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隊中長期形成的種種奇特“文化”現象,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人事等宏觀方面,還表現在上下級關係尤其是基層官兵的日常生活中,它就是被人們稱之為難登大雅的“次文化”。為什麼説它是“難登大雅”呢?
所謂難登大雅的“次文化”,指的就是臺灣軍隊中的罵人文化。
在臺軍中,普遍存在出口成“臟”的問題,“他媽的”成了發語詞,戲稱為“國罵”。臺灣軍中的“次文化”雖然已經引起臺灣社會公眾的不滿,但是,這種“次文化”屢禁不止,愈演愈烈。臺灣媒體不久前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説是臺灣數位民意代表嚴正要求臺軍方不得再體罰淩辱或謾罵官兵,軍方隨即公開宣示,依臺軍《陸海空軍懲罰法》,凡以不當言論辱罵官兵,軍官“違者可撤職!”但是,臺灣軍隊中的“次文化”仍然禁而難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把説“臟”話、罵人的話當作最好的帶兵溝通方式。臺灣媒體指出,曾當過兵的人都知道,軍隊中自指揮官至二等兵,凡是想在軍中獲得“地位”,就一定要練就一身“入鄉隨俗”的本事,讓自己清高的身段能夠與出身最低水準的弟兄“同舟共濟”,講同一語調的話。尤其是身為指揮者,即在職務上有一個“長”字,就具有“領導加給”的資格。也就是具有決定下屬獎罰、升遷、去留的資格。為了獲得帶“長”的地位,握有生殺大權的資格,這些人在帶兵的過程中,就要與下屬建立一種弟兄般的關係,以體現男人氣魄;就要在言語上表現出江湖味,而隨口説出“國罵”就被視作表現長官兄長情、俠義心的語言,成了最好的帶兵溝通方式。如此上行下效,“臟”話、“國罵”就成了臺軍官兵中的口頭禪。
其二是把在下屬面前張口先罵幾句,然後才言歸正傳的軍官,當作是有雄心壯志、有幹勁的基層軍官。誰都知道,選拔、提升軍官自有條件、標準。但是,臺軍長官往往憑直覺、憑個人好惡認識、決定任用軍官。特別是那些假借説“臟”話、罵人的話,以籠絡人心,騙取職位的長官,更是欣賞、器重那些成天緊盯著部隊大小事,只要看到下屬就先來一頓K,先罵幾句,然後才説正事的部下。這些部下好比是他們的影子。按照這種標準評價軍官,久而久之,“臟”話、“國罵”就代代相傳。
其三是把説“臟”話、罵人的話看作是訓練部隊執行命令的需要。臺軍等級森嚴,有人當長官,有人當部屬,部屬絕對服從長官,而在溝通的過程中,當部屬的就要有隨時被罵的準備。其原因被看作是由於“軍隊的工作就是執行打仗,説穿了就是‘馴服工具’,如果少了這種強制性的言語表達,命令的執行與戰力就很難發揮。”實際上這是用“國罵”這種強制性言語,來鍛鍊與檢驗下屬執行命令的絕對性。
以上例舉的幾種表現,從“次文化”盛行這個層面,反映了臺灣軍隊深層次的問題。即臺灣當局在政治上以“統獨”劃線,在人事工作上以出身作為軍階的主要考量,以達到培植親信、清除異己。這種為一己、一黨的私利及其政治綱領服務的建軍思想,侵蝕著臺軍官兵的心靈。許多軍人把“次文化”作為自己在仕途上發展的“通靈寶玉”,他們在內心誰也不效忠,只效忠自己。只要能當官、向上爬就行,在處理官兵關係上是不是低級的“次文化”就無所謂、習以為常了。這也是臺軍中“次文化”産生發展的思想根源。
不少研究臺灣問題的專家學者指出,軍官體罰、毆打、淩虐士兵是臺軍傳統惡習,歷經50多年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變本加厲,它是造成上下級關係緊張、官兵矛盾加劇,軍營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導致臺軍官兵逃亡、自殺等惡性案件的導火索。
據一項調查資料顯示,臺軍官兵從1990年到1994年中,僅自殺人數就有245人,近幾年來,更是大有蔓延之勢。其重要原因就是不滿主管領導或不堪上司辱罵。2001年5月31日,一天內就有兩名軍官服藥自殺;6月4日,一名少校服毒自殺;9月17日,一名哨兵持槍自殺;10月25日,一名士兵割頸自殺,2002年7月,又有臺軍駐馬祖炮兵指揮部一等兵劉晉宏,在休假歸途中跳海逃亡……由此不難看出,臺軍中的“次文化”根深蒂固,要遏制其蔓延,並消除由此帶來的危害決非一日之功。但如果這種“次文化”不能得到有效清除,它又必將極大地影響臺軍的發展。(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