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佛教及其慈善事業

時間:2008-05-15 13:34   來源:鳳凰網


  臺灣佛教是隨著大陸閩南佛教徒移居臺灣而傳入的。縱觀其發展脈絡,大致可分為三階段。

  一、初傳時期。

  據考,早在南宋時期,臺灣境內就有寺院建築。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後,閩粵僧人東渡臺灣日漸增多,陸續修建了著名的竹溪寺、彌陀寺、龍湖岩等佛寺。

  二、變異時期。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佔據臺灣,日本佛教隨之傳入,臺灣佛教被日本諸宗“日化”。

  三、發展時期。

  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臺灣佛教重新回歸到中國正統的佛教,進入了發展的新時期。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臺灣佛教的發展更是十分迅速。其中尤以四大山頭的影響力最大,它們是:證嚴法師主持的慈濟功德會、星雲法師主持的佛光山、聖嚴法師主持的法鼓山和惟覺法師主持的中臺山。

  慈濟功德會于1966年由證嚴法師創辦,其主要致力於推進臺灣慈善福利業的發展,給低收入戶以白米實物濟助、醫療、義診、喪葬濟助,遇水災、火災、風災、震災及重大意外事故則給予緊急救助。截止1994年底,長期接受慈濟基金會濟助者,每月達16000 戶,每月救濟金1000余萬元。僅臺灣省內,自1996年起,慈濟救助全省各地的貧病急難,逾123萬人次;累計送達貧困戶手中救濟金額超17億元台幣。

  此外,慈濟功德會還創建慈濟醫學院、慈濟綜合醫院,治病救人,服務社會。佛光山以興辦教育而知名:專門教育有佛學院、研究所;信眾教育有夏令營、信徒講習會、都市佛學院;社會教育有大學、中學、兒童教育以及到企業、監獄弘法、舉辦電視講座等,為不同層次的人提供佛學及社會文化知識的學習環境。此外,佛光山也專設冬令救濟會、急難救助會等,扶危濟困;興辦佛光診所、雲水醫院,為病者提供醫療方便。法鼓山則弘揚“人間凈土”與“心靈環保”,在佛學教育方面之成效也十分顯著,創辦了法鼓大學和僧伽大學,前者主要面對社會大眾,後者側重培養佛教專業人才。中臺山寺院與前三者相比,其努力方向更接近於中國傳統佛教禪宗的性質。

  總之,當代臺灣寺院具備宗教、教育、文化、慈善、社會服務等多種職能。寺院的多元化職能是當代寺院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證,是人間佛教理論指導下的具體實踐活動,其代表了寺院今後發展的大方向。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