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貴陽貴安:數字鄉村托起“智”富夢

2022-07-01 13:54: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一部手機,即可完成農産品全生産流程的管理;一台電腦,就能實現精準的産銷對接;一張村網,村中大事小事盡在掌握……如今在貴州,一幕幕生動的場景,詮釋了數字時代貴陽貴安廣大農村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走進貴陽貴安,發現了一個個“數字鄉村”的美麗景象。從數字産業化、農村電商到鄉村治理,大數據正為貴陽貴安的鄉村振興加“數”添“智”,並轉化為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大數據讓傳統産業嬗變

  “從獼猴桃的育苗、栽種、授粉,到病蟲害防治、採摘等各個環節,都有大數據實時監測,還有農技專家到府精心指導,我們不僅省了不少力,獼猴桃收成還比前些年好了許多。”提及獼猴桃産業的變化,修文縣大木村村民黃江不禁喜笑顏開。

  依託大數據賦能産業發展,修文縣大力實施産業引才行動,並採取“黨支部+人才+基地”模式,將産業建在“數據鏈”上。

  “當前空氣溫度為20.4攝氏度,濕度97%,第一層土壤濕度23%……”黃江隨手點開手機上安裝的App,馬上獲取種植園情況,通過物聯網上傳到雲平臺,就能實現種植過程的數字化監控和科學化管理。目前,修文縣已有32家獼猴桃種植園接入物聯網大數據平臺,覆蓋6萬餘畝獼猴桃種植基地。

  作為貴州省30個食用菌重點區縣之一,白雲區緊緊圍繞貴州食用菌産業示範園區建設,按照“一園多點”産業佈局,努力做強食用菌産業。

  為了讓食用菌産業更好地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白雲區以黨建為引領,將專業技術人才與産業精準匹配,並搭建了“智慧菌雲”,對菌棒生産、食用菌培育、食用菌加工、認證檢測、履歷追溯等進行全鏈條跟蹤管理,開啟了現代都市農業的快捷鍵。截至目前,白雲區食用菌企業、合作社、基地和種植大戶均已入駐該平臺。

  依託“智慧菌雲”平臺,貴州聚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白雲區首個珍稀食用菌智慧化菇房示範種植基地,打破傳統“靠天吃飯”種植模式,實現常年穩定出菇,縮短了食用菌種植生長週期,大大提高了産量。

  數字技術成鄉村“新農具”

  “我們每年要賣20萬斤酸菜,有時候忙得大晚上都在打包發貨!”在息烽縣,返鄉創業青年龍瑞對於眼下的生活很是滿足。

  息烽縣立碑村是“貴州第一淘寶村”,這裡每天匯聚了各種各樣的農特産品,經電商平臺行銷推廣,“山裏貨”瞬間變成暢銷全國的“香餑餑”。

  2017年,從深圳務工返鄉之後,龍瑞參加了村裏的電商培訓,並在立碑村黨支部的幫助與協調下,租下了一棟“小洋房”,成立了自己的電商服務站,在網上銷售起酸菜、辣子雞、辣椒面、糍粑等農副産品,年收入達200萬元。

  “2017年開始,我們就建立了平臺運營、物流配送等電商産業鏈,邀請專業公司來給村民培訓電商知識,助推特産出山。”息烽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楊忠華説,息烽縣還借助大數據搭建了産銷對接態勢感知系統,根據市場變化精準指導生産。

  截至目前,息烽縣共有電商企業68家、從業人員1600余人,在京東、蘇寧、淘寶等第三方平臺開設網店420多個,産品種類超過400種,2021年網路零售額達1.95億元,成功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數字技術打破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壁壘,讓手機成了新農具、直播成了新農活、數據成了新農資,貴陽貴安持續加強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培育出了立碑村這樣一批知名的“帶貨村”和“直播村”,與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一同步入了電商時代。

  “數”治鄉村提升幸福感

  “以前去村委會辦事情來來回回跑幾趟,現在有了‘黔農e村’小程式,辦事再也不用來回跑,還能在上面看到各種事關我們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資訊,數字化讓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更便利了。”在開陽縣紫興街道魚上村,村民晉芳華高興地説。

  開陽縣建設“黔農智慧鄉村數字服務平臺”,依託此平臺開發“黔農e村”微信小程式,設置智慧黨務、智慧村務、惠民服務等版塊,實現村務黨務社務公開。

  “農村‘五治’工作,我們已經基本上做到家喻戶曉了。”貴安新區湖潮鄉綜治辦黨員劉燕介紹,居民在手機上反映的任何事項和問題,通過村幹部核實後,就能上報匯總到調度中心,通過可視化3D地圖展現,工作人員能第一時間接收資訊,並對問題進行處理。

  如此快捷高效的辦事效率,得益於貴安新區“智慧鄉鎮”平臺的建設。“該平臺全面考慮轄區居民的使用習慣,通過微信端接入,以公眾號、小程式等為載體對轄區居民提供資訊登記、資訊更新,同時居民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一鍵上報疫情防控、生活服務、政務工作意見等資訊。”劉燕説,“智慧鄉鎮”平臺的使用,極大地增強了群眾的參與感和幸福感。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