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民主國”抗日史——大甲溪伏擊戰和彰化陷落

時間:2008-03-21 09:08   來源:甲午戰爭史

 

自新楚軍在頭份潰散後,余勇零星逃回臺灣府城彰化。八月十八日,黎景嵩因積欠新楚軍餉銀二萬餘元,而府庫告罄無可支給,又被敗勇追索,無奈將新楚軍交吳彭年兼統。從此,各軍皆歸黑旗軍統屬。時吳彭年正駐守大甲,前自臺南所帶兩月之餉已用完,又兼領新楚軍,款項更為支絀,而地方紳富或逃離或觀望,兵餉實難籌集。吳湯興以募敢死隊,因糧餉不足,迄未集,亦無器械。幸賴群眾熱情支援,“城內外人民皆蒸飯到營,供給三餐”注1,各軍才暫時得以維持。

                                                                                                                    

八月二十二日,日本近衛師團開始進攻大甲。日軍以步兵在前,馬炮隊隨其後。前隊敗,則馬炮隊列橫陣繼進猛擊,彈急如雨,攻勢甚銳。吳彭年先避敵鋒,伏兵于大甲溪,候日軍至,突起猛擊。日軍敗渡河,吳彭年麾軍追之。日兵渡河及半,徐驤率義軍一隊自對岸林中出,向敵射擊。日軍背腹受敵,倉皇逃竄。此戰斃敵五十余人,奪其袍械甚多。吳彭年收隊時,道經海口,又見日軍糧船數艘泊港內,便令七星隊直撲敵船,戮運兵,水手略盡,奪其糧船。

 

八月二十三日,日軍再次猛攻大甲。黑旗軍福字先鋒營當其衝,與敵相抵,徐驤等率眾左右迂迴,攻敵兩腋。日軍不支,開始退卻。適在此時,忽聞後路大營陷敵,各軍震駭,遂撤出陣地。此乃敵人所用釜底抽薪之詭計。原來,利瓦伊義雖在頭份山之戰中棄軍奔逃,黎景嵩卻仍然引為親信,“介諸()永福,率軍為大甲溪後繼。”注2敵人深知利瓦伊義畏葸怯戰,便以重金收買漢奸,偽作日兵從間道往襲李營,利瓦伊義不戰棄營而逃。前敵各軍因後路為敵所斷,被迫撤出,大甲溪遂被日軍佔領。

 

大甲失陷後,劉永福知日軍必攻臺灣府城,便令各軍擇彰化境內險要扼守。時吳彭年率黑旗七星隊一營及新楚軍四營駐彰化。另募新苗軍兩營,由吳湯興統領,徐驤分統。吳彭年以可戰之兵太少,電請劉永福增派援軍。八月二十四日,聞日軍佔領臺灣縣城,駐彰化府縣諸吏皆議棄城。吳彭年以此電告劉永福,復電曰,“兵來禦之,死守無恐!”吳彭年嘆日:“吾與臺事毫無責守,區區寸心,實不忍以海疆重地,拱手讓人。今劉帥諭我死守,誠知我也!”注3吳湯興,徐驤也力主抵抗,謂:“不戰而退,何顏見劉幫辦乎?”注4吳彭年遂晝夜巡緝,決心死守。二十七日,劉永福所派黑旗七星隊王得標、劉得勝、孔憲盈、李士炳四營及旱雷營孔搏一營,自臺南抵彰化。這樣,彰化守軍兵力稍有增強,然總共也只有三千余人。

 

彰化城小,難防守,而城東八卦山可俯瞰全城,守山即足以守城,故八卦山為佈防的重點。吳彭年分四營守八卦山:吳湯興、徐驤所統新苗軍兩營;李土炳所帶黑旗七星隊一營;沈福山所帶黑旗軍親兵隊一營。黑旗軍守備王德標、孔憲盈守中寮和茄冬腳。彰化知縣羅樹勳及其子云林知縣羅汝澤,率防軍營守大竹園、中莊仔一帶。吳彭年則親自駐守茄冬腳指揮。

 

日軍前衛佔領大甲的當天,近衛師團司令部亦到達大甲。八月二十五日,北白川能久親王抵距彰化城僅十里的大肚街媽祖宮,命山根信成少將親至大肚溪北岸偵察。是夜,山根派人泅渡大肚溪,接近黑旗軍兵營,以觀察動靜;令炮兵隊選擇適宜的炮兵陣地,並親率第一聯隊第二大隊尋找涉渡地點,終在距黑旗軍駐營約一千五百公尺的大肚溪上游,發現了一處水深僅一公尺左右的河段,適於大部隊涉渡。二十六日,北白川率山根、參謀長鮫島、師團參謀緒方、明石、河村、總督府參謀林、石井等十余人,乘馬到大肚溪北岸崁仔腳附近,以就近偵察八卦山陣地。南岸守軍發現,“榴彈飛落左惻,彈丸蹴立,沙土濆起,幕僚吃驚勸避。”注5北白川受輕傷,坐騎被擊斃。

 

根據兩天偵察的結果,北白川能久制定了週密的進攻方案,將師團兵力分為三部分:右翼隊,以川村景明少將為司令官,率領步兵第一聯隊第一大隊(缺兩個中隊)、步兵第二聯隊(缺第一大隊)、炮兵聯隊(缺第二大隊)以機關炮第一和第四中隊;左翼隊,以山根信成少將為司令官,率領步兵第三聯隊(缺第二大隊)、步兵第四聯隊(缺第二大隊)、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及炮兵第二大隊;本隊由北白川親自指揮,包括步兵第一聯隊(缺第一大隊本部及兩個中隊)及騎兵大隊(缺兩個小隊)

 

八月二十七日中午,北白川能久在大肚街師團司令部發佈進攻命令。規定二十八日為進攻之期,各部隊的分工是:“右翼隊自午前五時三十分攻擊正面之故,左翼隊于明日黎明前從汴仔頭上游約一千五百公尺之涉渡點過河,與右翼隊配合,攻擊敵軍第一線,並以一部分兵力向八卦山炮臺前進,本隊的工兵大隊在右翼隊擊退正面之敵後,在汴仔頭架橋,其準備工作須於今日完成,並增派一百名軍夫,幫助蒐集架橋材料。”注6其意圖是,置川村的右翼隊于正面,實行牽制運動,而讓山根的左翼隊擔任主攻,以優勢兵力直逼八卦山炮臺。

 

是日午夜,山根信成奉師團長訓令,命步兵第四聯隊長內藤正明大佐率第一大隊、炮兵第二大隊(缺第四中隊)及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第七、第八兩個中隊,務于淩晨三時前渡河完畢;左翼隊之其餘部隊,于淩晨二時三十分集合於大肚街以東露營地前方之田間。午夜之前,內藤召集各中隊長佈置有關涉渡事宜,然後按行軍序列過河。此時,“黑雲蔽天.四面寂寥,夜色沉沉,士卒銜枚,徒涉大肚溪急流。河水深及腰部,逝波如矢,終於偷渡成功。”注7過河後,內藤即率隊過昔沙坑、柴梳金,宜趨八卦山東側。

 

八月二十八日晨五時三十分,川村景明指揮右翼隊的炮兵,開始炮擊黑旗軍的正面防線。這是日軍發起總攻的信號。於是,內藤率各中隊以全速向八卦山前進。繼炮兵第二大隊之後,步兵第—聯隊第二大隊長千田貞乾大尉率第七、第八兩個中隊,跑步向前,進逼八卦山。此時,山根信成率領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第五、第六兩個中隊。步兵第三聯隊第一大隊,以及騎兵、炮兵和工兵,也已渡河完畢,即命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第五、第六中隊及步兵第三聯隊第三中隊,從南岸正面守軍的東側插進,包抄其後路。川村在命令炮兵進行炮擊的同時,率右翼隊涉渡大肚溪,攻擊黑旗軍之左翼。北白川能久則坐鎮大肚溪北岸,觀察戰鬥形勢的發展。

 

六時許,內藤正明率部登上八卦山東面的一個山頭。隨後,千田貞幹也率兩個中隊來到,立即向八卦山炮臺前進。八卦山炮臺“以石壘壁,有可容一營多兵力的兵營,設置重炮一門,山炮一門及後裝炮二門,並有軍械、彈藥庫,惟對後路未曾設防。”注8炮臺守軍見日軍來攻,即發炮抗禦。日軍左翼隊在山根信成的指揮下,步炮協同作戰,以猛烈炮火掩護步兵攻山。日軍以六個中隊的兵力,從東、西、南三個方面向八卦山炮臺發起衝鋒。吳湯興手持短銃,足登草履,帕首束腰,往來指揮,大呼殺賊。徐驤也麾軍力戰。然日軍炮火熾烈,勢不能支。李士炳、沈福山先後陣亡。吳湯興決心與敵死戰,不幸中彈仆地,鮮血灑于八卦山巔。對於吳湯興之死,有人讚之曰:“湯興固好男兒,不臣倭,不屈節,執戈制梃,授命疆場,其心嚼然而不滓,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注9吳湯興犧牲後,八卦山守軍亦傷亡殆盡,且彈藥告罄,徐驤率余部二十人走後山,突圍而出。日軍遂登八卦山。時為上午七時十分。

 

此時,中路的戰鬥也已結束。羅樹勳、羅汝澤父子出南門,匿鄉間,數日後至鹿港渡閩。知府黎景嵩見狀,亦偕利瓦伊義奔鹿港,又循海至臺南。

 

唯獨西路的戰鬥,仍在激烈進行。先是,川村景明率日軍右翼隊過大肚溪,經國姓井向中寮、茄冬腳前進。王德標“躍出隊禦之,勢猛甚。黑旗七星隊從之。日軍多死傷,不能前。”孔憲盈亦在茄冬腳力戰,與日軍相持。吳彭年正在督戰,見八卦山已豎日旗,便勒馬率軍回救。至南壇巷,親率黑旗七星隊三百人奪山。日軍猛放排炮,七星隊傷亡甚眾,難以向前。左右掖而奔,吳彭年厲聲斥之,乃止。而山上敵彈密如雨落,吳彭年身中數彈,猶奮力向前,終不支仆地,壯烈殉國。有詩人作《哀季子歌》,雲:“巨炮雷轟力劈山,榴彈雨下響甸甸,身中數槍靡完體,據鞍轉戰莫敢攖。血濺衣襟溘然逝,凜凜面色猶如生。……人居世上誰無死?泰山鴻毛權重輕。”對吳彭年的愛國精神及其犧牲價值,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甚至認為:“公故不顧成敗利鈍,效死弗去,直欲以身報國,不敢畏縮不前。卒至身中數槍,與馬同陣亡。古之忠臣烈士,何以加此哉?”注10這個評價並不是過分的。

 

吳彭年犧牲後,王德標還在與敵拚戰,他“身被數創,望敵兵堅立不退,麾軍截擊不少挫。而回顧八卦山火起,炮聲如雷,探哨報彰化失矣,左右強挾之行。”注11王德標可以稱得上黑旗軍勇將中的一位代表。

 

日軍既佔八卦山,遂分兵從東、南、北三門入城。日軍進城後,即滿城搜索,“路逢人則殺之”。注12日人自己承認:“彰化城內,屍體到處可見。”據日本憲兵隊調查,僅在街面上,即發現“屍體二百五十余具”。注13當然,這只是被殺者的一部分,是一個被大大縮小了的數位。

 

上午十時,北白川能久親登八卦山炮臺,俯瞰臺灣府城,遙望尚在劉永福黑旗軍守衛下的臺南,不禁得意洋洋,決心乘勝南進。並賦《帥師將向臺南有作》詩,有“旭光將被臺南地,殲彼渠魁安萬生”注14之句。他當即在炮臺上發佈命令,以川村景明率右翼隊迅速佔領鹿港,騎兵大隊長澀谷在明大佐率騎兵向嘉義前進,由剛晉級為步兵少佐的千田貞幹率步兵第一聯隊第二大隊為之後援。但是,經過整整三個月的作戰,近衛師團傷亡及患病者人數迅增,據九月份統計,僅患霍亂、痢疾、腳氣等病的官兵即達四千二百七十四人注15佔近衛師團作戰人員編制一萬四千五百六十九名的三分之一弱。有文獻記載;“彰城設野戰醫院,初止患者二百餘人,後數日疫症流行,忽千余人。患者(多在)市內鋪戶,病人呻吟。至九月中旬,病勢益烈,師團中健者約五分之一。山根少將、中岡大佐、緒方參謀及其他將校多入鬼籍。行軍困難,於此可見一斑。”注16日人為之作誄文曰:“出征不歸,客死千里。待彼門者,煢煢無倚,涉彼岵者,瞻望長跂。痛恨深憾,哀莫窮已!”注17詞意纏綿悽愴,怨天恨地,殊不知這正是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而造成的人間悲劇。

 

1 吳德功:《瑞桃齋文稿》下卷,《吳統領彭年傳》。

2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1),第102頁。

3 連橫:《臺灣通史》下冊,第726頁。

4 吳德功:《讓臺記》,見《割臺三記》,第60頁。

5 吳德功:《讓臺記》,見《割臺三記》,第59頁。

6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7頁。

7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9頁。

8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10頁。

9 吳劍清:《臺灣民族英雄吳湯興傳》,見《民族英雄吳湯興文獻》,第18頁。

10 吳德功:《讓臺記》,見《割臺三記》,第61--62頁。

11 洪棄父:《臺灣戰紀》,見《中日戰爭》(6),第343頁。

12 洪棄父:《臺灣戰紀》,見《中日戰爭》(6),第343頁。

13 《日清戰爭實記》第40編,第11頁。

14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29頁。

15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5頁。

16 吳德功:《讓臺記》,見《近代史資料》1981年第1期。

17 《日清戰爭實記》第43編,第8頁。

 

戚其章,山東威海人,1925年出生,現任山東省社科院甲午戰爭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