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地貌概況

時間:2005-11-16 10:11   來源:

臺灣的地形 

  臺灣以山地、丘陵為主,約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3,低平地約佔1/3。臺灣島為中國東部最高山嶽分佈區,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舊測3950米),為臺灣和中國東部最高點。全島山系縱貫南北,主脊中央山脈位置偏東,基本呈東北——西南走向,復背斜構造,自東而西包括4條大致並行的脈絡,即:中央山脈及其東側以大斷層和縱谷分隔的海岸山脈(亦稱臺東山脈);中央山脈西側為南北遙相聯接的雪山山脈與玉山山脈及其西鄰的阿里山脈。後者外側為丘陵或臺地連接的山麓地帶。再西,低降為向臺灣海峽延展的寬狹不一的沖積平原。臺灣島東部海岸山脈前緣大部分為急降于太平洋的陡崖深海。
臺灣地形的特點:
  ?  山多平原少
  ?  山高水急
  ?  主體山脈偏東縱貫
  ?  平原以西部較廣
  ?  長河大都向西流
  ?  主要河川與山脈成橫谷,多峽谷   
  臺灣有五種地形
  臺地 平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多島之省 

  臺灣省包括臺灣本島和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63個島嶼,是一個多島之省。臺灣島形狀如一紡錘,南北間長約394公里,東西南最大寬度為144公里,全島面積35873平方公里。目前,所稱的臺灣地區包括臺灣省本身及臺灣當局所控的福建省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約36006平方公里。  澎湖群島。也稱澎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介於臺灣本島和福建省之間,東距臺灣本島最近距離24海裏,西距福建廈門約75海裏,是海峽兩岸海上的交通要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有“臺灣海峽之鍵”的稱號。澎湖列島由澎湖本島和63個島嶼組成,面積為126平方公里。澎湖列島原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玄武岩方山,經過長期侵蝕後,地床漸低,後來基盤沉降,形成有許多離散島嶼的今日澎湖列島。
  蘭嶼。原名紅頭嶼,位於臺東縣東南的太平洋中,因盛産名貴的蝴蝶蘭而改名為蘭嶼,面積44.7平方公里,為海底火山爆發隆起而成的火山島,是臺灣本島最大的屬島,現為臺東縣管轄下的蘭嶼鄉,距臺東市約41海裏。島上山巒青翠,碧海藍天,風景如畫。該島為雅美族的世居地,有四個自然村,6個部落,另有漢族居住。
  綠島。原名火燒島,傳説因島內的火燒山在陽光照耀下滿山通紅而得名,後因火燒島的名字易給人寸草不生的錯覺,而于1949年改名為綠島。該島位於太平洋上,距離臺東市約18海裏,面積15平方公里,現為臺東縣管轄的綠島鄉。該島也是一個火山島,外形與蘭嶼相似,呈不等邊四角形,因此有人將其與蘭嶼稱為“姐妹島”。島上丘陵起伏,西部較為平坦,丘陵臺地佔全島面積的70%以上。島上現有人口約3000人,有3個村落,全部為漢族。
  琉球嶼。又稱小琉球,位於臺灣南部下淡水溪入海口之南,屹立於臺灣海峽之中,距屏東縣東港鎮西南約8海裏,距離高雄市約18海裏,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最寬處約2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個浮在海面上的球,而得名琉球嶼。琉球嶼是一個珊瑚礁構成的隆起岡巒,整個島嶼被兩條直線狀的地溝切割。該島現為屏東縣下轄的一個鄉,人口約1.5萬人,90%以上從事漁業。 

   多山的海島 

  臺灣是一個多山的海島,山地面積佔了全島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東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區是高山和丘陵。中央山脈、雪山山脈、王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像條條巨龍蜿蜓起伏,自東北至西南伏臥在臺灣島上,統稱為臺灣山脈。全島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2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有62座。
  臺灣山系與臺灣島的東北——西南走向平行,縱貫中部,形成中間高、兩側低的地勢。高山多集中于中部偏東,形成東部多山地,中西部地勢下降,最後在西部海岸地區形成廣大的海岸平原。
  中央山脈北起蘇澳附近,南達臺灣南端的鵝鑾鼻,縱貫臺灣本島南北中央,成為全島的脊梁和分水嶺,有“臺灣屋脊”之稱,將臺灣全島分為東小、西大的不對稱的兩部分。中央山脈全長達270公里,東西寬80公里。
  玉山山脈在雪山山脈的南面,西南走向,北端隔濁水溪上游與雪山山脈緊鄰,南端至屏東平原北部,全長約120公里。玉山主峰海拔3997米,是全島和大陸東部地區的最高峰。玉山山頂終年積雪,色白如玉,因此被稱為“玉山”。
  雪山山脈又稱次高山山脈,位於中央山脈的西北側,全長180公里,主峰海拔3884米,是臺灣第二高峰。阿里山脈是臺灣島最西邊的一條山脈,海岸山脈則是臺灣島最多東邊的山脈。此外,在臺灣島北端還有一個自成體系的大屯火山群,由10多座圓錐形火山體組成。
  臺灣山嶽高峻雄偉,氣勢磅薄,海拔高度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50多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達200座之多。其中玉山(臺灣第一高峰)、雪山(臺灣第二高峰)、秀姑巒山(中央山脈第一高峰)、南湖大山(中央山脈北端最高峰)與大武山(中央山脈南端最高峰)有“臺灣五嶽”之稱。 

   臺灣島多丘陵 

  丘陵和臺地分佈在五大山系與平原過渡的山麓地帶,從臺北盆地周緣至恒春半島止,一般海拔在600米左右,佔臺灣島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弱。主要丘陵有四個,即基隆竹南丘陵、嘉義丘陵、豐原丘陵和恒春丘陵,其中基隆竹南丘陵為臺灣島最大的丘陵。基隆竹南丘陵,北起基隆附近的海岸,南達臺中豐原一帶,東緣雪山山脈的北麓和西麓,西抵臺灣島西海岸,由基隆丘陵、新竹丘陵、苗栗丘陵和竹南丘陵等組成,是臺灣最大的丘陵區。嘉義丘陵位於阿里山脈前,北起濁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屏東,屬海拔在250米以下的低丘陵。豐原丘陵位於上述兩丘陵區之間,豐原經臺中至南投一線以西,為西部丘陵地帶最寬部分,東西呈半圓形,伸入雪山山脈、玉山山脈和阿里山脈之間,為臺灣本島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區。恒春丘陵,位於恒春半島,中央山脈至此成平緩的南北向背斜,山勢逐漸向兩側低落,西部與屏東平原相接。
  除丘陵之外,在臺灣島北部至中部丘陵西側,還零星分佈一些地勢較丘陵低平的臺地,自北而南主要有林口、桃園、中壢、湖口、後裏、大肚與八卦等臺地,高度均在海拔400米以下。 

   平原與盆地 

  臺灣平原和盆地數量不多,面積較小,僅佔全島面積的五分之一。主要平原有嘉南平原、屏東平原、宜蘭平原與臺東縱谷平原。嘉南平原也稱臺南平原,北起彰化縣濁水溪的南岸,向南至高雄縣下淡水溪的西岸,面積約4450平方公里,為臺灣最大平原。屏東平原位於臺灣島南部,面積1160平方公里,是臺灣島第二大平原。宜蘭平原又稱蘭陽平原,位於臺灣島東北部,面積約320平方公里,是臺灣東部開發最早的地區。臺東縱谷平原位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的山巒之間,面積約700平方公里。此外,臺灣島北部沿海還有一些面積較小的平原,主要有新竹沖積平原、苗栗沖積平原和彰化平原等。
  臺灣的盆地較平原面積更小,數量也少。較大的盆地主要有臺北盆地、臺中盆地與埔裏盆地群。臺北盆地位於臺灣島北部,盆地東南兩側為雪山山脈的余脈形成的丘陵所環繞,北以大屯火山群為屏障,西有基隆竹南丘陵的觀音山和林口臺地圍繞,盆地形態完整,近似一個三角形,面積240平方公里,僅次於臺中盆地,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地方。臺中盆地位於臺灣島中部,北接大安溪,南界是濁水溪,東鄰豐原經霧峰至草屯一線的斷層,西至大肚臺地和八卦臺地的東緣,面積400平方公里,是臺灣島最大的盆地。埔裏盆地分佈于中央山脈的埔裏陷落區,位於南投縣境內濁水溪中游及大肚溪上游和北港溪之間,分佈有十幾個大小不等、南北對列、由群山圍繞的陷落盆地,統稱為埔裏盆地群。其中以埔裏盆地面積最大,約42平方公里;魚池盆地次之,面積約21平方公里。
  臺灣雖然平原與盆地面積有限,但一向是臺灣最重要的農業區和居民區,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全省約95%的大中小城市集中在平原與盆地。
 
   形態各異的海岸 

  臺灣省是一個島嶼省份,島嶼眾多,海岸線長。臺灣本島海岸線就有1566公里,包括了東部、北部、西部與南部等四個不同海岸。東部斷層海岸,以臺灣島東北角的臺北縣三貂角的萊萊鼻為起點,向南延伸,經宜蘭、花蓮、臺東直至屏東的九棚,全長380公里。整段海岸大致平直,瀕臨太平洋,除宜蘭平原、花蓮平原、臺東平原臨海的邊緣具有隆起海岸的特點外,大部分海岸因斷層作用,陡直岸壁緊貼海岸,共有4段斷層海岸組成,是典型的斷層海岸。
  北部海岸,西起臺灣島西北角淡水河入海口北岸的油車口,向北經富貴角再折向東至三貂角的萊萊鼻,全長約85公里。北部海岸東臨太平洋,北迎東海,西依臺灣海峽,屬隆起海岸。北海岸地區是標準的海蝕地形,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灣相間,奇石怪岩,極具旅遊觀賞價值。
  西部海岸,北起淡水河入海口的南岸,向南延伸至屏東縣西部的枋寮,全長約410公里,瀕臨臺灣海峽,為沉積隆起海岸。與東部海岸相比,西部海岸面臨淺海,連接沿海平原,因此整段海岸單調平直,地勢緩斜。在風向、風力和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旺盛的堆積,沙灘綿長,海岸不斷向西部海洋延伸。
  南部海岸,自屏東枋寮向南,經過臺灣島南端的貓鼻頭和鵝鑾鼻,再折向北至九棚,西臨臺灣海峽,南接南海,東瀕太平洋,全長264公里,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

(來源:情係寶島臺灣)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