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孫亞夫:九二共識空間廣 胡宋會談求大同

  時間:2005-05-10 15:34    來源:     
 
 


  中國臺灣網5月10日消息 據香港媒體報道,中臺辦副主任孫亞夫昨晚(9日)在清華大學為師生解讀臺海最新形勢。孫亞夫指出,在堅持“承認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我們爭取與臺灣當局談判”。

  孫亞夫認為,民進黨從建立初期本來是各種反國民黨力量的組合,只是後來被“臺獨”分子所把持;民進黨只要放棄“臺獨”,“我們願意作出正面響應,與之接觸交往”;大陸和民進黨個人之間的交往其實一直在進行,而“民進黨廣大成員和頑固‘臺獨’分子是不一樣的”。

  “九二共識”留足空間

  當問及此次“胡宋會”是否會產生某些新的表述時,孫亞夫指出,“九二共識”事實上已經為求同存異留下了充足的空間。從這一共識本身來看,只要堅持“一個中國”的核心,對內容的認識都是雙方分別的口頭表述,相當靈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孫亞夫當時表示,“九二共識”是智能的產物,一直作為解決兩岸關係的大前提,兩岸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求大同。他期望“胡宋會”雙方能達成共識,並能發表共同文件。

  孫亞夫說,1992年,兩岸代表(大陸的“海協會”及臺灣的“海基會”)首次進行會談,並發表了“九二共識”的宣言。宣言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孫亞夫強調,“九二共識”歷史事實其實很簡單,只因陳水扁的拒絕承認而變得復雜。當時兩會協商達成共識,核心是“一中原則”,即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如果沒有這個核心,“九二共識”是不會存在的。

  扁暴露“阿鬥”本色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當問及孫亞夫對陳水扁近日拒絕大陸禮物的看法時,孫亞夫認為陳的反應是有跡可尋的,也在意料之中,而這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熊貓一直是臺灣人民喜愛並且希望看到的,農產品準入及免稅則是臺灣農民所希望的,大陸開放對臺旅遊在島內很多經濟界人士看來將對經濟形勢不太好的臺灣發揮積極作用。這三項禮物不利于頑固“臺獨”分子,卻有利于臺灣人民的利益。民意是很難抵擋的,而大陸也將繼續在這些方面努力。

  孫亞夫認為,目前陳水扁的行動已經顯露了“阿鬥”本色,日前的反應可以看作是急于迎合以李登輝為代表的極端“臺獨”勢力。而大陸迎接連宋接踵“登陸”,已經打亂了臺灣當局對《反分裂國家法》進行反撲的步驟,打破了臺灣當局對大陸的妖魔化,並且使“臺獨”勢力內部也發生了分化。

  有學生問及如何應對陳水扁的“善變”,孫亞夫稱,大陸將“以不變應萬變”,堅持以“承認一個中國,承認九二共識”為前提,繼而重申“胡四點”中的“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言恆)

  (責任編輯:月光)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