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主要軍事演習(2003年度)

時間:2007-08-10 12:58   來源:
 


  臺軍舉行"漢光19號"軍事演習 

  2003年3月12日,臺"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宣佈,臺軍將從4月中旬開始進行"漢光19號"軍事演習,主要檢驗各兵種的協同作戰能力。 

  "漢光演習"是臺軍年度聯合作戰演習,也是目前臺軍層次最高、參演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的海陸空聯合作戰系列演習。參演部隊分為"紅"(攻)、"藍"(防)兩方,雙方部隊均以"三軍聯合作戰"的形式展開對抗,在重點課目上實兵演練,並分課目、分階段、分軍種逐個實施。一般情況下,先由空、海軍分別演練制空、制海課目,最後以陸軍為主,演練"三軍聯合"反登陸作戰。 

  演習分階段實施時,各軍種演練的課目均有所側重。如在制空作戰中,主要演練其空襲與反空襲,包括戰鬥機防空攔截、有限反制及機、彈、炮聯合防空作戰等;制海作戰中,主要演練海上封鎖、反封鎖及海上攔截,包括反潛及掃佈雷、水面抗擊和海空聯合抗擊、海軍基地防衛作戰等;登陸與反登陸作戰中,主要演練正規與非正規登陸、空降與反空降、岸灘抗擊、步兵師和機械化師機動支援與反擊作戰等等。20世紀90年代末,臺軍在"漢光演習"中增加了"兵棋推演"階段,把電腦模擬推演引入到演習之中。在課目設置上,主要以上一年演習中所發現的重大缺陷與未解決問題為重點,檢驗臺軍各個系統的應變防衛能力。 

  2004年"漢光"演習分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課題討論,第二階段是電腦兵推,
第三階段則是實兵演練。 

  在課題討論階段後,4月15日"漢光19號"演習正式展開,首先登場的是"高司"指揮所模擬和電腦兵棋推演,目的在於驗證新的聯合指揮作戰機制。電腦兵棋推演仍以資訊戰打頭陣,接著是聯合製空、聯合製海、聯合地面防衛等。針對去年美軍攻打阿富汗和近期攻打伊拉克的作戰形態,演習內容有適度調整。演習期間,臺北市大直原三軍大學一側北安路及衡山指揮所各入口都警戒森嚴,駐衛兵力和巡邏密度明顯加強,路人車輛被"提醒"不要逗留,並有大字牌標明軍事要塞不得攝影測繪等。
 
  本次"漢光19號"演習依然有美方國防系統的軍事和文職人員實地參與,據悉美方派出了15人,最高級別為上校;另新加坡也有國防軍官"觀察"演習。 

  4月18日,"漢光"軍事演習電腦兵推階段結束。臺"國防部"設定在未來"臺海戰爭"中,臺在遭到首輪導彈打擊後,陸、海、空三軍的戰鬥力應能分別保留80%、75%、75%。但本階段演習初步結果是,臺海"一旦發生戰事",臺軍獨立作戰的時間為2周,與去年推演的結果相同,而美方希望臺軍能獨立作戰至少要達4周。 

  本次"漢光"演習其中一個目的在於驗證臺軍"軍事事務革新"和"精進案"的編制裝備構想。空軍經半年實驗的作戰獨立隊,在考量飛行員升遷訓練以及戰機維修補保的問題後,決定不再推廣全軍;換言之,空軍仍維持以往"聯隊"的編制動作。而海軍成立海上支隊的構想,則改為設立"戰略特遣隊",結合潛艇與"基德"艦等新裝備編組。 

  這次演習還檢討了去年演習中存在的問題,在電腦兵推設計上"進步明顯",但很多方面沒有改善,亂象重重。首先是三軍"聯戰機制"無法建立,預計建立時間要遲至"精實案"完成後。其次在戰鬥力方面,部分未能更新裝備的單位不但沒有進步,甚至有所倒退;而且,儘管有美軍協助建構指管通情基礎設施,但三軍聯戰的戰術指揮"仍不理想",甚至有部隊"脫管",即指揮官掌握不到部隊位置,原因在於臺軍的指管通情"沒有備用系統"。軍方非常擔心重蹈伊軍網路被破壞後軍情無法傳達而幾近癱瘓的覆轍。 

  在演習中,軍方還擔心官兵的戰鬥意志。陸軍"總司令"霍守業曾向將校軍官提出,臺海一旦發生戰事,"有沒有把握官兵不會像伊軍官兵一樣脫下軍裝,放下武器回家?"霍還以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為例,呼籲官兵"像他那樣忠於職守,撐到最後一刻"。 

  9月4日上午,"漢光19號"三軍聯合作戰的實兵演練在宜蘭利澤簡正式登場。這次軍演在實彈射擊的項目與規模上前所未見。 

  演習有官兵6114人、各型飛機67架、艦艇38艘、戰車41輛、火炮158門參加,就聯合防空、海空聯合截擊、聯合泊地攻擊、反舟波射擊、灘岸戰鬥等項目進行實彈射擊。空軍出動IDF、F-16、"幻影-2000"、F-5E戰機及三五快炮;海軍出動"成功級"、"康定級"巡防艦、"光六"導彈快艇、"劍龍級"潛艇;陸軍則出動各式戰車、火炮、攻擊直升機、"復仇者"防空導彈系統等。但方隨後稱為避免武器重要電子參數外泄,中途取消MICA"雲母"導彈射擊。操演的"成功艦"、"拉法葉艦"等都是20年前起規劃購買的。 

  這次實兵演習雖聲勢浩大,但卻錯漏百齣。"海龍號"潛艇首度實彈試射德設計、專用於出口的SUT重型魚雷時,結果卻在發射數分鐘後發現魚雷失去訊號,隨即潛艇緊急下潛,迅速脫離該海域。那枚無法控制方向的魚雷,沒有命中該打的靶艦後,繼續運作,結果跑到岸邊海灘,差點被漁民錯認為海豚。臺軍方高層事後表示,魚雷隨即被發現是不幸中的大幸,因魚雷當時已脫離掌控並超出演習控制海域,若發生魚雷回擊潛艇或擊中漁船造成人員傷亡,將成為當天世界最大醜聞。該德國製造的魚雷本是軍事迷矚目的焦點,據資料顯示,由於各國都封殺臺灣採購魚雷的要求,因此該型魚雷是早年通過第三地輾轉向德國採購的,每枚高達130萬美元。 

  在軍演中,海軍"成功級"巡防艦負責發射"標準1型"導彈,卻未命中靶機。陸戰隊發射的"小檞樹"防空導彈也錯失空中的熾焰靶標。而這兩種導彈在1989年和1998年的演習中,同樣錯失目標。另外,陸軍AH-1W"超級眼鏡蛇"攻擊直升機發射的多枚"地獄火"導彈中,有一枚發射後突然竄高。臺軍方將3枚導彈沒有命中目標辨稱為"感應命中",即所謂"導彈是鎖定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破壞,只要在那一個範圍內爆炸,就算是命中了"。
 
  "漢光"演習狀況頻出,"國防部長"湯曜明對此表示遺憾,並向陳水扁致歉,但他仍認為是成功演習。陳水扁則稱,演習雖有一些瑕疵,但他認為"非常成功、非常滿意,民眾會豎起大拇指","此次演習有很多高難度動作,連美國也不敢做"。美國國防部的評估則認為,臺陸軍缺乏聯合作戰能力,海軍沒有同時執行多重任務的能力,空軍欠缺空中密接支援作戰與制面作戰的訓練。 

  此次"漢光演習"之所以規模空前,有其深層原因。首先,近年來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一旦大陸在短期內向臺灣發起奇襲戰,臺將毫無應對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臺灣當局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其次,陳水扁在2004年選舉前必然要求採取各種手段向民眾展示他各方面的能力,軍事方面是其中重要的一點。此次"漢光演習"特別向普通民眾開放,"中科院"動用無人機進行"現場直播",均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臺軍舉行武器系統驗證演練 

  2003年10月14日,臺海、空軍在位於屏東加祿堂的外海進行武器系統驗證演練,演練的內容只有三項:"幻影"戰機發射"米卡"空空導彈;"小檞樹"防空導彈實彈射擊和"海龍號"潛艇發射戰雷。演練雖與"聯興"九十號演習共同編列,其實就是為"漢光19號"三軍聯合攻擊演練的漏洞打"補丁"。 

  演練首先進行實射"米卡"導彈。配置於"幻影--2000"戰機的"米卡"導彈是目前臺空軍主要的超視距空戰武器。關於其採購數量有二種報道,一為960枚,一為1200枚,但總量肯定要大於臺自製的"天劍"二型空空導彈和購自美國的AIM-120空空導彈。根據臺軍方報道,演習中臺空軍自新竹基地出動了3架"幻影"戰機,機群經澎湖馬公外海到達硫球嶼上空待命。在指定時間進入演習空域後,在500米高度,以每小時300海裏的速度由長機發射"米卡"導彈,目標是臺"中科院"研製的1089型靶機,靶機高度750米,飛行速度與"幻影"戰機相同。在"幻影"戰機發射"米卡"導彈時與靶機距離為5海裏,已然是目視空戰的距離。為了能讓民眾看到"米卡"導彈精準攻擊的場面,臺軍方還特意在靶機上安裝了紅色噴煙裝置。演習結果非常圓滿,導彈擊中目標,靶機應聲而落,場面倒是好看,但武器的用法卻令人生疑。拿射程在60千米以上以超視距攻擊力見長的"米卡"導彈在低空當作目視兵器使用,不知是不是"米卡"導彈的悲哀? 

  "小檞樹"防空導彈是臺陸、海軍低空防禦的主要武器,共有二種型號。海軍使用MIM-72F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MIM-72H型。自1986年以來,臺軍共採購了45套發射裝置,海軍用其裝備了"康定級"護衛艦,陸基裝置則使用M48A2履帶式載具。"小檞樹"防空導彈由"響尾蛇"空空導彈發展而來,使用AN/DAW-1紅外導引頭,具有全向攻擊能力,有效射高15-3000米,有效射程500-9000米。在"漢光19號"演習中發射的"小檞樹"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提前爆炸,而靶機毫發未傷,成了一大敗筆。此次演練任務由臺海軍陸戰隊擔綱,在演習現場共部署了兩輛M48A2發射車。目標使用臺"中科院"研製的彈靶。該彈靶全長5.4米,直徑0.38米,飛行高度2000米,飛行速度0.83馬赫,用以模擬對地面實施攻擊的飛機。彈靶升空後,隨即發射了一枚"小檞樹"導彈並擊中目標。 

  潛艇是臺軍武庫中最為珍稀的裝備,臺海軍的"海龍號"潛艇有6具魚雷發射管,配備18枚魚雷,使用的28AEG SUT線導反艦/反潛兩用魚雷是德國DMT技術公司設計,專用於出口的電動魚雷。臺灣購買的魚雷由印度尼西亞生産,而印度尼西亞是在20世紀80年代獲得的製造許可。28AEG SUT魚雷直徑533毫米,全長6150毫米,重1424千克,魚雷戰鬥部裝藥260千克。採用線導加主、被動聲吶導引,使用觸發和近炸引信。魚雷動力裝置採用銀鋅電池,以23節航速時射程26千米,35節航速時射程11千米,魚雷最大潛深400米。 

  由於購自荷蘭的"海龍號"潛艇僅有兩艘,所以在以往的訓練中多以模擬演練為主,還從未進行過戰雷的實彈射擊。所以,在"漢光19號"演習中,臺軍特意安排了"海龍號"潛艇發射戰雷科目,以展示其海軍的空前戰力。殊不料演習中魚雷斷線難尋去向,反而搞成了最大的"烏龍"。為彌補"漢光19號"演習中的重大缺失,臺軍方仍把"海龍號"潛艇發射28AEG SUT戰雷作為此次武器驗證演練的重頭戲,為了確保演習中不再出現"烏龍事件",臺軍方不惜血本,于10月8日先期進行了一次28AEG SUT戰雷實射演練,結果尚令人滿意,靶艦被當場擊中。臺軍於是對即將開始的新一輪武器實驗充滿信心。不料演習開始的當天上午10時30分,"海龍號"潛艇打出的魚雷重蹈覆轍,魚雷不但再次失去了目標,而且弄得潛艇也不得不再次實施緊急下潛的規避程式,以防止去向不明的魚雷誤擊自身。直至當天下午再次補打一枚戰雷才將靶艦擊沉。

(來源:中國軍網)

                                

編輯:齊曉靖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