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22中國有約】塞上江南好風光 人在寧夏不思鄉

2022-06-30 23:36:00
來源:寧夏新聞網
字號

  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金文陽)6月29日,為期6天的“2022年中國有約A Date with China”國際媒體主題採訪寧夏站活動圓滿收官。

  6天裏,來自外國媒體駐華記者、在華外籍網路名人、中國網路媒體記者齊聚寧夏,迎朝陽、冒酷暑,馬不停蹄、日夜兼程深入寧夏各地,以中外媒體獨特視角筆觸和多元傳播渠道,對寧夏在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現代農業、全域旅遊、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深度採訪和報道。

  中外媒體一行從銀川市出發,途經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石嘴山市,走訪了5個市14余個採訪點,共同見證了一幅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優美畫卷正在寧夏大地上徐徐展開。活動中,採訪團成員積極參與互動,一場場別開生面的體驗,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銀川市,採訪團近距離了解從滿目瘡痍的採砂廠礦區到建成一萬八千畝的生態屏障,見證寧夏志輝源石葡萄酒莊如何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産業和生態建設相融發展的路子。

  “我在中國待了很長時間,但從未參觀過如此精美的酒莊,從釀酒葡萄園到加工車間再到品嘗灌裝好的葡萄酒,我們看到了一瓶葡萄酒的‘前世今生’。寧夏的葡萄酒真的非常好,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回到家鄉後會給我的朋友們推薦寧夏的葡萄酒。”敘利亞自媒體作者Zein Alabdin/ALI説。

  在吳忠市,採訪團登觀景天橋,瀏覽宏偉的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大壩,乘船沿黃河大峽谷逆流而上,穿梭于黃河之中,遊覽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等,用鏡頭捕捉精彩瞬間,記錄下黃河的氣勢磅薄和人文之美。參觀寧夏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全自動化生産線,了解寧夏乳製品生産研發過程,看全球乳業最大的液態奶單體工廠如何刷新世界紀錄。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主題主線,採訪團走進紅寺堡區弘德村,了解移民搬遷後,村民們的幸福生活。

  2016年和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在寧夏考察時都指出,要保護好母親河。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賦予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2017年,寧夏引黃古灌區被正式授予世界灌溉工程遺産,這是中國黃河流域主幹道上産生的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填補了寧夏世界遺産“零”的空白,向世界展示了“塞上江南”的亮麗名片。

  在中衛市,採訪團走進中寧縣璽讚莊園枸杞種植基地,了解中寧枸杞歷史文化、産業發展、産品特色。步入中衛沙漠光伏園區,看佔地6.5萬畝的光伏産業如何在沙漠裏奏響“藍色海洋之歌”。從“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聞名世界的“草方格”治沙法也讓中外媒體記者大開了眼界。

  “第一次看到這麼大面積的枸杞基地,親身感受到了中寧枸杞産業的發展壯大。”俄羅斯自媒體作者Sabina Makarova表示,將全方位報道中寧和中寧枸杞産業,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寧夏中寧、愛上中寧枸杞,持續提升中寧枸杞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這片‘藍海’十分科幻,真希望能把這裡的光伏技術搬到埃及,搬到北非。這對於我們那裏的氣候來説,非常適合。”埃及籍CGTN雙語主持人王慕林説,“它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利用起來搞旅遊産業,這個模式很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在固原市,媒體團來到原州區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驚嘆該村從幾畝菜地發展至如今50萬畝冷涼蔬菜支柱産業的嬗變。在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外媒體“森”呼吸,聽鳥鳴,享受“春去秋來無盛夏”的愜意幽靜,沿“小南川”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共同見證曾一度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如何上榜2021年“中國天然氧吧”。

  “姚磨村黨支部書記姚選向我們介紹了冷涼蔬菜成為支柱産業的嬗變,這些村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隨著産業的發展開啟了加速度模式。另外,我特別喜歡吃菜心,很有可能我在廣州吃到的菜心是這裡産出的。”義大利自媒體作者Mattia Romeo説。

  在石嘴山市,採訪團走進被譽為“絲路驛站”上的旅遊明珠——寧夏沙湖生態旅遊區,在萌寵樂園給可愛的羊駝喂食,與醜萌的矮腳馬合影,在大漠中體驗塞北雄渾之際,在“蘆蕩迷津”中欣賞勝似江南水鄉的清韻秀美。

  “這幾天的行程讓我戀戀不捨,真想在這兒住上一個月,好好欣賞一下寧夏沙水相依、水潤金沙、沙抱翠湖的絕美景色。”俄羅斯自媒體作者Sabina Makarova説,寧夏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都帶給她很大的驚喜,植被覆蓋率超乎了她的想像,所到之處皆是一片綠意,天也很藍,想在這裡拍個微電影,讓沒來過的人好好欣賞這沙水一色的曼妙之景。

  “2022年中國有約 A Date with China”國際媒體主題採訪活動是由中國日報網聯合天津、福建、寧夏等9省區(市)網信辦共同主辦的國際網路傳播活動,主要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在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開展採訪報道,生動講好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故事,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境內外輿論氛圍。

[責任編輯:商林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