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的臺灣,在擠壓過程中産生的褶皺、抬升、陷落、斷裂等作用,使臺灣擁有高山、縱谷、盆地、火山等多樣的地貌,從平地到高山的落差將近有 四千公尺 。生活在如此多樣的環境,自然生態蘊藏的無限生機,被荷蘭人讚嘆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
臺灣地殼的造山運動活躍,形成全島土地面積有 73.6% 為高山、丘陵及臺地,坡度陡峭,河川下切極深,地形錯綜複雜,也因而造就了臺灣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在東西寬 144 公里 、南北長 394 公里 ,幅員 36,000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孕育著冰河時期孓遺的高緯度動植物,豐富的的原生物種高達 36,000 種,形成全球罕見的臺灣亞熱帶生態奇跡,其中 33% 屬臺灣特有種!
地理位置
一 . 聚合性板塊邊界
1. 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
2. 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 ( 安山岩質 ) 。
3. 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 ( 深、中、淺源地震 ) 。
二 . 季風型氣候-位於世界最大海洋 ( 太平洋 ) 雨最大陸地 ( 歐亞大陸 ) 的交界帶
地質歷史
一 . 地層主要為新生代第三紀 ~ 第四紀 ( 沉積相:濱海相 ~ 淺海環境 ) 。
二 . 形成歷史
1. 南澳造山運動 ( 中生代晚期 ~ 新生代早期 ) -形成中央山脈東面的變質岩。 如:花蓮的大理岩。
2. 蓬萊造山運動 ( 新生代第三紀末期 ) 。
約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網西北方移動,撞上中國大陸東南邊緣的大陸斜坡。並將此處原有的海相沉積物與地殼物質,抬高成山脈。
歐亞大陸東南方受張裂作用,生成-南海板塊。南海板塊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之下,之後整塊融熔並將歐亞大陸板塊沒入菲律賓海板塊之下。同時生成呂宋島弧與馬尼拉海溝。
呂宋島火山弧結合到臺灣東岸,形成海岸山脈。
蓬萊造山運動目前持續進行,使臺灣不停地抬升中。
板塊構造
一 . 海岸山脈是外來的,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一部分
二 . 花東縱谷即為二板塊 ( 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 ) 縫合線之所在
1. 中央山脈東翼:板塊碰撞前緣的作用力最強,山也抬的最高,變質作用最強。
2. 西部麓山沉積帶:岩層未受變質作用影響,但變形極為強烈,常見褶皺與斷層 ( 存在許多大規模的逆衝斷層 ) 。
火成岩區
1. 澎湖群島:玄武岩 ( 比臺灣本島更早形成/寧靜式噴發/張裂性界限 )
2. 大屯火山群:安山岩 ( 複式火山 )
3. 蘭嶼與綠島:安山岩質 ( 島弧 )
4. 金門與馬祖:花岡岩 ~ 花岡片麻岩 ( 屬歐亞大陸板塊 )
臺灣的岩石
一 . 變質岩、沉積岩、火成岩皆有
二 . 岩層單位大約呈東北-西南走向 ( 與板塊碰撞有關 )
三 . 常用石材:
名稱 |
花岡岩 |
大理岩 |
蛇紋岩 |
石灰岩 |
安山岩 |
別稱 |
花岡石 |
大理石 |
綠色大理石 |
帝王石 |
觀音石 |
備註 |
火成 ( 深成 ) 岩 |
變質岩 |
變質岩 |
沉積岩 |
火成 ( 火山 ) 岩 |
1. 另有:花岡片麻岩、板岩、砂岩、頁巖等。
2. 其中,「大理岩」與「石灰岩」為碳酸鈣岩,易遭受酸雨侵蝕。
臺灣大致可以分為三個主要地質區:
1 .中央山脈地質區,本區又可以分為兩個地質亞區:
中央山脈的西翼和脊梁山嶺,包括雪山和玉山兩個最高山嶺。
中央山脈的東翼。
2 .西部麓山地質區。
3 .海岸山脈地質區。
(來源:情係寶島臺灣)
編輯: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