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名詞解讀——“文化臺獨”

時間:2008-03-20 14:53   來源:東方軍事

 

  “文化臺獨”主要指臺灣一部分妄想推行“臺獨”的人,以片面強調所謂文化“本土化”為號召,虛化中國文化在臺灣文化中的地位,從而達到其實行政治“臺獨”、實質“臺獨”的目的。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各地自然環境、風土人情千差萬別,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慢慢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這些文化是整個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極大豐富了中國文化寶庫。臺灣本土文化也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塊瑰寶,重視臺灣地區的鄉土文化與傳承、發展中華文化並沒有矛盾。但“文化臺獨”者過分推崇“鄉土文化”的地位,人為地誇大兩者的差異,故意以臺灣地區的鄉土文化取代、否定整個中華文化。


  事實上,“文化臺獨”的出現經歷了一個比較長的發展變化過程,即由早期出現在島內的文化“本土化”運動衍生出所謂“臺灣意識”,最終異化成為“臺獨”政治目標服務的文化分裂主義思潮。 一般認為,臺灣“本土化”運動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國民黨當局出於鞏固政權的目的而推行政治“本土化”,開始大量啟用臺灣本土籍“精英”人物;國民黨外的人士則抓住機會,打著“本土化”的旗幟積極開展黨外運動。但嚴格來説,無論是在政治還是文化的層面,臺灣“本土化”運動都應追溯到日據時期。到目前為止,這一運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反日階段”、“反西化階段”和“反中國階段”。

近幾年,臺灣當局和“臺獨”勢力借教育改革之名,塞進大量“文化臺獨”的內容。鄉土語言教育是另一個主要內容。1999年臺灣“教育部”大張旗鼓地展開“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草案的意見徵求工作,包括引起爭議的“鄉土語言”等內容都獲得通過,決定於2000年下學期開始實施。“鄉土語言”部分號稱要“以多元文化精神及尊重各民族群語文特性,納入正式課程實施教學。強調族群語文對鄉土文化延續及創新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鄉土的情懷。”臺灣還有少數詩人,提倡用“臺語寫詩”,所謂“臺語”就是“閩南話”,其實是中國眾多地方方言的一種。

“拼音之爭”也是其中一個縮影,“臺獨”勢力認為作為國際通行標準的“中文拼音”是由中國大陸制定並推廣的,將是否採用這種拼音上綱上線為“統獨”之爭,要求選用“通用拼音”。

“文化臺獨”當屬“臺獨”運動的一部分,但又不同於政治層面上的“臺獨”行為。它的出現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演變過程,具有極為複雜的背景。作為一種文化觀念,它一旦被民眾接受便很難將其徹底根除。“文化臺獨”的推行者企圖在文化上割斷臺灣與祖國的文化關係,製造“臺灣本土文化”與“中華文化”對立。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唐樹備曾在“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論壇”開幕式講話中指出:“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直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是中華兒女共同的寶貴財富,也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他還指出:“共同的文化是構成一個民族的基本要素之一,要分裂一個民族,必破壞這個民族的文化,製造民族、文化認同的混亂。”這就一針見血地揭穿了“文化臺獨”的陰謀。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