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試論蔣介石五次抵制美國分離臺灣的圖謀(三)

時間:2001-04-10 15:58   來源:
三、反對“外島停火論”

  所謂“外島”即美國對國民黨佔領的相對于臺、澎以外的大陸沿海島嶼的總稱。朝鮮戰爭結束後,美國在“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基礎上,又企圖制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而在1954年發生的第一次“臺海危機”中,美國極力鼓噪“外島停火論”,即意欲先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再行分離臺灣之實。在這一問題上,蔣介石與美國進行了極力地抗爭。
  1954年9月3日,為了打擊美國侵略政策和阻止國民黨軍隊對東南沿海的侵襲以及反對美蔣醞釀簽定《共同防禦條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閩部隊向金門發動了猛烈的炮擊。國民黨軍隊立即發炮還擊,並出動飛機、艦只相配合,同時臺灣當局提出“充實戰力,加強動員,準備轉防守為反攻,今後施政悉以適應作戰為中心”。一時間,金廈海峽硝煙彌漫,雙方炮擊達到白熱化。
  “臺海危機”發生後,立即引起美國的高度關注。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急忙召開會議,討論沿海島嶼局勢及對策。此時美國面臨的棘手問題是: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國民黨無力守住這些沿海島嶼;如果美國幫助國民黨防守外島,則將卷入與中國的戰爭,必然遭到世界及國內輿論的譴責。這就是說,為了這幾個小島,美國要冒同中國交火的危險。美國既要支持國民黨政權,保住在臺灣的利益,又不想卷入中國的內戰。這就是美國面對“臺海危機”而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當時,美國情報部門估計,中國大陸雖有足夠的兵力攻克沿海島嶼,但要付出巨大代價。它推測,此舉可能是中國對美國的試探性行為。因此,美國政府及軍方高層均主張“不必介入外島糾紛”。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策劃的“外島停火論”便出籠了。此即將中國大陸沿海島嶼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並爭取達成停火決議。這樣,既不使美國卷入沿海島嶼的爭端,又能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實為解決這場危機的兩全之策。在取得英國的支持後,美國將“停火議案”交由新西蘭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出。
  美國此舉遭到國民黨蔣介石的堅決反對。臺灣當局強烈反對將沿海島嶼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以及“停火”的建議。在國民黨看來,沿海島嶼爭奪純屬中國內戰,如交安理會討論,可能會在聯合國內出現“兩個中國”的前景而危及其“法統”地位;而所謂的“外島停火論”,等于要國民黨放棄“反攻大陸”,為“兩個中國”的合法化鋪設道路。這些都是臺灣當局無法接受的。
  實際上,蔣介石的警覺不是沒有根據的。在“臺海危機”爆發前後,美國國內某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就暗中策劃在聯合國搞“兩個中國”。美國務卿杜勒斯在同臺灣“外交部長”葉公超和“駐美大使”顧維鈞會談時,堅持說存在著兩個中國,正如同時存在兩個德國、兩個朝鮮和兩個越南一樣。他還面告蔣介石,美國把臺灣同中國大陸之間的衝突看成是國際戰爭而不是內戰。面對這一係列“兩個中國”的論調,聯係此次安理會討論所謂“外島停火”問題,不能不引起蔣介石的高度警覺。
  1954年10月中旬,美國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羅伯遜訪臺,就新西蘭提案等問題與蔣介石進行了三次會談,蔣介石堅決反對在聯大討論臺海停火問題。12月20日,葉公超拜會艾森豪威爾,向他轉達了蔣介石的三點意見,其中第一條就是希望美國防止“兩個中國”的理論和國際上的這一傾向。蔣介石還電示臺駐美“大使”顧維鈞:“對新西蘭在安理會的行動應予以極大的保留,它將引起巨大的疑惑、憂慮和誤解,並鼓勵和支持那些正在以‘兩個中國’為目標的人。”
  1955年1月28日,新西蘭駐聯合國代表在美英的支持下向安理會提出了關于臺灣海峽“停火”提案。臺灣當局代表蔣廷黻當即反對,此後又在聯大發表演講,反對討論“停火”問題,並痛斥“兩個中國”的言論。2月28日,蔣介石在臺北舉行的“國父紀念日”大會上就國際形勢發表長篇講話,強烈譴責在外島“停火”和“兩個中國”的設想是“荒謬絕倫”,稱“大陸臺澎均我土地,中華民國領土不容任何人割裂”,斥責提出此主張的“民主國家”是“不守正義”、“不講公理”、“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自私自利者”。其後蔣介石在多次接見西方記者時,繼續嚴詞譴責“停火”及“兩個中國”的主張。
  在安理會,由于蘇聯代表反對新西蘭提案,並提出關于制止美國侵略中國的提案,又遭到美英拒絕。在雙方相持不下的情況下,2月15日,安理會決定無限期擱置討論。這樣,美國企圖通過聯合國安理會討論“外島停火”的主張遭到挫敗。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