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何其相似的“鳳鼻頭文化”

時間:2001-04-10 17:40   來源:
  “鳳鼻頭文化”是臺灣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接受大陸文化的影響最為顯著。鳳鼻頭文化延續的時間很長、從西元前2500年開始,至西元紀年以後。它分佈在臺灣西海岸的中南部,以高雄縣林同鄉鳳鼻頭遺址為代表。這個遺址保存的文物很豐富。最早的是紅陶文化,出土的陶器有大口的碗、盆,細長頸的瓶,小口寬肩的罐,足為圓柱形的鼎等等。它們大都是用質地細膩的泥土,以手捏制再燒成,表面印有繩紋或席紋,有的上面還有深紅色的彩繪。除陶器外,還出土了不少石器,有石鋤、石斧、石磨盤、穿孔的石刀等,大多是農耕用具。在居住區,發現一處房子的遺跡,長方形,東西向,看上去是幹闌式建築。在臺南市的一個遺址裏,還發現了粟粒遺跡。從農具和粟粒看,那時臺中、臺南的遠古居民的生活,已經從以採集漁獵為主,發展到以農耕為主,兼營漁獵。墓葬中已有石板棺,還有精緻的陶器作為殉葬品。一些齒骨上有了拔牙的痕跡。  
  鳳鼻頭文化的陶器和大陸東南、華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極其相似。其中陶器顯然是受了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的影響。當紅陶文化在臺灣中南部擴展時,又受到福建閩江下游的曇石山文化影響。從年代上看,鳳鼻頭文化和曇石山文化屬於同一時期;從陶器的器型、花紋、彩繪以及附上質地上看,也屬於同一文化類型。  
  稍晚的風鼻頭文化出土的陶器以橙紅陶、黑陶、彩陶為主。黑陶的顏色深黑面光亮,經過打磨,比較薄,外表刻劃著線條紋、波狀紋,有的用貝殼壓印出紋飾,有的陶片上還發現稻殼的印痕。同期的曇石山文化和福建福清東張遺址,也出土了類似的橙紅陶、黑陶。
  最晚的風鼻頭文化,也就是高山族先民的文化,出土的陶器以灰黑陶為主,紋飾大多為方格紋。遺址裏還發現採礦鑄鐵的痕跡和較多的鐵器和玻璃珠等。鐵器的發現説明,高山族的先民受大陸文化影響,已進入鐵器時代.從鳳鼻頭文化的發展不難看出,臺灣的古文明和祖國大陸東南、華南地區的古文明屬於同一文化系統,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中的一部分。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