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晴 28 ~ 16 ℃ 西北風3-4級轉微風/臺北 雷陣雨轉多雲 33 ~ 26 ℃ 微風
北京 晴 28 ~ 16 ℃ 西北風3-4級轉微風/臺北 雷陣雨轉多雲 33 ~ 26 ℃ 微風

中華人民共和國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06年,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認真貫徹落實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經濟結構矛盾突出。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09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700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102004億元,增長12.5%;第三產業增加值82703億元,增長10.3%。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1.8%、48.7%和39.5%。
圖1  2002-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5%,其中服務價格上漲1.8%。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0%。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0%。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1.5%。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2%。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5.5%。
             
表1  2006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單位:%       
| 指        標 | 全   國 |   |   |   |   | |||
| 城   市 | 農   村 | |||||||
| 居民消費價格 | 1.5 |  | 1.5 |  | 1.5 |  | ||
| 食  品 | 2.3 |  | 2.5 |  | 2.1 |  | ||
| 其中:糧食 | 2.7 |  | 2.7 |  | 2.9 |  | ||
| 煙酒及用品 | 0.6 |  | 0.8 |  | 0.3 |  | ||
| 衣  著 | -0.6 |  | -0.6 |  | -0.4 |  | ||
| 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 | 1.2 |  | 1.3 |  | 1.0 |  | ||
| 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 | 1.1 |  | 0.9 |  | 1.5 |  | ||
| 交通和通信 | -0.1 |  | -0.7 |  | 1.3 |  | ||
|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 -0.5 |  | 0.0 |  | -1.4 |  | ||
| 居  住 | 4.6 |  | 4.7 |  | 4.6 |  | ||
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64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75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28310萬人,新增加1184萬人,凈增加979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
年末國家外匯儲備10663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5億美元。年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7.8087元人民幣,比上年末升值3.35%。
全年全國稅收收入37636億元(不包括關稅、耕地佔用稅和契稅),比上年增加6770億元,增長21.9%。
二、農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0538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10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540萬公頃,增加34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380萬公頃,減少52萬公頃;糖料種植面積178萬公頃,增加22萬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818萬公頃,增加46萬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49746萬噸,比上年增加1344萬噸,增產2.8%;棉花產量673萬噸,增產17.8%;油料產量3062萬噸,減產0.5%;糖料產量10987萬噸,增產16.2%。
表2  200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萬噸                  
| 產品名稱 | 產  量 | 比上年增長% | ||
| 糧    食 | 49746 |  | 2.8 |  | 
|     夏  糧 | 11381 |  | 7.0 |  | 
|     早  稻 | 3187 |  | 0.0 |  | 
|     秋  糧 | 35178 |  | 1.7 |  | 
| 油    料 | 3062 |  | -0.5 |  | 
|     花  生 | 1461 |  | 1.8 |  | 
|     油菜籽 | 1270 |  | -2.7 |  | 
| 棉    花 | 673 |  | 17.8 |  | 
| 糖    料 | 10987  |  | 16.2 |  | 
| 甘  蔗 | 9925 |  | 14.6 |  | 
| 甜  菜 | 1062 |  | 34.8 |  | 
| 烤    煙 | 247 |  | 1.3 |  | 
| 茶    葉 | 102 |  | 9.0 |  | 
| 水    果 | 17050 |  | 5.8 |  | 
| 蔬    菜 | 58233 |   | 3.2 |  | 
圖2 2002-2006年糧食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肉類總產量8100萬噸,比上年增長4.6%。其中,豬、牛、羊肉分別增長4.3%、5.3%和7.8%。全年水產品產量5250萬噸,增長2.8%。全年木材產量780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40.3%。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8萬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28萬公頃。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90351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6%;產品銷售率98.1%。
表3  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 指    標 | 增加值 | 比上年增長% | ||
| 規模以上工業 | 79752 |   | 16.6 |   | 
|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 28396 |   | 12.6 |  | 
| 其中:集體企業 | 2558 |   | 11.6 |  | 
|           股份制企業 | 39918 |   | 17.8 |  | 
|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 22502 |   | 16.9 |  | 
| 其中:私營企業 | 15547 |   | 24.4 |  | 
| 其中:輕工業 | 24314 |   | 13.8 |  | 
|           重工業 | 55438 |   | 17.9 |   | 
圖3  2002-2006年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7.3%;發電量28344億千瓦小時,增長13.4%;原煤23.8億噸,增長8.0%;原油1.84億噸,增長1.7%。
粗鋼產量4.2億噸,比上年增長19.7%;鋼材4.7億噸,增長25.3%;水泥12.4億噸,增長15.5%;十種有色金屬增長17.2%;硫酸、純鹼、燒鹼、乙烯等主要化工產品增長9.6%至24.5%。
汽車產量728萬輛,比上年增長27.6%,其中轎車387萬輛,增長39.7%。
移動通信手持機、微型電子計算機等高技術產品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8.2%和15.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8.7%。
表4  2006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及其增長速度
| 產品名稱 | 單  位 | 產  量 | 比上年增長% | ||
| 紗 | 萬噸 | 1740.0  |  | 20.0 |  | 
| 布 | 億米 | 550.0  |  | 13.5 |  | 
| 化學纖維 | 萬噸 | 2025.5  |  | 21.7 |  | 
| 成 品 糖 | 萬噸 | 949.1  |  | 4.0 |  | 
| 卷    煙 | 億支 | 20218.1  |  | 4.3 |  | 
| 彩色電視機 | 萬臺 | 8375.4  |  | 1.1 |  | 
| 家用電冰箱 | 萬臺 | 3530.9  |  | 18.2 |  | 
| 房間空氣調節器 | 萬臺 | 6849.4  |  | 1.3 |  | 
| 一次能源生產總量 | 億噸標準煤 | 22.1  |  | 7.3 |  | 
| 原  煤 | 億噸 | 23.8  |  | 8.0 |  | 
| 原  油 | 億噸 | 1.84  |  | 1.7 |  | 
| 天然氣 | 億立方米 | 585.5  |  | 18.7 |  | 
| 發電量 | 億千瓦小時 | 28344.0  |  | 13.4 |  | 
|     其中:火電 | 億千瓦小時 | 23573.0  |  | 15.1 |  | 
|           水電 | 億千瓦小時 | 4167.0  |  | 5.0 |  | 
| 粗  鋼 | 萬噸 | 42266.0  |  | 19.7 |  | 
| 鋼  材 | 萬噸 | 47339.6  |  | 25.3 |  | 
| 十種有色金屬 | 萬噸 | 1917.0  |  | 17.2 |  | 
|     其中:精煉銅(銅) | 萬噸 | 299.8  |  | 15.0 |  | 
| 電解鋁 | 萬噸 | 935.0  |  | 20.1 |  | 
| 氧化鋁 | 萬噸 | 1370.0  |  | 59.4 |  | 
| 水  泥 | 億噸 | 12.4  |  | 15.5 |  | 
| 硫  酸 | 萬噸 | 4981.0  |  | 9.6 |  | 
| 純  鹼 | 萬噸 | 1597.2  |  | 12.4 |  | 
| 燒  鹼 | 萬噸 | 1511.8  |  | 21.9 |  | 
| 乙  烯 | 萬噸 | 940.5  |  | 24.5 |  | 
| 化  肥(折100%) | 萬噸 | 5592.8  |  | 8.0 |  | 
| 發電設備 | 萬千瓦 | 11000.0  |  | 19.6 |  | 
| 汽  車 | 萬輛 | 727.9  |  | 27.6 |  | 
|     其中:轎車 | 萬輛 | 386.9  |  | 39.7 |  | 
| 大中型拖拉機 | 萬臺 | 19.9  |  | 22.0 |  | 
| 集成電路 | 億塊 | 335.8  |  | 24.4 |  | 
| 程控交換機 | 萬線 | 7404.6  |  | -4.1 |  | 
| 移動通信手持機(手機) | 萬臺 | 48013.8  |  | 58.2 |  | 
| 微型電子計算機 | 萬臺 | 9336.4  |  | 15.5 |  |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8784億元,比上年增長31%。
表5  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 指    標 | 利潤總額 | 比上年增長% | ||
| 規模以上工業 | 18784 |   | 31.0 |   | 
| 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 | 8072 |   | 27.0 |  | 
| 其中:集體企業 | 561 |   | 29.5 |  | 
|           股份制企業 | 10073 |   | 32.3 |  | 
|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 | 5162 |   | 26.7 |  | 
| 其中:私營企業 | 2948 |   | 43.6 |  |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1653億元,比上年增長12.4%。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071億元,增長18.1%;上繳稅金1404億元,增長21.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9870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城鎮投資93472億元,增長24.5%;農村投資16397億元,增長21.3%。
圖4 2002-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分地區看,東部地區完成54546億元,比上年增長19.3%;中部地區完成20905億元,增長30.6%;西部地區完成21916億元,增長25.4%;東北地區完成10520億元,增長36.2%。
在城鎮投資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單位投資45212億元,比上年增長16.9%。第一產業投資1102億元,增長30.7%;第二產業投資39760億元,增長25.9%;第三產業投資52611億元,增長23.3%。
表6  2006年分行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 行            業 | 投資額 | 比上年增長% | ||
| 總      計 | 93472 |  | 24.5 |  | 
| 農、林、牧、漁業 | 1102  |  | 30.7 |  | 
| 採礦業 | 4168  |  | 28.9 |  | 
| 制造業 | 26399  |  | 29.4 |  | 
|   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 | 2556  |  | 19.9 |  |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1854  |  | 33.0 |  | 
|         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 2247  |  | -2.5 |  | 
|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 1974  |  | 25.2 |  | 
|         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1687  |  | 38.7 |  | 
|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8196  |  | 12.5 |  | 
| 建築業 | 997  |  | 50.1 |  |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11140  |  | 25.7 |  | 
|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 1786  |  | 14.4 |  | 
| 批發和零售業 | 1885  |  | 23.0 |  | 
| 住宿和餐飲業 | 929  |  | 37.4 |  | 
| 金融業 | 118  |  | 11.7 |  | 
| 房地產業 | 21446  |  | 25.4 |  |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666  |  | 37.0 |  | 
|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 465  |  | 9.5 |  |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7453  |  | 22.2 |  | 
|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182  |  | 34.5 |  | 
| 教育 | 2114  |  | 7.5 |  | 
|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 693  |  | 17.0 |  |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850  |  | 23.9 |  | 
|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2885  |  | 18.3 |  |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9382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3612億元,增長25.3%。商品房竣工面積53019萬平方米,下降0.6%。商品房銷售額20510億元。其中,期房銷售額為14366億元,所佔比重為70.0%。
表7  2006年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
| 指        標 | 單  位 | 絕對數 | |
| 新增發電機組容量 | 萬千瓦 | 10117 |  | 
| 22萬伏及以上變電設備 | 萬千伏安 | 15531 |  | 
| 新建鐵路投產里程 | 公里 | 1605 |  | 
| 增建鐵路復線投產里程 | 公里 | 705 |  | 
| 電氣化鐵路投產里程 | 公里 | 3960 |  | 
| 新建公路 | 公里 | 93720 |  | 
| 其中:高速公路 | 公里 | 4325 |  | 
| 港口萬噸級碼頭泊位新增吞吐能力 | 萬噸 | 45726 |  | 
| 新增局用交換機容量 | 萬門 | 3067 |  | 
| 新增光纜線路長度 | 萬公里 | 19 |  | 
| 新增數字蜂窩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 | 萬戶 | 12818 |  | 
青藏鐵路于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64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1543億元,增長14.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24867億元,增長12.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4326億元,增長13.7%;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0345億元,增長16.4%;其他行業零售額1739億元,增長2.3%。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6.2%,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4.5%,通訊器材類增長22.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9.2%,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4.0%,日用品類增長15.7%,家具類增長21.3%,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15.5%,服裝類增長19.2%,化妝品類增長18.6%,金銀珠寶類增長28.5%。
圖5 2002-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六、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176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出口9691億美元,增長27.2%;進口7916億美元,增長20.0%。出口大于進口177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755億美元。
表8  2006年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美元                  
| 指      標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 進出口總額 | 17607 |  | 23.8 |  | 
| 出口額 | 9691 |  | 27.2 |  | 
|         其中:一般貿易 | 4163 |  | 32.1 |  | 
|               加工貿易 | 5104 |  | 22.5 |  | 
|         其中:機電產品 | 5494 |  | 28.8 |  | 
|           高新技術產品 | 2815 |  | 29.0 |  | 
|     其中:國有企業 | 1913 |  | 13.4 |  | 
|           外商投資企業 | 5638 |  | 26.9 |  | 
|           其他企業 | 2139 |  | 43.6 |  | 
| 進口額 | 7916 |  | 20.0 |  | 
|         其中:一般貿易 | 3332 |  | 19.1 |  | 
|               加工貿易 | 3215 |  | 17.3 |  | 
|         其中:機電產品 | 4277 |  | 22.1 |  | 
| 高新技術產品 | 2473 |  | 25.1 |  | 
|     其中:國有企業 | 2252 |  | 14.2 |  | 
|           外商投資企業 | 4726 |  | 22.0 |  | 
|           其他企業 | 938 |  | 24.4 |  | 
| 出口大于進口 | 1775 |  |  |  | 
| 其中:一般貿易 | 831 |  |  |  | 
| 加工貿易 | 1889 |  |  |  | 
| 其他貿易 | -945 |  |  |  | 
表9  2006年對主要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美元          
| 國家和地區 | 出口額 | 比上年增長% | 進口額 | 比上年增長% | ||
| 美國 | 2035 |  | 24.9 | 592 |  | 21.8 | 
| 歐盟 | 1820 |  | 26.6 | 903 |  | 22.7 | 
| 中國香港 | 1554 |  | 24.8 | 108 |  | -11.8 | 
| 日本 | 916 |  | 9.1 | 1157 |  | 15.2 | 
| 東盟 | 713 |  | 28.8 | 895 |  | 19.4 | 
| 韓國 | 445 |  | 26.8 | 898 |  | 16.9 | 
| 中國臺灣 | 207 |  | 25.3 | 871 |  | 16.6 | 
| 俄羅斯 | 158 |  | 19.8 | 176 |  | 10.5 | 
圖6  2002-2006年進出口總額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41485家,比上年下降5.8%。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694.7億美元,下降4.1%。其中,制造業所佔比重為57.7%;房地產業為11.8%;金融業為9.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為6.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2.9%。
 表10  2006年分行業外商直接投資及其增長速度
| 行業名稱 | 合同項目 (個) | 比上年增長% | 實際使用金額 (億美元) | 比上年增長% | ||||
| 總      計 | 41485 |  | -5.8  |  | 694.7 |  | -4.1  |  | 
| 農、林、牧、漁業 | 951 |  | -10.1  |  | 6.0 |  | -16.5  |  | 
| 採礦業 | 208 |  | -17.5  |  | 4.6 |  | 29.7  |  | 
| 制造業 | 24790 |  | -14.3  |  | 400.8 |  | -5.6  |  | 
| 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375 |  | -3.9  |  | 12.8 |  | -8.1  |  | 
| 建築業 | 352 |  | -23.0  |  | 6.9 |  | 40.4  |  |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665 |  | -9.4  |  | 19.8 |  | 9.5  |  | 
|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 1378 |  | -7.7  |  | 10.7 |  | 5.5  |  | 
| 批發和零售業 | 4664 |  | 79.3  |  | 17.9 |  | 72.3  |  | 
| 住宿和餐飲業 | 1060 |  | -12.2  |  | 8.3 |  | 47.8  |  | 
| 金融業 | 64 |  | 10.3  |  | 67.4 |  | -45.2  |  | 
| 房地產業 | 2398 |  | 13.1  |  | 82.3 |  | 51.9  |  |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2885 |  | -3.2  |  | 42.2 |  | 12.8  |  | 
|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 | 1035 |  | 11.8  |  | 5.0 |  | 48.1  |  | 
|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 132 |  | -5.0  |  | 2.0 |  | 40.4  |  | 
| 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 | 236 |  | -28.3  |  | 5.0 |  | 93.9  |  | 
| 教育 | 27 |  | -47.1  |  | 0.3 |  | 65.6  |  | 
| 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 | 20 |  | -9.1  |  | 0.2 |  | -61.4  |  |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241 |  | -11.4  |  | 2.4 |  | -21.0  |  | 
| 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 4 |  |  |  | 0.07 |  | 91.1  |  | 
全年對外直接投資額(非金融部分)16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6%。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3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9%;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54億美元,增長12.3%。
七、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032億元,比上年增長8.3%。
表11  2006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 指      標 | 單    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 貨物運輸總量 | 億    噸 | 202.5 |  | 8.9 |  | 
| 鐵路 | 億    噸 | 28.8 |  | 7.1 |  | 
| 公路 | 億    噸 | 146.1 |  | 8.9 |  | 
| 水運 | 億    噸 | 24.4 |  | 11.0 |  | 
| 民航 | 萬    噸 | 349.4 |  | 13.9 |  | 
| 管道 | 億    噸 | 3.2 |  | 6.7 |  | 
|   貨物運輸周轉量 | 億噸公里 | 86921.2 |  | 8.4 |  | 
| 鐵路 | 億噸公里 | 21954.0 |  | 5.9 |  | 
| 公路 | 億噸公里 | 9647.0 |  | 11.0 |  | 
| 水運 | 億噸公里 | 53907.8 |  | 8.5 |  | 
| 民航 | 億噸公里 | 94.3 |  | 19.5 |  | 
| 管道 | 億噸公里 | 1318.2 |  | 29.5 |  | 
表12  2006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運輸量及其增長速度
| 指      標 | 單    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
| 旅客運輸總量 | 億    人 | 200.8 |  | 8.7 |  | 
| 鐵路 | 億    人 | 12.6 |  | 8.7 |  | 
| 公路 | 億    人 | 184.5 |  | 8.7 |  | 
| 水運 | 億    人 | 2.2 |  | 6.3 |  | 
| 民航 | 萬    人 | 15961.3 |  | 15.4 |  | 
| 旅客運輸周轉量 | 億人公里 | 19202.7 |  | 9.9 |  | 
| 鐵路 | 億人公里 | 6622.0 |  | 9.2 |  | 
| 公路 | 億人公里 | 10135.9 |  | 9.1 |  | 
| 水運 | 億人公里 | 74.9 |  | 10.5 |  | 
| 民航 | 億人公里 | 2369.9 |  | 15.9 |  |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5.6億噸,比上年增長15.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15.7億噸,增長16.8%。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9300萬標準箱,增長23.0%。
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4985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1399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5.2%,其中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2925萬輛,增長23.7%。民用轎車保有量1545萬輛,增長27.2%,其中私人轎車1149萬輛,增長33.5%。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5321億元,比上年增長25.6%。其中,郵政業務總量729億元,增長16.9%;電信業務總量14592億元,增長26.1%。全年新增局用交換機3067萬門,總容量達到5.0億門。新增固定電話用戶1737萬戶,年末達到3678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25139萬戶,農村電話用戶11642萬戶。新增移動電話用戶6768萬戶,年末達到46108萬戶。年末全國固定及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8288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8505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63部/百人。
圖7 2002-2006年年末電話用戶數

全年入境人數124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9%。其中,外國人2221萬人次,增長9.7%;香港、澳門和臺灣同胞10273萬人次,增長2.7%。在入境旅遊者中,過夜人數4991萬人次,增長6.6%。國際旅遊外匯收入339.5億美元,增長15.9%。全年國內出境人數達3452萬人次,增長11.3%。其中因私出境2880萬人次,增長14.6%,佔出境人數的83.4%。全年國內出遊人數達13.9億人次,增長15%;國內旅遊總收入6230億元,增長17.9%。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4.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6.9%;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2.6萬億元,增長17.5%;流通中現金(M0)余額為2.7萬億元,增長12.7%。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4.8萬億元,增長16.0%;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23.9萬億元,增長14.7%。
表13  2006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 指        標 | 年末數 | 比上年末增長% | ||
| 各項存款余額 | 348065 |  | 16.0 |  | 
| 其中:企業存款 | 118881 |  | 16.8 |  | 
|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 | 166617 |  | 13.3 |  | 
|     其中:人民幣 | 161587 |  | 14.6 |  | 
| 各項貸款余額 | 238519 |  | 14.7 |  | 
| 其中:短期貸款 | 101762 |  | 10.9 |  | 
| 中長期貸款 | 113173 |  | 21.3 |  | 
 
圖8 2002-2006年城鄉居民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及其增長速度

全年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2.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277億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余額2.4萬億元,增加2068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99萬億元,增加1439億元。
全年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發行、配售股票共籌集資金5594億元,比上年增加3712億元。其中,發行A股(包括增發及可轉債)128只,配股2只,籌集資金2464億元,增加2126億元;發行H股共34只,籌集資金3131億元,增加1586億元。年末境內上市公司(A、B股)數量由上年末的1381家增加到1434家,市價總值8940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75.7%。
全年發行企業債券1015億元,比上年增加361億元;發行短期融資券2943億元,增加1551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5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3593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539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509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439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465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177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796億元。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0萬人,在學研究生110萬人,畢業生26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0萬人,在校生1739萬人,畢業生377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741萬人,在校生1809萬人,畢業生476萬人。全國普通高中招生871萬人,在校生2515萬人,畢業生727萬人。全國初中招生1930萬人,在校生5958萬人,畢業生2072萬人。普通小學招生1729萬人,在校生10712萬人,畢業生1928萬人。特殊教育招生5萬人,在校生36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264萬人。
圖9  2002-2006年各類教育招生人數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943億元,比上年增長20.1%,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41%,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48億元。全年國家安排了1409項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和2841項“863”計劃課題。新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438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3萬項。全年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57.3萬件,其中國內申請47萬件,佔82.1%;受理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21萬件,其中國內申請12.2萬件,佔58.1%;全年授予專利權26.8萬件,其中國內授權22.4萬件,佔83.5%;授予發明專利權5.8萬件,其中國內授權2.5萬件,佔43.4%。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20.6萬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818億元,比上年增長20.4%。
年末全國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21458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325個。全國現有產品質量、體係認證機構184個,已累計完成對4.9萬個企業的產品認證。全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3750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730萬臺(件)。全年制定、修訂國家標準1950項,其中新制定1100項。全國共有各類氣象臺站18053個,其中國家氣候觀象臺24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2297個,區域氣象觀測站15507個。全國共有地震臺站1253個,地震遙測臺網31個。全國共有8800個海洋觀測站、監測站位。測繪部門公開出版地圖1779種,測繪圖書532種。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國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766個,文化館2889個,公共圖書館2767個,博物館1593個。廣播電臺267座,電視臺296座,教育臺46個。全國有線電視用戶13862萬戶,209個城市開展有線數字電視業務,用戶1262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5.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6.2%。全年生產故事影片330部,科教、紀錄、動畫影片62部。全國出版各類報紙416億份,各類期刊30億冊,圖書62億冊(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3994個,已開放各類檔案6355萬卷(件)。國家頒布了首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年末全國共有衛生機構30萬個,其中醫院、衛生院5.9萬個,婦幼保健院(所、站)3006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40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87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2256個。衛生技術人員452.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7萬人,注冊護士138.6萬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321.6萬張。鄉鎮衛生院4萬個,床位6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85.7萬人。全年全國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人數348.9萬例,報告死亡10623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266.84/10萬,死亡率0.81/10萬。全國1451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佔全國縣(市、區)總數的50.7%;4.1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0.5%。
全年我國運動健兒在24個項目中共獲得了141個世界冠軍,11人3隊25次創21項世界紀錄。在2006年12月第十五屆多哈亞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165枚金牌,88枚銀牌,63枚銅牌,金牌和獎牌數均超過上屆亞運會,第七次蟬聯金牌榜第一。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314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9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584萬人,出生率為12.09㏑;死亡人口892萬人,死亡率為6.81㏑;自然增長率為5.28㏑。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25。
表14  2006年人口數及其構成
單位:萬人          
| 指   標 | 年末數 | 比重(%) | |
| 全國總人口 | 131448 | 100.0 |  | 
| 其中:城鎮 | 57706 | 43.9 |  | 
| 鄉村 | 73742 | 56.1 |  | 
| 其中:男性 | 67728 | 51.5 |  | 
| 女性 | 63720 | 48.5 |  | 
| 其中:0-14歲 | 25961 | 19.8 |  | 
| 15-59歲 | 90586 | 68.9 |  | 
| 60歲及以上 | 14901 | 11.3 |  | 
| 其中:65歲及以上 | 10419 | 7.9 |  |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實際增長10.4%。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5.8%。按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標準低于693元測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2148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17萬人;按低收入人口標準694-958元測算,年末農村低收入人口為355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517萬人。
圖10  2002-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圖11  2002-2006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及其增長速度

年末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864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62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4028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4621萬人。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5737萬人,增加1954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1587萬人,參保退休人員4150萬人。全國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為11187萬人,增加539萬人。全國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為10235萬人,增加1757萬人。其中參保農民工2538萬人,增加1286萬人。全國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為6446萬人,增加1038萬人。
全年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8517億元,總支出6583億元。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327萬人。全年2241萬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6.7萬人;1509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684萬人。
年末全國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75萬張,收養各類人員136萬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12萬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9817個。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96億元,籌集社會福利資金174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款35億元。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實際建設佔用耕地16.
全年水資源總量25500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9.1%;人均水資源
國土資源調查及地質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213處,其中,能源礦產地42處,金屬礦產地85處,非金屬礦產地85處,水氣礦產地1處。有72種礦產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9.44億噸,天然氣5381億立方米,原煤367億噸。
全年完成營造林面積457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2萬公頃。林業重點工程完成營造林面積297萬公頃,佔全年營造林面積的65%。全民義務植樹18.9億株。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命名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33個,自然保護區達到239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5154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5%。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2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6.2萬平方公里。
初步測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24.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9.3%。其中,煤炭消費量23.7億噸,增長9.6%;原油3.2億噸,增長7.1%;天然氣556億立方米,增長19.9%;水電4167億千瓦小時,增長5.0%;核電543億千瓦小時,增長2.4%。主要原材料消費中,鋼材4.5億噸,增長17.2%;銅372萬噸,下降4.0%;鋁865萬噸,增長32.1%;乙烯939萬噸,增長23.9%;水泥12.0億噸,增長14.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1.21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1.23%。
圖12  2002-2006年能源消費總量及其增長速度

七大水係的408個水質監測斷面中,有46%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Ⅲ類標準;28%的斷面為Ⅳ∼Ⅴ類水質;超過Ⅴ類水質的斷面比例佔26%。與上年相比,七大水係水質狀況無明顯變化。
全國近岸海域288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中,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監測點佔67.7%,比上年上升0.4個百分點;三類海水佔8.0%,下降0.9個百分點;四類、劣四類海水佔24.3%,上升0.5個百分點。全國海域未達到清潔海域水質標準的面積約14.9萬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約1.0萬平方公里,其中,嚴重污染海域面積約為2.9萬平方公里。
在監測的559個城市中,有349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佔監測城市數的62.4%;有159個城市為三級,佔28.4%;有51個城市為劣三級,佔9.1%。在監測的378個城市中,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好的城市佔5.0%,較好的佔63.8%,輕度污染的佔29.3%,中度污染的佔1.6%,重度污染的佔0.3%。
全年全國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1431萬噸,比上年增長1.2%;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2594萬噸,比上年增長1.8%。
2006年底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6122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6.9%;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56%,提高4個百分點;集中供熱面積26.5億平方米,增長5.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5%,提高1個百分點。
全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28億元,比上年上升23.8%。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4109萬公頃,上升5.9%。其中,絕收541萬公頃,上升17.7%。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7775起,比上年減少3767起。發生特大森林火災5起,比上年增加2起。因森林火災造成受害森林面積41萬公頃,增加4.5倍。全年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18億元,減少34.3%。全年發生赤潮93次,增加11次;累計赤潮面積約19840平方公里,減少26.7%。全年共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0.28萬起,造成66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44.2億元。全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14次,地震成災事件10次。地震災害共造成大陸地區約66.7萬人受災,減少68%;受災面積約7168平方公里,減少52.3%;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8億元,減少69.6%。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112822人,比上年下降11.2%。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56人,下降20.4%;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生產安全事故10萬人死亡人數為3.33人,下降13.5%;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2.04人,下降27.4%。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造成89455人死亡、43.1萬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4.9億元;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6.20人,下降18.4%。
注: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
2.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3.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4.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5.鋼材產量及消費量數據中均含部分使用鋼材加工成其他鋼材的重復計算因素。
6.固定資產投資按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計算的合計數據小于全國數據,是因為有部分不分地區的投資未計算在地區數據中。
7.房地產業投資中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投資。
8.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按2005年不變價格計算,郵電業務總量按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