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的天職是保衛國家安全和民眾的利益、福祉,他們在搏命沙場時,前提是必須要有“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堅定信念,古今中外的軍隊莫不如此。然而,陳水扁上臺以後,世界上沒有哪一支軍隊像臺灣軍隊這樣困惑:他們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這種迷茫的“認知文化”導致嚴重的信念危機。
臺軍出現的信念危機,使執政的“臺獨”勢力面臨尷尬境地。陳水扁更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公開承認,軍方與民進黨沒有互信基礎,必須處理好軍方“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問題。授意軍方明確提出“為誰而戰,為何而戰”的理念,即所謂“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希望以此統一台軍官兵的認知。
然而,臺灣當局卻利用這冠冕堂皇的口號,反其道而行之,不遺餘力推行“去中華民國化”,製造所謂“中國人”和“臺灣人”、“外來政權”和“本土政權”、“賣臺”和“愛臺”的對立;清除一切象徵中國和“中華民國”的圖案和名稱、在“中華民國護照”上加注“TAIWAN”等等……由此不難看出,陳水扁要臺灣軍隊所維護的絕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所謂“中華民國”,而是在維護以分裂中國為目標,其內涵和性質都已改變的所謂“中華民國”,實際上只是一個“中華民國”的外殼,其內涵正與“臺灣共和國”日趨接近。所謂“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僅僅是當局的一塊遮羞布,實質上是要臺軍為民進黨當局而戰,為分裂中國而戰,為少數政客和“臺獨”分子的既得利益而戰。
信念和現實的尖銳矛盾,政客説一套與做一套的強烈反差,加劇了臺軍官兵的認知危機和內心痛苦。長期以來,特別是在蔣家父子時代,臺灣軍隊反“臺獨”思想教育是主要內容之一,反“臺獨意識”在軍方根深蒂固。雖然李登輝主政後,在島內逐漸進行“臺灣意識”教育,培植“臺獨理念”,但受傳統思想影響較深的軍方仍堅持反“臺獨”教育,無論是高級將領還是普通士兵,都對“臺獨”有強烈的反感情緒。“臺獨”的強勁倡導者陳水扁上臺執政,眾多高級將領仍然一致表示,他們不願為“臺獨”而戰,不願為“臺獨”流血、喪命,保護“臺獨”不在他們的職責範圍內。
“是否走向臺獨”是臺灣所有軍人檢驗陳水扁的最後底線。臺軍方一位主要領導人就曾在當局立法部門答詢時特別強調,臺軍不肩負保護“臺獨”的責任。由此可見,軍隊在臺灣前途等問題上與執政當局的分歧依舊,軍係人心浮動。特別是少數政客正在把臺灣引到與祖國大陸攤牌的“主權獨立”、“兩個國家”、“臺灣共和國”的方向,使臺灣軍人覺得有悖已久的傳統倫理,褻瀆長期的信念追求,沒有前途和出路,根本無法接受。
面對臺灣軍隊的信念危機,執政當局絞盡腦汁,採取了許多計謀以求解決。上臺之初立足未穩時,過去一貫強烈反對軍人干政的陳水扁宣佈由原軍方領導人、國民黨籍的唐飛組閣,湯曜明留任“參謀總長”。其最主要目的是穩定和收編國民黨長期嚴密控制的軍隊,使當時清一色的國民黨籍的高階軍官不至於輕舉妄動,從而利用軍隊強權來保護民進黨“新政權”的建立和鞏固。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陳水扁羽翼漸豐之時,便把唐飛作為“絆腳石”一腳踢開,緊鑼密鼓地推行“軍事臺獨”戰略,強化軍人的“臺獨”認知。其手段:
一是針對軍方對新的“臺獨統帥”“疑慮”很深的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提高待遇,安撫軍心的政策,打造了一個陳水扁信得過的領軍班子,為“軍事臺獨”提供組織保證;
二是針對軍方對“臺獨”主張抵觸衝突的問題,對軍隊強行實施“去中國化”,灌輸“臺獨化”,實施“去國民黨化”,灌輸“民進黨化”,為“軍事臺獨”提供思想保證;
三是針對軍方的“心理防線”迷惘脆弱問題,對軍隊鼓吹“大陸軍事威脅”,製造緊張氣氛,宣揚“以武拒統”,鼓動為“臺獨”而戰;
四是針對軍方“武力拒統”的實力差距問題,不斷提升“二代武器”的數量和品質,同時提出“決戰境外”、“反超限戰”、“癱瘓戰”等一系列新的戰略,並據此調整軍事作戰思想,由“守勢防禦”向“攻勢防禦”發展,實現“軍事臺獨”由精神到物質的全面準備,把“軍事臺獨”的戰略落實到對抗統一的具體行動上。
“不為臺獨而戰”是臺灣軍人長期的信念,而陳水扁提出的“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中華民國百姓安全福祉而戰”完全是欺世盜名,長此下去,不僅會給臺灣軍人造成信念危機,而且會使臺灣軍隊成為“臺獨”的犧牲品。對這個問題,希望廣大臺軍官兵深思。(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