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特務全球敗退

時間:2002-06-04 16:57   來源:
  近日,因臺灣“國家安全局”前財務人員劉冠軍“貪污案”引發的機密文件外泄風波越鬧越大,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臺灣當局苦心經營的全球情報網瀕臨崩潰。

  媒體揭開特務黑幕

  “泄密案”風波首先是由“國安局”搜查《壹周刊》引起的。3月20日,臺灣“國安局”突然派員秘訪臺灣“高檢署”,稱《壹周刊》第43期刊載有“國安局”的“國防機密”文件。數十名“警察局”和“調查局”的人員兵分三路,對《壹周刊》的印刷廠、總公司及撰稿記者住處進行大規模搜查,並查扣了16萬多本雜志。

  《壹周刊》刊載的“機密文件”披露,“國安局”以“當陽專案”基金的名義,掩護有關間諜機構,並支持外圍組織,進行情報刺探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壹周刊》將臺灣當局進行特務活動的公司名稱和涉及款項一一列舉出來。

  《壹周刊》被搜查的當天,臺灣《中國時報》以極大的篇幅,將更多“國安局”的“國防機密”捅了出來。報道稱,李登輝于1994年同意設立總金額為35.03億元新臺幣的“奉天專案”和“當陽專案”等秘密賬戶,用于對大陸的特務活動等。此消息一出,島內輿論嘩然。

  3月24日和25日,香港《星島日報》又連續抖出了好幾份“從特別管道獲取”的“極機密”級文件(僅次于“絕密”級)影印本,詳細刊載了臺灣當局用“秘密賬戶”收買美、日政要的“外交機密”等。

  情報頭子垂頭喪氣

  《壹周刊》、《中國時報》和《星島日報》的報道對臺灣的全球情報網造成了“災難性衝擊”。臺灣“國安局長”蔡朝明在內部談話時垂頭喪氣地說:“這些機密文件的流失可能讓我們淪為‘國際孤兒’,還有人會因此送命。”

  據“國安局”人員稱,臺灣間諜的身份曝光後,接替者很容易被識破,所以沒有人敢接,情報站也等同于瓦解。目前,臺灣設在美國華盛頓的情報站站長楊六生因身份曝光,已奉命緊急撤站返臺,其他在美、日、法、南非和中國大陸等的12個情報站也相繼撤站。由于泄密范圍太大,“國安局”正採取緊急措施,更換一切情報項目的代號、公司名稱、銀行賬戶、聯絡電碼等,相關諜報人員的職務也要進行大規模調動。

  據《星島日報》報道,此次泄密事件使臺灣當局在港澳及大陸的情報活動受到致命打擊。臺灣在港澳和內地的特務係統最難建立,外圍掩護機關需多年才能有今天的規模。由于不少潛伏在內地的特務、外圍公司已暴露,內地和港澳只要順藤摸瓜,很容易就能找到他們。目前,臺灣當局下令撤除已經曝光的大陸工作站,並迅速轉移在港澳地區已曝光的特務組織和外圍機構。

  此外,泄密案還影響到臺灣的“國際情報合作”,其中臺灣與美、日的情報關係受創最重。“國安局”證實,美、日方面已向他們提出“嚴重警告”。在美臺電子情報合作方面,負責技術支持的美國國安局目前已要求臺灣方面採取安全保護措施。

  但最讓臺當局頭疼的是,他們不知道劉冠軍到底掌握了多少機密文件。據說這些機密文件已被復制成光盤。如果這些文件繼續外流,臺灣“辛苦建立的情報網及國際合作關係將毀于一旦”。鑒于此,臺灣“國安局”、“調查局”等間諜機構,計劃秘密展開一項特別行動,監控媒體、劉冠軍的親友及其他可疑人士。目前,“國安局”動員了4個工作組、各縣市工作組的200名特工,防止機密文件再次曝光;“調查局”也大規模調動特工,嚴密監控可疑人士。

  特務機關怎麼運轉

  臺灣的情報係統主要源自國民黨在大陸時期的“軍統”與“中統”,歷經蔣氏父子及李登輝的改造與調整,演變為今日的六大單位。“國家安全局”有“情治太上皇”之稱,主要職能是督導、協調和配合其他情報係統的間諜、反間諜業務;“軍事情報局”前身為“軍統”,後改為“國防部情報局”,主要從事針對大陸及海外的軍事情報業務……

  “國安局”和“軍事情報局”都有“槍口對外”的職能,在全球范圍內大搞間諜活動。“國安局”的間諜假借各種身份散布在世界各地,所以,一旦竊取情報的活動被發現,往往能通過“外交渠道”得以脫身;而“軍事情報局”的間諜大多是臺灣現役軍人,以竊取機密情報為要務,工作環境和情報搜集手段最為隱秘。

  臺灣間諜自進入情報係統開始,就會有一個新的名字。他們首先要接受嚴格的訓練。在訓練中,他們要學會用特殊的墨水、代碼發送和接收情報,連書寫信件都有一套秘密的方法。一名臺灣官員曾聲稱,他們訓練出的間諜“極其優秀”。那麼,臺灣間諜是怎樣被訓練“成材”的呢?據權威人士透露,在臺灣的陽明山區,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間諜訓練基地———山竹山莊。它隸屬于臺灣“軍事情報局”,里面有不少美國情報專家。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說,目前,有相當數量的美國退伍或現役軍事技術人員在這里和臺灣軍方人士一起工作,他們已經在陽明山的這個基地里工作了兩年以上。該基地藏在大山深處,與世隔絕,里面有一塊靶場,新學員要在這里完成射擊和爆破訓練(海上訓練在澎湖灣進行)。這個基地中最神秘的就是位于後山的訓練營。這里24小時都有重兵把守,“連一只鳥都飛不進去”。接受培訓的學員被帶進這深山老林里,住進一座座小房子,一人一間屋子,吃飯、休息都不許出屋。他們每天都要面對密集的訓練課程。教官和學員採取一對一交流的方式,並且彼此都戴著鬥笠,誰也看不清對方的模樣。三個月後,“學業有成”的學員會被專車送出大山,成了專門搜集高級機密情報的“高手”。

  接下來是黑暗時期

  臺灣在全球范圍內廣泛部署間諜網。美國媒體曾披露說,在與臺灣有經濟和政治往來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有臺灣間諜的影子;在所有的大國,臺灣都會秘密設立情報站。有人估算認為,臺灣海外間諜站的數目有數百個之多。盡管此次臺灣諜報係統陰謀敗露,十余個情報站被迫撤掉,但多數仍然存在。情報專家認為,還未曝光的那些間諜雖然還躲在隱秘處,但可以想象,其中肯定有人在發抖,因為說不準哪天他們的秘密也會被抖出來。

  臺灣情報網的情報刺探范圍極其廣泛,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個領域。例如,臺灣在日本的間諜除對日本的軍事動向非常關心外,甚至對日本周圍海域的潮汐現象、港口貨物進出量等也不放過。但是,臺灣間諜最想得到的情報大多和大陸有關。他們往往想利用大陸和其他國家之間的分歧,橫插一杠子,從中漁利。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一名臺灣間諜曾以商人的身份多次“拜訪”一名俄羅斯政界人士,企圖搞到中俄關係的核心機密。即便是對美國大老板,臺灣間諜也不放過。但臺灣情報網的保密功夫顯然不怎麼樣。2000年9月,美國政府的一份秘密備忘錄稱,臺灣間諜企圖獲取美國的武器技術以及大量的經濟情報等,“對美國構成了嚴重威脅”。這份備忘錄要求美國對臺灣採取反制措施,向臺灣發出警告。

  盡管臺灣間諜被吹得神乎其神,但實際上,到底水平如何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不久前,臺灣“軍情局”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官說,在國民黨當局退守臺灣後的50多年間,一共有3000多名臺灣間諜在針對大陸的間諜活動中被捕或失蹤。他承認,大陸的安全部門對臺灣間諜的行動幾乎了如指掌;而臺灣在大陸以外損失了多少間諜,就不得而知了。

  一些情報專家指出,號稱“神通廣大”的臺灣情報網經歷了這次打擊,很難“迅速恢復往日的輝煌”。他們認為,改變了接頭暗號、代碼等,不等于臺灣的情報網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現在,各國都加強了對臺灣的戒備程度,並對臺灣的情報網有了一定的認識,臺灣情報係統將面臨一個“黑暗時期”。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