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信業概況
時間:2005-11-09 13:38 來源:中國網
臺灣電信業長期以來是由“政府”經營的一大公用事業。電信業務由臺灣“電信總局”經營管理,其下設北、中、南3個區“電信管理局”以及“國際電信管理局”、“長途電信管理局”、“電信研究所”、“數據通信研究所”與“電信訓練所”等。其中,“北區電信局”轄區為臺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宜蘭縣、臺北縣、桃園縣、新竹縣及馬祖、東引兩地區;中區轄區為臺中市、臺中縣、苗栗縣、彰化縣、雲林縣、南投縣、花蓮縣及臺東縣;南區管轄範圍為高雄市、臺南市、嘉義市、高雄縣、臺南縣、嘉義縣、屏東縣、澎湖縣及金門。電信機構變化較大,80年代以前不斷增加,1981年達到800個;此後不斷下降,1998年為293個。90年代初,臺灣開始推動電信業體制改革與民營化,在不少領域開放民間企業經營電信業務,臺灣電信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臺灣電信事業50年來獲得迅速發展,業務範圍不斷擴大,通信手段日益現代化。80年代以來,臺灣電信特別業務發展迅速。1975年,臺灣開放簡速拔號和話中插接電話兩項業務。1980年開始,臺灣相繼開放“指定轉接”、“按時叫醒”、“勿干擾”、“三方通話”、“080受話方付費電話”、“自動尋線”、“發受話專用”、“社會福利電話”等特別電話業務;同時實施“電路交換式數據通信”、“分封交換式數據通信”、“島內拔接式數據通信”、“電傳視訊”與“公眾資訊處理”等數據電信新業務,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電信多方面的需求。90年代以來,臺灣除繼續擴大機線建設外,加速安裝數字交換系統、光纖電纜,開放傳真存轉、影像電話、全球資訊網路以及島內衛星與ISDN的新業務;同時于1991年9月10日起停辦島內電報業務,代之以傳真業務,實現電信現代化。
根據原“六年國家建設計劃”,“臺灣電信總局”在90年代初提出“電信智慧型多元化網路建設計劃”,投資1400億元新台幣,推動十項電信建設,希望將臺灣建成“西太平洋電信轉接中心”。在1995年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計劃”中,電信中心被列為六大中心之一,進行積極推動。臺灣“國科會”也在推動“電信國家型計劃”,其中子計劃“臺灣寬頻實驗網路”于1999年完成西部環島骨幹架構。
經幾十年的發展,臺灣電信業務與經營範圍已發生了重大變化。島內電話與國際電話業務增長迅速。1996年,臺灣市內電話用戶突破1000萬戶,2002年達到1310萬戶。每百戶擁有電話機在90年代初就已達95.3具。2002年,包括有線、無線與無線銜接有線的島內長途電話電路數達98萬路。
在國際電話業務發展方面,自臺港、臺菲之間微波系統以及臺琉(球)、臺呂(宋)、臺關(島)三條海底通信電纜系統完成後,臺灣又相繼建成3座衛星通信地面電臺,電信業務發生了重大變化,業務量迅速擴大。1952年,臺灣國際電話電路只有4路,1984年突破1000路,2002年達到28206路,可通達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有美國、日本、香港、大陸、新國坡、漢城、倫敦、漢堡、阿姆斯特丹、巴黎、羅馬、溫哥華等地。2002年,國際電話通話量(去話分鐘數)達21.5億分鐘。通話次數最多的地區為祖國大陸、美國、日本、香港等。國際直拔電話成為國際電話通話的主要形式,約佔90%。
電報事業走向衰落。在電報業務方面,臺灣過去主要採用有線電報電路方式。1978年,臺灣實行電報交換業務與出租電路業務;1981年開始實行電腦交換系統,島內電報經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電報交換業務成為島內電報電路的主要方式。國際電報包括了公眾電報、電報交換、高速傳真電報、用戶租用電報電路、影像電報及節目傳遞等業務。國際電報業務在80年代初以前成長迅速,此後隨著現代通信事業的發展而逐漸減少。電報電路數從1952年的22路增至1982年的223路,達到歷史最高峰;此後下降,1998年只有17路,後來已不再開展此項業務。國際電報營運量(去報數量)從1952年的37.1萬通增到1971年的128.6萬通,到2002年只有10萬通;國際電話交換業務電路數從1960年的3路增至歷史最高峰1987年的1099路,到2002年只有309通。
現代通信手段的無線電呼叫器(俗稱B.B.CALL)、行動電話(俗稱大哥大)及網路業務迅速擴大。1975年,臺灣開放使用無線電呼叫器業務後,該行業發展迅速。1992年,無線電呼叫器用戶突破100萬戶,1998年底達到264萬戶,無線電呼叫器持有密度也高居世界之首。此後,由於行動電話的發展,此項業務迅速衰退。
1989年7月1日,臺灣正式開放行動電話業務,行動電話用戶迅速增加,1997年突破100萬戶,1999年超過1000萬戶,2002年達到2390萬戶。1988年,臺灣電傳視訊用戶開始出現,到1998年達到2萬多家。1995年,臺灣正式統計網際資訊網路用戶數,且增長十分迅速,從該年的2萬多戶增至1998年的166.5萬戶,2002年達到745萬戶。
編輯:何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