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倡導“五一”假期就地過節

2022-04-19 09:47: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昨日,北京市第307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召開,海澱區、豐台區、北京市疾控通報本市疫情資訊和疫情處置情況。4月17日0時至18日16時,本市新增5例本土新冠確診病例,均已轉至定點醫院,有關部門已對涉及的風險點位進行排查,對各類風險人員實施分類管控。對於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倡導就地過節,同時明確暫不恢復進出京跨省團隊旅遊,室內公共場所按75%限流開放,公園、景區、景點堅持“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嚴格限流標準。

  4月17日0時至18日16時,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例,均為確診病例,其中海澱區3例、豐台區2例。昨日,北京市第307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召開,會上發佈了關於“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的有關通知,包含嚴控流動性風險、嚴防聚集性風險、嚴密常態化防線三個方面。“五一”期間,本市倡導就地過節,繼續提倡市民群眾非必要不出京,特別是不前往14日內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縣和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出京的,嚴格審批管理。14日內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縣旅居史人員嚴格限制進返京。

  暫不恢復進出京跨省團隊旅遊

  “五一”假期將至,北京疾控部門提醒廣大市民朋友,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倡導就地過節。為了首都安全和市民群眾能夠度過一個歡樂、健康、安全的“五一”假期,首都嚴格進京管理聯防聯控協調機制辦公室、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出《關於做好2022年“五一”假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嚴控流動性風險、嚴防聚集性風險、嚴密常態化防線等三個方面,對首都防控政策進行再提醒、再強調。

  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介紹,在嚴控流動性風險方面,提倡市民群眾非必要不出京,特別是不前往14日內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縣和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出京的,嚴格審批管理。如本市出現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為嚴防疫情傳播風險,所在區人員非必要不出京,所在街鄉鎮人員原則上限制出京。14日內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縣旅居史人員嚴格限制進返京,14日內有陸路邊境口岸所在縣旅居史人員非必須不進返京。

  進返京時,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北京健康寶”綠碼,抵京前或抵京後12小時內,需通過“京心相助”小程式向所在社區(村)、單位、酒店等報告,因瞞報、謊報、遲報等引發疫情防控風險的,依法追究責任。進返京人員抵京24小時後、72小時內須進行1次核酸檢測,未及時檢測的,“北京健康寶”將會彈窗提示,可能會影響出行和日常生活。通勤人員按照現有政策規定執行。

  徐和建提醒,進返京人員抵京7日內不聚餐、不聚會、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在京單位督促進返京員工返崗前48小時內加做1次核酸檢測,檢測陰性結果未出之前居家辦公。

  同時,本市繼續嚴格控制在京舉辦線下全國性會議、培訓等聚集性活動,確需組織的,堅持“誰舉辦、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有來京人員參加的,主辦單位要加強遠端篩查和在京閉環管理。

  本市將嚴密防範“自駕遊”“老年團”疫情風險,提示市民群眾謹慎選擇目的地,合理安排出遊行程,儘量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暫不恢復進出京跨省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繼續暫停出入境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

  室內公共場所按75%限流開放

  在嚴防聚集性風險方面,徐和建介紹,按照“非必要不舉辦”原則,嚴控遊園會、文藝演出、展銷促銷、體育賽事等大型活動。提倡市民群眾假期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減少感染風險。各類公園、景區、景點堅持“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嚴格限流標準,請市民群眾合理選擇出行路線和遊覽時段。

  同時,按75%限流開放演出場所、娛樂場所、體育場館、網吧、電影院、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公共場所,因地制宜控制暫態流量,防止人員擁擠。商場超市、批發市場、餐飲機構、賓館酒店、鄉村民宿等嚴格落實測溫掃碼、通風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有序排隊和場內外客流疏導。

  繼續做好重點人群常態化檢測篩查

  徐和建表示,在嚴密常態化防線方面,本市將繼續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常態化檢測篩查,對其他人員流動性大的行業或單位,假期結束後可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建議市民群眾近期謹慎郵購疫情高發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嚴防疫情輸入風險。

  在藥店或網上購買退熱、止咳、抗感染、治療咽幹咽痛等“四類藥品”的人員,要配合做好登記、回訪、核酸檢測等工作。倡導大家繼續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常消毒、一米線、用公筷”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主動配合做好測溫驗碼、接種疫苗等防控工作。

  徐和建表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北京將不斷優化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全力做到更精準、更有效,在及時管控疫情風險的同時,持續做好保供穩價、醫療救治、城市運作等工作,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群眾正常生活的影響。(記者 蔣若靜 王斌 解麗)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