學習人家嶄新的技術。

  萬季飛:“解密”中國館

  在回答記者關於中國國家館的問題時,萬季飛委員説,中國館像一枚紅彤彤的篆字中國印,已經威嚴聳立在黃埔江岸。中國館外觀以“東方之冠”為構思主題,高69米,一共分三個展區,力求凝聚中國元素,突出中國特色,顯示中國氣派。

  他説,在第一個展區,觀眾可以乘電梯直達49米處,首先看到的是以清明上河圖為代表的“東方足跡”核心展區,會用一部電影“春天的故事”,一幅長卷“智慧的長河”,一片綠色“希望的大地”,來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城市化的進程。

  萬季飛接著説,第二個展區位於41米層,叫“尋覓之旅體驗區”,觀眾可以乘坐軌道車在裏面進行遊覽,欣賞“石橋”“鬥拱”“園林”等中國建築特有的展項,了解我國幾千年城市興建的軌跡,領會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

  萬季飛説,第三個展區是位於33米層的“低碳行動”功能展區,反映中國用“取之有度、用之有節”的東方智慧,來破解現代城市節能減排的難題。

  “更詳細的內容,我也不披露了,給大家保留點神秘,留點驚喜。”萬季飛説。

  張海迪:關注世博,關注生命陽光館

  張海迪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説,上海世博會的生命陽光館,是世博會誕生159年來首次設立的殘疾人館。這充分顯示了對生命的尊重,無論健康還是殘缺,生命都是平等的。同時也體現了國家對殘疾人事業的重視和關懷。

  張海迪説,前段時間已經去過上海世博會,在那裏看到了建設中的生命陽光館,覺得氣勢恢弘,構造巧妙,讓人感到非常新奇,産生無限遐想,另外心裏也充滿了感動。

  “我曾經讀過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其中談到作者曾參觀過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她所觸摸的很多東西,給了她心靈的震撼,使她對生活充滿了嚮往。”張海迪説。

  張海迪表示,這個生命陽光館不僅僅是一個展館,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開的窗口,殘疾人兄弟姐妹可以在這裡感受到陽光的照耀。

  “著名作家王蒙曾經寫道:‘所有的日子都來吧!’在這裡,我真的想對世界上的殘疾人朋友説一句:所有的朋友都來吧!來看中國,看上海,看世博,看看生命陽光館。”張海迪説。

  周漢民:四項舉措力保世博舒適安全

  當記者問到世博會可能出現的“排長隊”現象時,周漢民説,據預測,本屆世博會的觀眾將達到7000萬人次。以此來推算,上海世博會持續184天,觀眾平均每天約40萬人次。

  周漢民表示,這麼多人紛至遝來,正是上海世博會的魅力所在。但對上海世博會的組織者,卻是一次綜合管理能力的考驗。組織者將從4個方面著手,以均衡客流、削峰填谷。首先將在票務安排上進行調整,用票務安排來平抑人流的高峰。其次將運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資訊的導引,通過平面、立體、移動的因特網技術資訊,將交通、文化娛樂活動和展館相關安排告訴遊客,讓大家理性地選擇。再次是將兩萬場次的文化娛樂活動安排合理、分佈均勻,以平衡客流量。最後是要進行試運營演練。世博會試運營演練將在下月20號到25號,一共進行5次,每次參觀人次在20萬到50萬之間。

  “它主要是試驗我們的管理能力、運營能力、服務能力、設施承受能力以及應急能力。相信通過預演,我們更清楚如何將世博會辦得精彩、成功,辦得安全、舒適。”周漢民説。

  趙進軍:公共外交的最好平臺

  趙進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上海世博會是最高層次的國際博覽會,同一般專業性展會不同,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國家和國際組織作為參展主體。因此,它首先是一個國家的行為,也是各個國家利用世博會展示形象的盛會。

  “世博會主要是由發達國家來主辦,現在歷史上第一次由世界最大的一個發展中國家來主辦。”趙進軍説,“中國在繼成功地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又將主辦上海世博會,這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遇。”

  趙進軍表示,世博會是展示國家形象的重要機會。如何能夠利用好這個難得的時機,向全世界和中國人自己展示一個開放的中國、進步的中國、真實的中國,一個願意和世界各國友好相處的中國,在外交上十分重要。

  李瑞英:向觀眾更好地展示世博

  李瑞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隨著世博會的腳步越來越近,籌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李瑞英説,世博會對媒體人來説,是一次考驗和學習的機會。“我了解到世博會的以色列館將展出一種神奇的微型膠囊,將它吃下去就可以通過‘人體漫遊’的方式完成一次無痛苦的體檢。我對這個很感興趣,很想帶著我們的觀眾去體驗和發掘它的科技含量。”

  李瑞英錶示,世博會場館非常多,參觀者一次肯定看不完,而更多人是沒有辦法去現場的。“所以我們的錄影機就是您的眼睛,我們的話筒就是您的耳朵,我們會帶領觀眾去看那些有趣的東西,讓您走進世博,共用世博。”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要聞 時政新聞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