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憤怒的臺灣(二)

時間:2009-03-16 14:53   來源:臺灣同胞抗日50年紀實

 

  民族革命運動(自1915年至l931年)

  (一)日寇的“懷柔政策”

  如上面所説,日本初期統治臺灣的政策是以暴力恐怖鎮壓臺 灣人民的武裝抗日,再行使權力,掠奪土地,榨取資源,同時實 現獨佔金融機構和企業的野心。

  雖然臺灣人民的抗日武裝一時被鎮壓下去了,但是由於土地 的掠奪和苛捐雜稅的加重,臺灣人民對日寇的仇恨,越積越深,原本無組織的個別反抗,也逐漸轉為有組織的反抗,對日寇的統治, 都隨時造成威脅,於是日寇也就不得不改變方式,而採用欺騙政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乘機對中國及南洋擴張其侵略勢力,以臺灣為侵略基地,正需要利用臺灣人。因此開始對臺灣人採取“懷柔政策”,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各方面,都採取了一種改良主義,如推行日語教育等。

  (二)內外形勢與臺灣抗日運動的再興起

  不管日寇對臺灣人民採取何種政策,目的是要實現“標準殖民地”。所以一切政策,都是為了“日本資本主義的繁榮”,絕不會顧及到臺灣人民的死活。在臺灣的所有日本人,在社會上都佔有優越的地位,臺灣人民遭受著民族的歧視,在經濟、政治、教育各方面,都得不到平等的待遇。

  政治方面 臺灣人民沒有絲毫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強大的警察組織統治著全體臺灣人民。因為有“六三法”的存在,日寇在行政上,可以任意濫用“違警例”,這是警察的大權;凡是法律所沒有的罰則,都可以藉“違警例”來執行;凡警察認為不如意,就以“違警例”加以處罰。

  經濟方面 日本資本主義在臺灣發展的過程中,首先破壞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原有的小規模的手工業和家庭工業,在資本主義近代工業的壓迫之下,日趨破産。日本帝國主義者,利用封建剝削關係,來掠奪土地,進行其資本的原始積累,使廣大的農民陷於極端困苦狀態,甚至破産而淪落為貧苦工人。又因為日本資産階級在強有力的政權及金融機構的保護之下,壟斷了臺灣全部的經濟命脈,使臺灣民族資産階級喪失了發展的機會。

  文化教育方面 日本帝國主義在臺灣普及普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消滅臺灣人民的民族意識,堅固其統治權,是為了培 養低級的辦事人才,作為剝削臺灣人民的工具。但是,由於政治 上的壓迫,經濟上的剝削和社會上的各種不平等待遇,臺灣人民 的民族意識不但未被消滅,反而日益增強起來;而接受近代的科 學教育之後,他們感知了新的知識、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對於 日本帝國主義統治臺灣的政策和方針,採取了批評的態度。 在臺灣內部這種新的客觀情勢之下,臺灣人民的抗日運動,也 就以新的形態出現了。但是,刺激臺灣人民採取新的形態,開始 新的抗日運動的,是國際情勢的大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情勢起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誕生了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蘇聯, 它對於世界革命中殖民地的民族革命問題,影響很大,極大地激 發了臺灣人民的抗日情緒。

  第二,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契機,中國民主革命的浪潮,也日益高漲起來。中國共産黨的創立及其活 動的展開,國共合作的實現和北伐的成功,在文化和社會方面,自1919年的“五四”運動開始出現的重大變化,新舊思潮的對流更 替,新舊制度的決鬥,新舊勢力的消長,所有這些當然都直接或 間接地影響了臺灣的民族運動。

  第三,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戰 爭年代,從1925年的上海“五卅”慘案開始,演至沙基慘案、省 港大罷工、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以及後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等 等,都是反帝反封建的具體表現,這對於臺灣民族革命運動,也 産生很大的影響。同時,這一時期的日本革命運動的浪潮,也影 響了臺灣革命運動,尤其是日本共産黨和日本農民組合,給了臺 灣人民很多幫助。

  (三)文化協會、農民組合、工會

  1915年的大屠殺(西來庵事件)以後,約五六年之間,臺灣 人民的抗日運動,一直處於消沉狀態。

  直至l919~1920年之間,受了國內“五四”運動的影響,一部分進步的知識分子,組織了“啟蒙會”和“新民會”,仿傚當時國內的《新青年》,出版《臺灣青年》,開始了臺灣人民的啟蒙運動。同時以東京的留學生為中心,組織了臺灣青年會。這些學生又利用放假的時間,組織巡迴講演團,在臺灣各地批評日本在臺灣的統治政策,喚起臺灣人民的抗日情緒,引起了日本統治者極大的恐慌。

  1921年,進步的知識分子和開明紳士,組織起了臺灣文化協會,有計劃地推動啟蒙運動,這是最初的全島規模的臺人抗日運動組織。不過這個協會,初期也只限于知識分子,還沒有工人、農民參加,但對於工人、農民的影響是很大的,臺灣文化協會對初期臺灣民族運動的貢獻是不能抹煞的。

  由於臺灣文化協會的啟蒙運動,臺灣的工人和農民,也開始組織起來。臺灣農民的第一個組織是l925年初成立的“蔗農組合”,這個團體是為了反抗制糖公司對臺灣蔗農的殘酷剝削、維護蔗農的利益而組織的。最初因原料問題引起蔗農與公司間的鬥爭,本來是一种經濟鬥爭,但因政府出動警察隊加以鎮壓,遂由經濟鬥爭發展成政治鬥爭。由於蔗農鬥志的堅強,警察亦束手無策,結果各制糖公司也不得不向蔗農讓步。

  蔗農鬥爭的初步勝利,刺激了全島的農民,於是一般佃戶也開始組織起來,各地成立了農民組合,向地主展開鬥爭,他們的目標是:確保佃農的耕作權;反對地主的殘酷剝削,要求減租減息;反對日本制糖公司及拓殖公司對臺灣農民的無理剝削和奴役。後來蔗農組合與各地的農民組合合併,成立一個統一的臺灣農民組合,成了臺灣農民的唯一的堅強的聯合組織。從此以後,為了竹林問題、芭蕉問題、原料問題、租谷問題,先後展開了數十次的激烈的鬥爭。從此以後,臺灣的農民運動就不是單純的抗日運動和經濟鬥爭,已包含著許多具有階級性的政治鬥爭的成分。

  臺灣的工人運動也在1925年,有組織地展開起來。工人運動 的中心是工會。它們已經採取了近代工會的形態,以保障工人權 利,改善勞動條件,發展工人福利事業為主要宗旨。為實現這些 目的,他們曾先後發動了無數次的罷工。如高雄士敏土公司、基 隆碼頭、臺北印刷廠的幾次大罷工,使臺灣統治者驚惶萬狀,而 大聲疾呼説共産黨已在臺灣擴張勢力了。自1925年初至1927年 末,僅在這三年之間,臺灣各地成立了數十個大小工會,但互相 沒有密切的聯繫,因此各次罷工鬥爭,都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于 是在1928年初,開展了工會的大聯合運動。可惜,由於臺灣文化 協會左右派的分裂,致使臺灣的工會,也形成了左右兩派,成立了左派的臺灣總工會和右派的臺灣工友總聯盟兩個團體。
  
  (四)臺灣民眾黨、臺灣自治聯盟、臺灣共産黨
  
  如上面所説,臺灣文化協會,初期不過是文化思想的啟蒙運 動,同時也是臺灣各階層人民的統一戰線,雖然主要的領導者多 屬上層知識分子,但會員包括開明資本家、地主和一般工商業家, 後來也有不少工人、農民參加。

  但是,由於初期共産主義者的活動,使這個團體逐漸表現出 左派傾向。在這時期,上海、東京及臺灣各地都有社會科學研究 會、學術研究會、讀書會等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在活動,這些 團體的成員,大多數同時也是文化協會的會員,他們在該會中佔 有絕對之優勢。以後文化協會分裂,一些人另組臺灣民眾黨。以 後又再告分裂,大地主及資産階級于l930年8月17 日另組臺灣 自治聯盟,其政綱較臺灣民眾黨為單純,僅限于地方自治的改革。

  臺灣共産黨于l928年春在上海成立。從莫斯科回來的共産黨員林木順、謝雪紅等到上海之後,召集上海(翁澤生等)、臺灣(蔡孝乾、林日高等)、東京(陳來旺等)的共産主義者,在日共領袖渡邊政之輔、德田球一等及中共、韓共許多領袖參加之下,以日本共産黨臺灣民族支部的名義成立臺灣共産黨。

  該黨控制了臺灣農民組合、臺灣各種工會、臺灣文化協會、反帝同盟、赤色救援會,甚至影響到臺灣民眾黨,展開了各種各樣的經濟、文化或政治鬥爭,形成了1928年至l931年臺灣民族革命運動的高潮時期。
  
  當然,日本當局對於臺共及臺共控制下的農民組合、工會等各團體的活動,是不會放過的。l929年2月12日,對農民組合的幹部及活動分子,一次逮捕數百名,破壞了各地的農民組織;1931年3月起,開始鎮壓臺共,逮捕了800多人,搜捕先後持續了兩年多,反帝同盟盟員及赤色救援會會員,共被逮捕2000多人,繼而就是臺灣文化協會及臺灣農民組合被迫解散。
  
  這樣,臺共領導下的臺灣民族革命運動,又被日本帝國主義強大的警察力量鎮壓下去。從此,經過“九一八”事變、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直至日本投降為止,臺灣人民都過著臺灣有史以來最黑暗、最痛苦的生活。

  (五)霧社事件

  臺灣的民族革命運動,大體上都在佔臺灣人口最大部分的漢族中進行。作為少數民族的高山族,表面上雖然沒有任何組織,也沒有任何政黨政團向高山族推行宣傳教育工作,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大部分的高山族是與漢民族雜居,或經常接觸的,因此漢族的民族革命運動對高山族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們的文化水準也在日漸提高,他們也開始了解反抗日本的暴力統治的方法。這種進步的高山族的抗日思想,也逐漸傳至深山中的高山族中間,終於在1930年發生了震動日本朝野的霧社事件。這次事件的經過是這樣的:

  是年l0月27日,霧社地區舉行秋季運動大會,自22日起開始準備會場。高山族一向是很耐勞役,而工錢又低廉,但是日人卻蔑視他們,所以他們平素就對日人懷了反抗心。這次舉行運動會,日人便雇了高山族十余人,搬運木材。此時因下雨,道路泥濘,工作進展遲緩,監工的日人警察石川和吉村二人,就執鞭痛打,其中一人不服,反唇叱罵,日人愈怒,便更加毒打,至夜半此人因傷致死,全山高山族舊恨新仇併發。時有兩名高山族人,日名叫做花岡一郎和花岡二郎,均受過中等教育(一人畢業于師範學校,一人畢業于農業學校),擔任小學教員,是高山族的知識分子。且他們的妻室美麗,曾為日警圖姦未遂,懷恨未報。於是高山族社眾乃推花岡兄弟及頭目莫那魯道為首,籌謀決定於運動會那日發動暴動。

  27日晨,如期舉行運動會,日人來賓及學生家長都來參觀,正在興高采烈之時,高山族社眾早已埋伏會場周圍,約近午刻時候,他們先將兒童逐一抽走,花岡兄弟脫了教員制服,換上高山族服,角聲一鳴,高山族眾500余人挺身而起,刀光閃閃,人頭落地,把在場的日人盡皆殺死,同時圍攻警察派出所、郵局、日人公司、日人官員宿舍等,共殺了l34人,受傷半死者215人。他們佔領霧社三天,獲取武器彈藥,退入深山。日人遂遣大兵,實行圍剿,但在深山森林裏面,已無用武之地。於是日人不顧人道,違反國際條約,使用飛機投下毒瓦斯,再加兵馬,接戰月余,尚未有顯著戰果。後來用了招降政策,但高山族的同胞始終拒絕日寇的誘降。至11月19日,在馬赫坡社第一岩窟附近,發現了高山族人縊屍19具,20日在第二岩窟附近森林中,又發現了婦女兒童l40人自縊而死,或是中日寇毒瓦斯而死的。其他戰死及自縊者400多人。莫那魯道及花岡兄弟以下幹部40余人,均在岩窟中一齊自盡。

  高山族這種寧死不屈的表現,一方面是受了臺灣漢族民族運動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更加激勵了漢族的抗日意識。

  (六)臺灣民族革命運動的經驗與教訓

  1915年至l931年這一時期的臺灣民族革命運動,同樣也都被日本帝國主義的武力鎮壓下去,其主要原因是:

  一、日帝對臺灣統治力量的強化。

  二、臺灣各種革命組織尚未鞏固,統一戰線的形成不夠,遭致日寇個個擊破。

  三、此時國內混亂,不能給予臺灣民族革命運動以有力的援助。

  但是,這一時期的臺灣民族革命運動,已有與昔日不同的特徵和成就:

  一、臺灣民族革命運動,已在臺灣人民中間,造成了廣泛的思想上的啟蒙,臺灣人民的覺醒,比以前更普遍了。

  二、臺灣民眾黨的被強制解散,日寇于l929年至l938年對臺共以及各民眾團體的大彈壓,暴露了其“懷柔政策”的虛偽性,堅定了臺灣人民進行不妥協鬥爭的信念,為臺灣民族革命運動的統一戰線開闢了一條大道。

  三、臺灣民族革命運動已開始組織化和規律化,臺灣人民已經成立了自己的政黨——臺灣共産黨,而該黨在臺灣人民的各種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臺灣人民的抗日運動,已經不是孤立的。一方面已取得與高山族的聯繫,另一方面得到祖國和日本人民的支援,尤其臺灣共産黨在中共及日共領導之下,臺灣民族革命運動,成為世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運動重要的一部分。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