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弦舞:是邊撥奏口弦邊舞或以口弦伴奏的舞蹈形式,流傳于泰雅人居住區。泰雅人稱口弦為“洛布”,稱口弦舞為“米久依”“塔洛布”。口弦是自製的,屬拉線式竹底銅簧口弦,簧舌有1-5片等類,演奏者通過拉撥力量之強弱,氣息的大小,形成不同音色和音的高低,奏出高山族中較少見的四聲羽調音階用於舞蹈時,節奏性比較強。舞者身上常係有小鈴鐺,舞動起來叮噹之聲與口弦樂音相襯,更有韻味。口弦舞由於受到口弦演奏和音量的限制,同舞者與舞蹈動作都比較少,但泰雅人角板山社的跳法卻有6種之多,並有不同的名稱。
立舞:舞者奏起口弦,緩緩起舞,先是上身左右擺動,繼而動腰並交換抬起一腳跳躍;然後顫動雙膝使腰部環動。如此往復地向前後左右不同方向舞去。
坐舞:舞者坐于原地撥奏口弦,邊奏邊舞動上身,隨著樂音作婉蜒起伏的動作。此舞多由婦女錶演。
環形舞:用口弦為拉手舞或圓形舞作伴奏的舞蹈形式,過去是出草儀式中由男子錶演的舞蹈。
拳舞:男子錶示愛慕的舞蹈。舞者雙手半握拳如撥奏口弦狀,彎著腰向各方向跳動前進,然後跳到人群裏婦女的身邊,用臀部舞姿表示喜歡與否:若喜歡對方時,以舞姿招呼她進場同舞,或有意到人身邊,故作躲避她的姿態以引起觀眾的哄笑。
腰舞:寓意情愛的舞蹈,與傳説有關。男子先進場跳舞,兩手叉腰,腰部前後左右地晃動。情緒激昂時,婦女也進場跳舞。
耳舞:在口弦奏出的活潑旋律伴奏下,舞者兩手抓住耳朵,兩人一組地迴旋對舞,並經常模擬對方的表演動作,或作些滑稽可笑的動作。因此,人們又稱之為“猴舞”。它是孩子們喜歡的舞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