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軍中“文化”系列談之十一:廣為盛行的“馬庇文化”

時間:2008-02-13 13:43   來源:海峽之聲網


  下屬為達到個人目的對上司套近乎、“拍馬庇”的現象在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臺灣一些媒體經過長期的“明察暗訪”,掌握了臺灣軍界所盛行“馬庇文化”的諸多第一手材料,並將“馬庇文化”的表現形式歸為四大類,分別是“手提包文化”、“投其所好文化”、“送禮文化”和“太太外交文化”。

  臺軍流行的“馬庇文化”中,“手提包文化”最有神秘的色彩。所謂“手提包”,指的就是幫長官拿手提包,也就是跟在長官旁邊幫助打點的隨從。這些粘在長官身邊的隨員,一般為中級軍官,表面上看他們鞍前馬後,忙忙碌碌,但他們是鐵心跟定長官的人,影響力很大,被稱為軍中真正的核心人物。由此形成的“手提包文化”就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隨員”的工作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長官的“管家”。在工作上,只要長官一齣現,而且一旦提到工作,他就要馬上“進入情況”,一一回答長官所有的問題,甚至在了解的精準度上,比現場指揮官更“神”;在生活上,隨員應該知道長官喜歡吃什麼、抽什麼煙、喜好什麼“消遣”、什麼排場等等,而最重要的是,不僅要了解長官一個人,還包括他的夫人、子女的喜好、起居習慣;在人際關係上,隨員要讓長官有面子、高興、不必為小事煩惱,甚至還可以幫助長官在更高層長官那裏建立“良性互動”。二是長官的“拐杖”。因為既然身為高層長官,對於基層的許多雜事本就不願去觸碰,如果需要了解某特定的人、事、物,這個時候,身邊的隨員就成了諮詢的第一人選。三是隨員要“全天候”待命,隨時準備為長官分憂解勞。

  隨員特別的付出換來了他獨有的回報。首先是他成了“長官口袋裏的人”,也就是説可以優先佔位或卡位的人。在臺灣軍隊裏,許多常年在第一線吃苦耐勞、甚至承擔生命危險的軍官,遇到該升遷的時候卻赫然發現,搶了自己應得職位的人,往往是那些“拿手提包的”。臺灣軍界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位子上幹得好不如‘做人’做得好;勳章拿得多不如手提包拿得勤!”另一句順口溜的意思也差不多,叫做:“拿槍桿子的比不過拿筆桿子的;拿筆桿子的敵不過拿手提包的。”由此可以看出拿“手提包”隨員的份量。只要跟對的長官更上一層樓獲得更高的職位時,隨員就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跟著提升,即使沒有空位,也可以去擠別人的位置去升遷。

  所謂“投其所好文化”,是因為臺軍長官多如牛毛,意見與經驗更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視導部隊也是輪番“轟炸”,因而也就練就出軍隊裏如何“迎合”長官的一種畸形文化。即摸清視導長官的見解和喜好,準備彙報和安排工作,以博得長官的褒獎。其作用正如臺軍中留傳的一句話“逢迎拍馬勳章滿排,苦幹實幹撤職查辦”。

  以“務實”著稱的臺軍前“參謀總長”羅本立曾經三令五申道:當他前往臺軍基層部隊視察時,除有關部隊的主要指揮官和“必要”的軍官之外,其他人等嚴禁“陪同”。然而,每當羅本立外出時,恭迎他的場面仍然如同閱兵式一般隆重;而且,“陪同”他視察的各級軍官前呼後擁,不比他視察的基層部隊的官兵少多少。大家蜂擁而至的目的只有一個:借機溜須拍馬。

  所謂“送禮文化”,堪稱臺灣軍界的“獨家文化”。尤其是如何排出送禮順序儼然成為一門臺軍中獨有的學問。臺灣媒體的有關報道描述説,逢年過節的送禮之舉,本是中國人的傳統風俗,但臺灣軍界也沾染了此風,且登峰造極。按照“投桃報李”的送禮經,研究哪個長官包括已退下來的老長官,誰説話份量重、算數,誰説話關乎自己的升遷,單位的榮辱,就先給誰送禮、送厚禮。如果亂了送禮順序,有的長官還得“禮”不饒人。

  據悉,臺灣軍界有些“官場新手”,由於“不懂規矩”,禮物雖然準備了一大堆,拜見的長官也不比別人少,但不是吃了長官的閉門羹,就是被長官把前往送禮的人臭罵一頓,花錢、受累不説,來年的升遷也就沒有指望了。

  最後談談“太太外交文化”。利用自己的太太走“上層路線”,雖然不是臺軍所獨有,但是,臺灣軍界的“太太外交”還是很有自己的特點。它指的是利用自己的太太走“上層路線”,打通關節,以謀取個人目的之手段。

  以往,只有那些擁有將軍或更高軍銜的臺軍高級軍官的太太們,才有資格被尊稱為“夫人”,其餘的一律被稱為“大嫂”。那些“立志”成為將軍“夫人”的太太們,逢年過節,幾乎無一例外地要“攜帶”老公前往長官家裏送禮、拉關係。而前去拜訪的“大嫂”與主人家“夫人”之間的“家常話”,保準離不開人事有關的話題。“太太一晚家常話,勝過老公幹一年”,這已成為了公開的秘密。

  臺軍的“手提包文化”中的隨員把個人前途命運係在跟隨長官上;“投其所好文化”中的人把個人和單位的升遷褒貶放在迎合長官上;“送禮文化”中的送禮人把“感情”投資到能為自己和單位“美言”的長官上;而“太太外交文化”,則是把陞官之“寶”壓在太太的“上層路線”上。雖然手法各有不同,但目的卻是一樣的。其結果“一榮俱榮、一損皆損”。不難看出,臺灣軍中氾濫的“任人唯親”的人事路線,是滋生和助長這種“馬庇文化”的溫床,也是造成和加劇軍中拉幫結夥、派系鬥爭激烈的根子。正如臺灣媒體指出的,“為誰而戰?”本來就成為臺軍官兵心中之痛,再加上這無孔不入的“馬庇文化”的侵蝕,目前臺灣軍隊士氣不振就不足為奇了。(希陽) 

 

編輯:賀晨曦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