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傳統建築之木雕

時間:2007-12-28 09:25   來源:SRC-423

 

鹿港龍山寺後殿

 

  木雕是種細緻的藝術,它與石雕表現出來的渾厚美不同。中國南方建築的木雕在清代發展至一個高峰,木作器物、傢具與建築皆崇尚雕刻,蘇州的東山傢具、浙江東陽的木雕、廣東潮州的建築木雕皆聞名海內外。臺灣寺廟的木雕 多源自泉州、漳州與潮州,也有少數福州匠師曾來臺。

  近代來臺參加寺廟興修之著名木雕匠師,如楊秀興雕臺北龍山寺、潮州蘇水欽與東山黃良雕馬公天后宮,他們引進了精雕技巧,並傳徒多人,對近代臺灣寺廟木雕藝術風格産生了巨大的影響。至於本土的陳應彬及其高徒黃龜理,作品遍佈全臺,他們所雕的螭虎團構圖嚴謹,手法細膩,被公認為傑作。近年臺北艋舺、雲林北港、彰化鹿港,臺南以及苗栗三義也出了不少木雕名師,如李松林、蔡聊茂、施鎮洋、蘇海萍,他們擅長神桌、神龕、傢具與玩賞藝品。

  木雕的技巧與石雕不同,但表現出來的結果仍不外沈花(陰刻)、淺浮雕(剔底)、深浮雕(內枝外葉)、透雕(鏤空)及四面見光(圓雕)等。寺廟建築上的木雕大多位於梁枋棟架的高度,因此採用何種技巧也有所取捨。人們目光易觸之處才採用繁瑣精細之雕法。

  適合雕刻的木材,一般多喜用牛樟,它具有細密的紋路與油質,不易斷裂,可進行較細緻的雕琢。且因有樟腦氣味,有利防蟲腐蝕,另外,也有一些古廟用較軟的杉木、松木或較硬烏心石木、石榴木、紫檀木。近代也採用臺灣阿里山所産的檜木,雖然木材種類多,但一經油漆彩畫、化色安金之後,原來的木紋即被蓋住了。不施彩畫的寺廟較少,日據時期所建的臺北圓山臨濟宗護國禪寺、北投普濟寺以及鹿港龍山寺後殿皆屬單純油漆之寺廟,木雕紋理清晰可見。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