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3日,58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出200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它們分別是:
一、10萬億次高性能電腦啟用並躋身世界十強。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曙光公司和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共同研製的每秒峰值運算速度10萬億次的曙光4000A系統,2004年11月15日在上海正式啟用,使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能製造10萬億次商品化高性能電腦的國家。
二、首座國産化商用核電站建成投産。秦山核電二期工程2號機組2004年5月3日正式投入商業運作。至此,中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運營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電站全面建成投産。
三、“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實現商業運營。2004年12月30日,經過四年多的建設,線路總長約4000公里的“西氣東輸”工程正式投入商業運營。在“西氣東輸”工程中,開展7000余項科技攻關,採用許多高科技手段和設備,保證了工程建設的進度和品質。
四、第一個下一代網際網路主幹網開通。2004年12月25日,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工程(CNGI)核心網CERNET2主幹網正式開通,標誌著中國下一代網際網路建設全面拉開序幕。
五、“探測二號”發射成功、“雙星探測”計劃實現。 2004年7月25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改進型火箭成功將“探測二號”衛星送入太空,至此,中國科學家于1997年提出的“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圓滿完成。這一計劃與歐洲空間局“星簇計劃”組成的聯合探測項目,將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施對地球空間六點立體探測。
六、奈米“超級開關”材料研製成功。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成功地通過調節“光”和“溫度”實現了奈米結構表面材料超疏水與超親水之間的可逆轉變,製備出超疏水/超親水“開關”材料,在功能奈米界面材料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導航系統研製成功。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研製出的國內第一套水下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在水深45米左右的水域,水準定位精度達到5釐米,測深精度為30釐米,使中國成為繼美、法、德之後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水下高精度定位技術的國家之一。
八、破解膜蛋白晶體結構難題。中國在光合作用機理研究領域的“菠菜主要捕光複合物(LHC—II)晶體結構”課題取得重大成果,這是中國科學家經過六年時間成功測定的一個重要的光合膜蛋白晶體結構,從而率先破解了這一國際公認的、具有高度挑戰性的前沿難題。
九、量子資訊實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國際上首次通過實驗實現了五粒子糾纏態以及終端開放的量子態隱形傳輸,表明中國在多粒子糾纏態的研究方面進入國際領先水準。
十、海域油氣資源戰略調查獲重大突破。在中國管轄海域全方位進行的新一輪油氣資源戰略性調查,初步計算出中國海域油氣資源量可達400億噸以上的油當量。特別是在中國南海深水海域首次發現巨厚中生代地層,沉積地層厚度超過萬米,為進一步開展深水領域油氣資源調查指明瞭勘探方向。 (選自《中國2005》)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齊曉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