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煩縣:紅色土地走出發展新路
南川河畔,新雨過後,薄霧輕籠。出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城,沿南川河向西而行約15公里便來到國練村。在潘南公路西側的米峪鎮戰鬥紀念廣場上,一座大型抗日群英雕像無聲地講述著當年發生在這里的抗戰故事。
米峪,一方英雄輩出之地。1940年夏天,米峪鎮戰鬥在這里打響,作為馳名晉綏邊區的一場漂亮殲滅戰,米峪鎮戰鬥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陷,成為晉西北軍民抗日戰爭中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彈指一揮間,八十余載轉瞬即逝。當年那場戰爭的硝煙已隨風散去,而那段可歌可泣的戰鬥歷史也早已銘刻在人們心中。
如今,國練村走上了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之路,這片曾經被革命熱血澆鑄的紅色土地,正在迸發出新的活力。
基礎設施更完善
一大早,婁煩縣米峪鎮國練村村民就絡繹不絕地經過南灣橋,到南川河對岸的蔬菜大棚里幹活。有的村民騎著自行車帶著農具,有的村民挎著簍子、拿著小鏟,準備採摘蔬菜。
以前,村民過河並不容易。國練村村民大都住在南川河西岸,而村里的耕地大部分在東岸。要過河,只有兩個辦法:或者踩著石頭過河,不過遇到水位上漲就只能繞道了;或者沿河往東北方向走,經過興旺莊橋,繞到河對岸,一趟就要多走3公里。
前兩年,南灣河橋建成,橋的兩頭是平展展的水泥路,從村里的大道直通對岸,村民再也不用繞道了。村民李栓全說:“現在農機能直接開到地里,耕種起來方便多了。”
改善基礎設施,建橋修路只是第一步。在市委辦公室的對口幫扶下,村里先後實施了“節水灌溉工程”和“國練村後梁提水工程”,有效解決了5500多畝耕地的灌溉問題,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
村里還依托獨有的紅色旅遊資源,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對村邊到米峪鎮戰鬥烈士陵墓的2.3公里旅遊道路進行了重新硬化。這兩年,村里先後更換了所有的自來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並對蓄水池進行改造,徹底解決了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基礎設施一天天完善起來,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便利。
幸福指數節節高
從米峪鎮戰鬥紀念廣場出發,沿著村路向西,路面平整幹凈,農家院落圍牆整飭一新,統一粉刷成深黃色,看上去整潔清爽。
走進一戶農家小院,小院內,生菜、水蘿卜、玉米等長勢正旺,綠油油一片。“這兩年,家里陸續把整個房屋、院子都翻新了一遍,還種上了蔬菜、水果,住著舒服得很。”村民程師傅樂呵呵地說。
走出農家小院,很快就來到了村里的多功能文化活動中心。中心于2019年修建,設有文藝排演舞臺、電腦室、棋牌健身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有了漂亮的舞臺,這兩年,村里連續舉辦了多場村民喜愛的戲曲演出,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國練村還利用縣里撥付的專項資金,對村文化廣場進行了全面整修,在市委辦公室協調下,文化廣場還安裝了全套健身器材。小廣場已經成了村民休閒健身、放松娛樂的好地方。
村民的幸福生活離不開政策的兜底保障。村里對所有學生實施“一生一案”臺賬化精準管理,確保所有孩子有學上、上得起、不輟學,村里的學生享受了每人2000元的資助,53名學生享受的其他各類教育補助超過12萬元。
教育醫療事關村民的切身利益,除了教育保障外,村民全部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累積報銷醫療資金約23.9萬元,讓村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此外,全村73戶85人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正是有了這樣的政策兜底和保障,村民的日子過得更有底氣。
小康路上大步走
一個多月前,婁煩縣開展了以“打造省城後花園,建設美麗新婁煩”為主題的全民義務植樹周活動,主會場就設在國練村的米峪鎮戰鬥遺址義務植樹基地。
國練村周邊,峰巒疊嶂,河溪交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對于這句話,村民王代生有著更為質樸的理解:“誰砍村里的樹,就是村里的罪人。”
王代生是國練村綠滿山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幾年前,合作社流轉了1000多畝荒山荒坡,持續不懈綠化種樹,不僅帶動了村里18人增收,也讓國練村成為綠樹環繞的美麗村莊。
老區幹群用心呵護一方山水,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由于緊鄰南川河,國練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村里利用市委辦公室幹部駐村的幫扶資金20萬元,實施了“國練村無公害蔬菜種植推進項目”,帶動81戶村民開展無公害蔬菜種植,經過幾年發展,村里5戶農戶成了蔬菜種植大戶。
2021年,蔬菜種植大戶程俊拴自己掏錢買了大型農機設備,他說:“這幾年,在萬柏林區對口精準幫扶工作隊的支持下,我家的蔬菜種植規模越來越大,蔬菜直接銷售到了萬柏林區的河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銷路很好,年收入也很可觀。”
國練村除了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還利用市、縣相關資金,投資75萬元建設了100千瓦光伏發電站,年光伏收益超過13萬元,可穩定受益25年,穩定提高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
在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的基礎上,國練村借助全市就業服務月活動,積極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外出務工就業。村黨支部書記程建秀及時把最新的就業信息發送到村民微信群中。他說:“村里有70多人在外務工,每人都拿到了2000元的務工獎補資金。剩余的部分半勞動力或弱勞動力60人,村里安排了公益崗位,保障家家有門路、人人有事幹、戶戶有收入。”
如今,國練村西山的松柏已鬱鬱蔥蔥。多年來,人們到這里憑吊、掃墓,陸續種下了大量的樹木,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重溫那段崢嶸歲月,致敬英雄,汲取奮進的力量,讓老區持續煥發出勃勃生機。(婁煩縣融媒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