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金門炮戰美國不敢上手

時間:2003-01-27 11:36   來源: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停火。感到危險將來臨的臺灣當局,極力向美方提出締結防禦條約的建議,以便借助美國來與共産黨抗衡。為了打擊美國搞“一中一台”、“兩個中國”或臺灣問題“國際化”的陰謀,毛澤東提出“解放臺灣”。朱德則建議首先“清理門戶”——解決臺灣外島。
  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認為應該把臺灣作為一個“政治實體”,斬斷它同大陸的聯繫,把臺灣變成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艦”,認為臺灣固守金門、馬祖等外島在政治上、軍事上都不可取。然而,就是這些區區小島正是蔣介石的生命線,因為在中國大陸當時的20幾個省區中,控制在蔣介石手中的只有隸屬於福建的金、馬了。這些島嶼成了蔣介石同大陸還有聯繫的惟一政治紐帶。如果失去金、馬,蔣介石“反攻大陸”的口號就將不攻自破,美國政府就可以公開地支援臺灣獨立,或以“臺灣地位未定論”為由實行國際託管,蔣家王朝就將搖搖欲墜。因此,蔣介石堅持固守金、馬,“這些島嶼是我們反共複國的前哨陣地,是不能輕易放棄的。尤其是金門、馬祖,他們不僅是前哨據點,也是防衛臺灣的屏障。”
  中共中央為了打擊美國當局的侵略政策和制止國民黨軍對東南沿海的襲擾,9月3日下午,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向大小金門、馬祖發動起猛烈炮擊。這一炮可把蔣介石打懵了,他一時摸不清這是大陸準備解放臺灣的前奏,還是只為了阻止美蔣簽約。美國也吃了一驚,感到臺灣問題終於來了。小小的金門一下子成了國際注目的焦點。美國國內政壇各界眾説紛紜。陸軍參謀長李奇微反對美國介入,認為“美國對臺灣的防務能力上説,這些島嶼在軍事上並不重要”。國防部長威爾遜也認為,要守住這些島嶼必須打擊大陸上的軍事目標,使美國捲入中國內戰(注意:他們也承認這是內戰!)。這樣,美國無法對西方盟國解釋為什麼為了幾個小島而同中國開仗。
  因此,第一次炮擊金門時,美國沒有給老蔣幫忙。
  1954年12月2日,美臺簽署《臺美共同防禦條約》。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嚴厲譴責美國霸權主義,並付諸於行動,解放了一江山島。隨後,我軍轟炸大陳島,蔣介石不得不從大陳島撤退。接著,解放軍開始實施福建沿海的作戰計劃,臺海戰爭一觸即發,美國政壇一片混亂。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格林寫信給艾森豪威爾,表示:“協防金門”,可能使美國“在錯誤的地方、錯誤的時刻,為一個並不會影響到我國重大利益的問題,而捲入戰爭的漩渦”。許多美國官員同意上述觀點,極力反對美國以武力保衛金、馬。
  美國國務院認為,“保衛金門”很可能使之和中共、甚至和蘇聯發生直接衝突,因而一再建議國民黨當局撤離金門、馬祖。他們甚至提出以美國陸戰隊和戰鬥機群駐守臺灣,換取臺灣當局撤離金門、馬祖。
  金門或撤或守,對臺灣來説都無關緊要。美國之所以動員蔣介石放棄金馬,其中也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為這樣一來,兩岸的距離拉大了,分裂起來變得容易。蔣介石之所以堅守金門、馬祖,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把美國人拉入中國的內戰。如果金、馬戰火一起,國民黨軍隊必然不敵,美國如果視而不救,必將在全世界面前失去信譽;如果插手,則就要同中國共産黨軍隊發生直接衝突。這樣,中美戰爭就會爆發。
  毛澤東,這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對美蔣的陰謀自然有所洞察。他當初決定在沿海地區採取有限軍事行動,主要目的是對國民黨的騷擾破壞予以懲罰,並顯示堅決反對美國侵略臺灣分裂中國的決心,並不打算引發中美之間的全面戰爭。
  1958年7月15日,美海軍陸戰隊入侵黎巴嫩等中東國家。臺灣國民黨集團表示“完全支援”美軍侵略黎巴嫩的行動,並叫嚷要“加速進行反攻大陸的準備”,金門、馬祖與臺灣的國民黨軍也先後進行軍事演習。一時間,臺灣海峽硝煙瀰漫,情勢險惡。
  為了粉碎臺灣當局的挑釁,打擊美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支援中東人民的正義鬥爭,8月20日,毛澤東幾經斟酌,決定“立即炮擊金門”。8月23日,下午5時30分,千萬發炮彈呼嘯著像颳風一樣從不同的方向飛向金門,從而揭開了長達4個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門炮戰”序幕。一時間,中國政府、國民黨當局和美國政府三方圍繞這彈丸之地開了一場激烈又微妙的政治、軍事和外交鬥爭。
  美國果然聽從了毛澤東的"調遣",將侵略中東的美國第6艦隊中的兩艘航母調到臺灣海峽,中東局勢從此緩和下來。不料,艾森豪威爾這一戰爭訛詐政策一齣籠,立即在西方世界引起軒然大波。美國最忠實的盟友英國首先表示反對美國為金、馬同中國作戰,英國不會為此出一兵一卒。日本有關人士也表示,金門沿海島嶼屬於中國內政,美國最好不要干涉。
(摘自《美軍內幕》,新華出版社出版,薛黎光主編)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