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壯鄉苗嶺鋪展新時代美麗畫卷

2022-07-19 10:11:00
來源:雲南日報
字號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雲南的東大門。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眼下的文山大地,綠意盎然,生機勃發。園區發展熱潮涌動,高品質發展戰鼓激越;山鄉舊貌換新顏,綠水青山景色美,各民族心手相連,勠力同心共建美麗家園。交通四通八達,昔日末梢如今變開放前沿。這裡,新時代美麗畫卷正在鋪展。

  綠色動能激活力

  盛夏,走進位於硯山縣城郊的雲南綠色鋁創新産業園,各種機械忙碌作業,生産車間內熱火朝天,一車車裝滿鋁錠的物流卡車駛出園區發往全國各地。

  “目前成功簽約15家下游鋁加工企業、16個鋁加工項目,簽約和落地的鋁加工産能438萬噸。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州綠色鋁産業工業産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文山州打造“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作戰指揮部主任科員李震南介紹,近年來,文山州依託綠色能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全力推動綠色鋁材一體化産業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形成了富寧、文山、硯山3縣(市)“三點齊發”的鋁産業發展態勢。

  隨著神火、中鋁綠色鋁産能達産滿産,魏橋産能不斷建成投運,文山州打造“中國綠色鋁谷”核心區更有底氣。瞄準産業鏈下游,全州緊抓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在“鏈長制”的推動下,以商招商、精準招商,綠色鋁全産業鏈初步形成。文山成為全國重要的綠色鋁工業新興基地,為高品質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從無到有、從空白州到全省産能大州,綠色鋁産業在文山州落地生根,激活了新的發展動能,推動全州現代産業跨越式發展。

  “用手機掃描産品二維碼,消費者對每一盒三七能夠輕鬆實現源頭追溯。”在文山三七産業園區登高片區,三七從種植端良種選育開始到初加工、精加工,第三方品質檢測,最後到現代倉儲配送、電子交易,全産業鏈要素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數字技術與三七産業深度融合,文山三七煥發出新活力。“目前,文山三七産業已形成集基地、加工、市場、科研為一體的全産業鏈體系。自2012年起,三七産業就突破百億元大關,成為國內最大的中藥材品種。”文山州三七和中醫藥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劉華榮説。2021年,全州以三七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80萬畝,實現綜合産值260億元,同比增長18.2%。

  綠色鋁動能強勁,特色産業加速升級,綠色成為文山州高品質發展新脈動。去年,文山州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全州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298.77億元,增長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4.3%;在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中排名上升到第10位。這一項項數據,正是文山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注腳。

  邊寨群眾日子甜

  雨後,富寧縣田蓬鎮廟壩村的草果林綠意更濃。

  來到和平村小組,一座座漂亮的農家院落鑲嵌在青山綠水間。一路駕車鑽進草果地,村民林仕容看著長勢喜人的草果,笑容裏洋溢著幸福:“現在正是草果開花坐果的關鍵時期,看這開花量,今年會是個豐收年。”

  憑藉當地生態優勢,草果種植産業蓬勃發展。“種草果效益高,管護還輕鬆,種得多的村民每年有十幾萬元的收入。”林仕容説,這些年村裏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草果烘乾廠,形成了草果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的全産業鏈條,村民們也在草果地裏找到了致富路。

  “我們還引進了新品種,果子又大又好,根本不愁銷路。”言語間,廟壩村委會駐村第一書記農仕周透著自信,“今年還要擴大草果種植面積,下一步打算找企業合作發展‘草果+’系列産品,延伸草果精深加工産業鏈。”

  地處滇東南的文山州,邊關漫漫,山鄉村寨蝶變的故事俯拾皆是。世代居住於此的群眾,對守邊固邊有著特殊的情感和表達。

  “有國才有家。”熊光澤一家三代人72年守護邊關的故事傳遍壯鄉苗嶺。走進熊光澤一家所在的馬關縣金廠鎮羅家坪村,道路整潔、繁花似錦,五星紅旗在蔚藍的天空下迎風飄揚。這是一個有著守衛國土光榮傳統的英雄村寨,與越南緊緊相連。

  “從小奶奶就告訴我,守好邊就是守好家。奶奶沒上過學,卻用毛筆把界碑上的‘中國’兩個字描得鮮紅明亮。”熊光澤的話堅定有力。為了守好邊,村裏組建義務巡邏隊,採取“十戶聯防”的方式,由點連線、由線帶面,助力強邊固防,村民們共同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

  守好國門也要建設好家園。羅家坪村依託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苗族文化基礎,主打“紅色牌”和“農家牌”,整合資金對村子進行全方位改造。改房屋、建廣場、鋪排污管……整個村子的顏值與氣質為之一變,成了美麗的紅色文化旅遊村。

  “你看,從這裡看下去,我們寨子現在多漂亮。”站在高處,熊光澤看著村子一臉自豪,“現在的好生活是黨和國家給的,我們要繼續守護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還要在村裏開民宿、搞餐飲、開發更多的旅遊項目,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如今,全州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正酣,發展的春風再度吹進文山州。一個個邊疆美、邊民富的邊境村寨正串珠成線,扮靚邊陲,照亮邊境群眾安寧幸福的好日子。

  民族團結一條心

  “東有犀牛望月圓,南有蜈蚣抱月圓……”循著儂人樂聲,來到馬關縣馬白鎮馬灑村,壯族民居層疊而上、順山排開,房前屋後花木點綴、碧水盈盈。

  “這個壯族村寨有著400年曆史,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現在是出了名的網紅旅遊村。”壯家姑娘鄧麗瓊介紹,按照村裏統一規劃,馬灑村啟動民族文化特色旅遊村項目,傳承美麗壯鄉文化的同時也讓村民們吃上了“旅遊飯”。

  “國家政策好,咱只管加油幹。”憑藉著做壯家花米飯的好手藝,鄧麗瓊在村裏開起了農家樂,用心經營,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文山州有漢族、壯族、苗族、彝族、瑤族等1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58%。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世代守望相助謀發展、血濃于水一家親的理念早已融入各族群眾的血脈之中,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增強。

  中午時分,走進硯山縣平遠鎮田心社區,一家口碑不錯的小餐館迎來不少食客。“快到家裏來坐坐。”忙碌的老闆娘祝蘭珍喜笑顏開。

  田心社區居住著回族、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等群眾,洋溢著融融暖意。“平時大家在生産上互幫互助、生活上相互幫襯,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同奮鬥,大家的日子過得很舒心。”提到社區的幸福生活,祝蘭珍讚不絕口。

  “這些年,我們社區可謂是日新月異,發展也步入了快車道。”田心社區黨總支書記馬儒昆説。在黨組織的引領下,社區各族群眾積極發展種植養殖業、經商、務工、跑運輸等,收入持續增加,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隨著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文山州少數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發展愈發繁榮。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一項項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正結出碩果,“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越唱越響。

  大美邊疆展新姿。今天的文山州,處處新風新貌新氣象,經濟發展活力迸發,邊疆穩固物阜民豐,民族團結籽籽同心,各族兒女正以嶄新的姿態,昂首闊步奮進新時代。壯鄉苗嶺正崛起,一幅壯麗的大美邊疆圖景正徐徐展開。(記者 黃鵬 李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