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畫藝獨樹一幟,被稱作“詩象畫”;他的繪畫常被認作是年輕人所為,他卻是一位八旬長者;他是兩岸知名抽象油畫家,他也是一位臺灣老兵。
在位於海口國貿區一幢大樓的陳顯棟畫室,記者看到陳先生剛剛完成的一幅巨畫,眼前一亮。畫面以純正的紅色為基調,一輪紅日正欲噴薄而出,水面是一條純白色的色帶,“我是唯美主義者”,陳先生笑言。
陳顯棟,祖籍海南澄邁縣,1930年出生在一個大家族,父親是黃埔軍校十六期學員。60年前,剛高中畢業的他因為有繪畫專長而被駐守瓊島的國民黨海軍徵召入伍。
穿上軍服才半月,共産黨軍隊打響渡海戰役,國民黨軍隊兵敗撤離,“軍艦開出海我才知道要去臺灣!”他回憶道。
到臺灣後,他在臺北復興崗學院藝術系學習,1961年參加“巴西聖保羅雙年展”,躋身臺灣畫家行列。在海軍服役期間,他還曾和友人一道創立知名的“四海畫會”,1963年從軍中退役轉至中學擔任美術老師。此後“沉寂”20年,潛心研究繪畫媒材和技法,1980年代以迥異於過往的畫風復出。
2000年《美術》雜誌第一期發表並介紹他的作品,引起大陸美術界對這位臺灣畫家的關注。“北京雙年展”在繪畫界頗具聲譽,迄今舉辦三屆,陳先生是唯一一位連續三屆入選的畫家。
在他的筆下,大幅的明麗色塊錯落有致地組成了一幅幅神韻各具的畫面。而在海口畫院丁孟芳的眼裏,陳先生的很多作品裏滲透著家鄉的情結,是對故鄉詩意般的描繪。
“我從不違言對祖國的愛對家鄉的情!”陳顯棟説,自大陸改革開放後,他回海南近百次,2006年在海口購置工作室,設立陳顯棟藝術基金,在海南收弟子,幫助故鄉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推動海南繪畫藝術發展。
“在作畫的間隙,老師常給我講述他年輕時的經歷,告誡我做人要厚道的人生道理。在繪畫藝術上鼓勵我要探索創新。”海南師範大學的馬浩楠畢業三年多一直跟隨陳先生習畫,頗有長進。
“我苦了一生,對藝術沒有放棄,60歲有了一些自己風格的作品,開始真正的創作……”陳先生坦言。
翻閱陳先生近20年的代表作品集,記者發現,隨著年輪前行,陳先生作品的色調漸更明亮,更偏愛大塊的純色,畫面更抽象,意涵更深邃。“那是來自對中華民族的自信。”他説。
“近代的中華民族經歷了一波波劫難,現在重拾信心。”這位老兵眼眶潮紅,説到激動處更是流下熱淚。“兩岸只有統一,中華民族才更有自信心!”
今年4月至今,陳先生和往年一樣回到海口的畫室工作,雖受到腰椎病痛的困擾,但此次創作狀態很好,“完成了一幅籌劃兩年的大尺作品,三張中尺作品,另外三幅作品接近收筆”,他在畫室裏一一指點給記者。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是多留下一些滿意作品!”陳顯棟先生神情篤定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