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日本侵佔臺灣50年-臺灣同胞心向祖國

時間:2005-01-25 10:53   來源:


  日據時代臺灣同胞的抗日運動分為武裝抵抗和非武裝反抗兩個階段。在日本殖民當局的殘酷鎮壓下,進入上世紀20年代後,臺灣的武裝抗日運動開始轉向非武裝性質社會運動。

  林獻堂、蔡惠如等人,于1919年底,在祖國大陸“五四運動”以及馬克思主義傳播運動的影響下,聯合一批留日學生,在日本東京成立“新民會”,有會員100多人,這是臺灣青年組成的現代第一個政治團體。作為第一個政治團體,“新民會”主要從事的活動就是宣傳抗日主張,爭取臺灣人民的基本民主權利。該會于1920年7月創辦了《臺灣青年》。在這一刊物影響下,1923年4月《臺灣民報》創刊發行,這一刊物被稱為日據時代“臺灣人民的喉舌”。新民會還發起“六三法撤廢運動”,要求廢除歧視臺灣民眾的“六三法”。新民會及其創辦的《臺灣青年》、《臺灣民報》成為第一批臺灣非武裝反抗運動的先聲。

  “新民會”發起的運動,很快轉變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要求在臺灣實施自治,設立擁有立法、預算審查的議會。請願運動堅持14年,前後向日本當局請願15次,簽名的各界名人有林獻堂、林呈祿、蔣渭水、蔡培火、蔡惠如、楊肇嘉、陳逢源、林幼春等臺灣愛國民主運動的先驅。“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意義,在於推動了島內民主抗日運動的發展。

  臺灣本土的第一個政治團體“臺灣文化協會”也隨之誕生。身為醫生的蔣渭水,在臺灣議會運動的推動下,于1921年10月17日在臺北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由林獻堂任總理,林幼春任協理,蔣渭水、蔡培火任常務理事。他們在臺灣各地進行講演、開辦文化講座等活動,宣傳愛國民主理念。由於內部意見不一,由連溫卿、王敏川等組成臺灣新文化協會。

  在非武裝反抗運動影響下,1927年7月10日,從臺灣文化協會退出的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人,成立了臺灣歷史上的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在臺灣的愛國民主運動、籌組工農社會組織和協調社會運動內部事務中,民眾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臺灣民主運動的核心。

  非武裝運動的實質,是利用合法手段,宣揚愛國民主,反對殖民統治。在一系列社會運動影響下,1926年6月,簡吉、趙港、楊逵等人在鳳山成立“臺灣農民組合”,會員多達2萬4千多人,支部有23個。1928年2月,在臺灣民眾黨的運作下,“臺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加入的各類勞工團體多達65個。1928年4月15日,在上海成立臺灣共産黨,重要成員有林木順、謝雪紅、林日高、翁澤生、潘欽信、陳來旺等。臺灣工農運動迅速發展,成為社會運動的主流。

  在現代臺灣發展史上,臺灣議會設置運動、《臺灣青年》雜誌、臺灣文化協會為三大非武裝抗日社會運動主力。臺灣工友總聯盟、臺灣民眾黨、新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被稱為日據時代非武裝抗日社會運動四大團體。臺灣非武裝抗日社會運動,他們的鬥爭綱領各有不同,鬥爭方式也不同,但在要民主、反侵略和支援祖國大陸抗日戰爭方面卻是基本一致的。

  面對日本殖民當局的高壓統治和大屠殺政策,中國人民沒有屈服,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日壯士,其中最為突出是霧社起義。霧社位於臺中北港濁水溪與眉溪的分水嶺上,這裡聚居著原住民泰雅人11個社2100人,還有100多名漢人。日寇在這裡設立了18個警察所,安插了30余戶日本移民。深受日寇欺榨、又在日寇監視下生活的泰雅人,在馬赫坡社首領摩那羅達奧領導下,6個村社的群眾,在1930年10月27日發動起義。義軍襲擊日本派出所、機關、學校、郵局,日寇傷亡近350人。殖民當局調動1160名警察和800多名軍隊圍剿義軍。直到30日,才攻進霧社村莊。義軍繼續利用深山老林有利地形,使用簡陋的土制武器,與日寇週旋達半年之久,在萬般無奈下,最後日寇使用飛機投擲毒氣彈,殺害了在山區堅持鬥爭的義軍戰士和民眾。在起義過程中,犧牲的義軍戰士和民眾達710人。起義失敗後,6個村社中15歲以上的人被邀請參加“和解典禮”,結果有去無回,全部慘死在日寇屠刀下。在日本侵略中國的罪惡史上,又添加了可恥的一頁。

  日寇的殘酷鎮壓,使得島內堅持武裝抗日的環境越來越惡劣,很多人返回大陸,參加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奮戰在抗日戰場。李友邦,臺灣文化協會主要成員,黃埔二期生。他于1939年2月22日,在浙江金華組織臺灣抗日義勇隊,擔任少將總隊長,戰鬥在抗日第一線。在臺灣同胞中,像李友邦回到祖國大陸參加抗日戰爭的人很多,僅全民族抗戰爆發的第一年,就有5萬多人內渡大陸,參加抗戰,為趕走日本侵略者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中華民族永遠不會忘記為趕走日本侵略者作出過貢獻的任何一位成員。

  歷史是人民寫的,世界不是為侵略者安排的,人類總是要前進的,社會總是要發展的,正義、和平、公理是永存的原則。日本法西斯的末日終於來到了。日寇侵佔臺灣50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可悲的一頁,在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國人民心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痕,徹底清算日寇的日子終於來到了。

                          (責任編輯:月光)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