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常稱舊臺幣以與新臺幣辨別,于1945年5月22日發行。當時舊臺幣被定位為一種過渡時期的貨幣,臺灣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所發行的臺灣銀行券與國民政府的臺幣一比一兌換。由于當時大陸戰後金融狀況不穩定,因此臺灣未使用當時通行于大陸的法幣、金圓券,另外再發行臺幣。但由于1948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連帶也使舊臺幣幣值大幅貶值,造成臺灣物價水準急遽上揚。
在1949年6月15日新臺幣發行,明訂40,000元舊臺幣兌換1元新臺幣,舊臺幣被淘汰。
第一批凸版印刷票
中央印制廠上海廠(今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上海印鈔廠)印制。
|
圖案 |
說明 |
![]() ![]() |
藍色調,于1946年5月22日發行。 |
![]() ![]() |
紅色調,于1946年5月22日發行。 |
![]() ![]() |
綠色調,于1946年5月22日發行。 |
第二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票,(低面額)
中央印制廠上海廠印制,孫中山像為鞠文俊雕刻。
|
圖案 |
說明 |
![]() ![]() |
深褐色調,于1946年9月1日發行。 |
![]() ![]() |
綠色調,于1946年9月1日發行。 |
第三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印刷票,(高面額)
中央印制廠上海廠印制,孫中山像為鞠文俊雕刻。
|
圖片 |
說明 |
![]() ![]() |
紅色調,于1948年5月17日發行。 |
![]() ![]() |
深綠色調,于1948年5月17日發行。 |
第四批正面凹版、背面凸版圖面配平版底紋印刷票
臺灣銀行第一印刷廠印制,孫中山像為鮑良玉雕刻。
|
圖片 |
說明 |
![]() ![]() |
深綠色調,于1948年2月1日發行。 |
![]() ![]() |
深藍色調,于1948年8月17日發行。 |
![]() ![]() |
深綠色調,于1948年12月11日發行。 |
第五批特高面額定額本票
臺灣銀行第一印刷廠印制。
|
圖片 |
說明 |
![]() |
橘色調,于1948年5月3日發行。 |
![]() |
藍色調,于1948年6月1日發行。 |
|
紅色調,于1948年10月1日發行。 |
|
紫色調,于1948年12月發行。 |
第六批特高面額印刷票
|
圖片 |
說明 |
![]() ![]() |
紅色調,平版,中央印制廠臺北廠印制,于1949年5月17日發行。 |
![]() ![]() |
正面紅色調、背面綠色調,臺灣銀行第一印刷廠印制,未發行。 |
(來源:本網綜合)
編輯: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