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康熙結束兩岸對峙(三)-澎湖決戰

時間:2004-12-23 13:32   來源:


  統一台灣的行動開始了。1683年7月8日(康熙22年6月14日),施瑯在銅山(東山)舉行遠征澎湖誓師大會。面對230艘戰船、27000名將士,施瑯跪拜天祀神:“今施瑯奉旨出征,收撫澎臺,求國家之一統,圖江山之永固,泯兩岸之恩仇,得骨肉之團聚。”收復臺灣的行動,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符合兩岸人民的利益。

  9日,清軍到達八罩島(望安島)。在10至13日的拼殺中,雙方都損失。富有指揮經驗的劉國軒,在澎湖媽宮澳娘媽宮總統帥部命令各部“以弱示之”:各嶼守軍要表現出驚慌失措,澎湖灣外的戰船要在“倉惶”中撤回港內,所有巡海哨船如遇清軍迅速撤回,對企圖進入澎湖灣的清軍哨船(偵察船)立即趕走。劉國軒是為了誘敵深入,把施瑯的戰船引入鄭軍的火力圈,便於發揮岸上優勢,消滅施部。

  16日黎明,澎湖灣內戰鼓震天,旌旗飄揚。施瑯指揮220艘戰船、2.6萬名將士,分兵三路駛向澎湖灣。劉國軒嚴陣以待,分兵迎戰。雙方開戰之初,只見一陣西北風刮來,頓時黑雲翻滾,浪濤兇涌,頂風的施瑯船隊頓時亂了陣腳,將士無心戀戰,鄭軍順風順水猛撲而來。這時,對清軍水師十分不利。

  海上氣候變化無常。正在此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陣雷聲滾過,只見風向反轉,大風大浪頓時捲入劉國軒的船隊。站在指揮船上的劉國軒,只得哀嘆命運的捉弄,成敗在天了。

  福建水師的主攻船隊,分成8支小船隊,由吳英、朱天貴、陳龍、陳昌、藍理、曾成、林賢、楊嘉瑞的指揮下,與劉國軒的曾瑞、王順、陳諒、吳潛、江勝、丘輝、陳公飛、吳遜等指揮的8支小船隊對陣。只見徵帆交錯、戰船相逐、硝煙瀰漫。施瑯、劉國軒見難分勝負,又派出各自的後備船隊增援,倆人心中清楚,此仗決定勝負。

  澎湖海面上的戰鬥越來越激烈。西線和東線戰場,兩軍交戰不久,均回到澎湖主戰場,雙方的400多艘戰船,鏖戰在媽宮澳海面。處於頂風逆水中的鄭軍水師,在清軍的進攻下,力不能支。

  5個時辰後,激戰結束,清軍全勝收兵,作戰中陣亡329人,負傷1800余人。鄭軍水師全軍覆沒,劉國軒部下死傷1.2萬人,被俘5000余人,擊毀、被俘戰船190余艘,鄭軍副總督曾瑞、王順、江勝、丘輝、吳潛、陳諒、黃聯、張顯、陳起明等54人陣亡。主帥劉國軒在混亂中乘船從吼門逃向臺灣,他輸得一乾二淨。

                           (責任編輯:月光)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