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伊斯蘭教

時間:2001-04-13 09:35   來源:
  在臺灣,伊斯蘭教習慣上被稱為回教。據學者考證,臺灣伊斯蘭教最早可能是南宋時由居住在泉州等地的阿拉伯客商遷居臺灣而帶入的。大批穆斯林人口的入臺,則是在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這些穆斯林建起了最初的清真寺,伊斯蘭教信仰世代流傳下來。但在日本佔領時期,不準大陸阿訇到臺灣,不準進行伊斯蘭宗教活動,使伊斯蘭教受到極大削弱,臺灣回族居民逐漸被當地民間信仰所浸染,只有一些回族生活習俗被保留下來。1948年,大阿訇王靜齋在光復後首先入臺傳教,在臺北設立會所,組織回族居民恢復聚禮。1949年,大約2萬多穆斯林從大陸涌進臺灣,為臺灣伊斯蘭教的復蘇和鞏固增加了決定性的力量。幾十年間,由於內部通婚,臺灣的穆斯林人口成倍增長,伊斯蘭教成為臺灣一個規模雖小但相當穩定的宗教。據1990年底統計,臺灣共有清真寺5座,穆斯林5萬人。
  臺灣現有4個值得提到的伊斯蘭教團體:
  (1)“中國回教協會”。1938年,中國回教協會在武漢成立。1949年在臺灣重新打出旗號,白崇禧任理事長。1955年,蔣介石出於和桂系的宿怨,迫使白崇禧以健康原因辭去理事長一職,先後由時子周、趙明遠等繼任。這些人去世後,自1974年改由常務理事按月輪流負責。1977年選出“國大代表”許曉初任理事長。1990年8月又選出現任理事長武宦宏。該會下設教義、文宣聯絡、活動、婦女、國際事務、行政財務6個小組;宗旨為“促進伊斯蘭文化發展,加深伊斯蘭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出版季刊《中國回教》。該會代表臺灣穆斯林與國際伊斯蘭教組織發生聯繫,每年選派穆斯林赴麥加朝覲,並經常組織團隊出訪中東、東南亞的伊斯蘭國家。
  (2)“中國回教青年會”。原為蕭永泰等78人于1949年7月28日在廣州成立的“中國回民青年反共建國大同盟”,1957年改會名。其宗旨是:團結對伊斯蘭教有熱忱的男女青年,推展教務,宣傳教義,與國際穆斯林青年組織保持密切聯繫。該會出版不定期刊物《回教文化》。
  (3)“中國回教文化教育基金會”。1976年在臺北成立,主要任務是接受海內外捐款,向穆斯林學者和大專院校、高中的穆斯林學生提供獎助,資助編譯、出版伊斯蘭經典,編印伊斯蘭教文化叢書等。現任理事長為《中央日報》社長石永貴。
  (4)伊斯蘭服務社。原名“伊斯蘭文化苑”,1987年1月由敘利亞裔臺商馬樂旺在臺北創建,臺北清真大寺大教長定中明兼任苑長。主要任務是在清真寺以外開展對穆斯林兒童的宗教教育,教授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知識,舉辦各種講座,消除社會上對伊斯蘭教的誤解和偏見,增強教友之間的聯誼。
  上述4個組織中,“中國回教青年會”、“中國回教文化教育基金會”都是“中國回教協會”的團體會員,伊斯蘭服務社也是“中國回教協會”的附屬組織。
  臺灣的5個清真寺是:臺北清真大寺,1960年建成,可供800名穆斯林禮拜,“中國回教協會”設於此。臺北文化清真寺,1984年重建竣工,“中國回教青年會”設於此。桃園縣龍崗清真寺,原為雲南穆斯林老兵的禮拜處,1987年重建,主體部分1988年落成。臺中舒海爾清真寺,1990年重新建成,為阿拉伯風格。高雄清真寺,1990年開始重建,1992年完工,為一現代化的樓宇建築。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