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媒體合作  >   正文

中國日報周黎明獨家影評:中國式黑色電影的璀璨之光

2014年02月17日 13:31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國日報周黎明獨家影評:中國式黑色電影的璀璨之光

《白日焰火》劇照

中國日報周黎明獨家影評:中國式黑色電影的璀璨之光

《白日焰火》劇照

  (中國日報首席記者、著名影評人:周黎明)剛剛榮獲第64屆柏林影展金熊獎的《白日焰火》,是一部頗為奇特的作品。它跟1940-50年代的美國黑色電影(film noir)有明顯的傳承關係,但又獨具特色,不僅是中國特色,而且是東北特色,甚至只是嚴冬的特色。那是一幅中國北方常見的冬天景象,萬物蕭瑟,路邊堆著積雪,昏暗的路燈給冷冷的街景蒙上一層近乎超自然的暖色。現實中,這些都是極為單調無聊的景象,絕對不會招徠遊客;但在《白日焰火》中,它們不僅僅是故事的背景,而倣佛有了自己的生命,至少是劇中人物的心理投射。傳統黑色電影往往把洛杉磯拍得很硬朗,又略帶詭異,那種詭異在《白日焰火》中依然是一個無處不在但又莫可名狀的角色,縈繞著所有的人和物,使得影片獲得了某種氣場。而這種氣場,讓它超越了一般類型片以情節取勝的范疇,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

  《白日焰火》不是一部豪華大制作,但它對于光影的使用是極為講究並令人著迷的。大量場景發生在夜幕下,但街燈霓虹燈等各種光源時刻映照著,交匯成一個半明半暗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邪惡和正義棋逢對手,各種欲望和潛能緩緩溢出。這是當下現實的寫照,但又不是寫實的反映,而更像是劇中人物的視角。似乎沒有希望,但又好像還有希望,值得做最後一搏。影片中的幾個主角人物都是有past的,說是不可告人的秘密也不為過。這是黑色片的套路,比一覽無余的戲劇人物更具玩味,同時也讓觀眾不時揣摩人物的動機。廖凡的角色很像典型的好萊塢警察,因家庭生活的不如意而對工作積了一肚子氣,既是工作的動力,又是一種偏執,在中國銀幕上真還不多見,但也沒掉進美式類型片的窠臼。大家都知道,描寫這樣的警察,好萊塢和中國電影各有各的套路和局限,廖凡碰上這個角色,是他的運氣,同時他也賦予了角色一種很獨特、很個人化的詮釋,完全擺脫了高大全的框架,把他演文藝片的不按理出牌的怪招注入了人物的塑造。他不是美式黑色片里的馬洛,從形象到氣質都不是,但他撐起了這部中國黑色片。這跟他以往的積累有關,他以往的藝術片角色也多半極具怪味,略帶以邪制邪的感覺。他這個角色,當得起銀熊影帝,實至名歸。

  《白日焰火》中另一個有趣的角色,是桂綸鎂。照理,臺灣演員演東北女人沒什麼優勢,但在這個不需要濃烈東北風的角色中,她演出了一個真女人的內心復雜。這絕對不是典型黑色片的femme fatale(蛇蝎美女),盡管她跟廖凡的警察之間也存在著某種情感糾葛,但完全在東方道德的可信度之內。隨著劇情的層層剝繭,桂綸鎂的角色變得越來越具厚度。他們在摩天輪上那場戲,簡直是對《第三個人》同一場戲的致敬和顛覆了,因為在那部奧遜威爾斯主演的經典中,摩天輪上的表白是邪惡的自辯,而《白日焰火》中則是情感的自白。更淺了?更中國化了?返璞歸真?每個觀眾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斷。

  王學兵的角色戲不多,但絕對有戲。而且這個角色由王學兵來演,無疑是正確的決定。那種殘留的帥氣和冒險精神,對于故事是邏輯的加固劑。

  說了半天,《白日焰火》是一個謀殺分屍的故事,很容易做成廉價恐怖片,但編導刁亦男採用了黑色處理,傳承了黑色的批判精神,又自成一體,既不同于經典的黑色片,也不同于寧浩那種色彩濃烈的黑色張狂。它更壓抑,從某個角度講也更荒謬,就像是大白天放焰火,是不合情理的。但現實本來就不合情理,所以,稍微超現實一點反而更接近現實。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許秋玥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許秋玥

原稿件來源:中國日報網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