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忠誠”,其本義是指對國家、人民、事業、領導、朋友盡心盡力,是一種品德,是褒義詞。如果“忠誠”蔚然成風,形成“忠誠文化”,即形成社會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成為推動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巨大力量,成為凝聚軍心的一種無形的戰鬥力。然而,臺灣當局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在臺灣軍中推行的卻是一種變了味的白色恐怖的“忠誠文化”。
首先看看臺灣當局在臺軍中推行白色恐怖的“忠誠文化”的典型事例:
據臺灣媒體報道,近年來,臺灣陸、海、空三軍現役軍人泄密案件頻頻出現,並屢有人被移送法辦。特別是去年春,臺灣當局所謂“國安局”出納組長劉冠軍上校侵吞鉅款潛逃,洩露機密案,鬧得沸沸颺颺,搞得人心惶惶,更牽涉到臺灣當局高層領導,並由此引發朝野複雜劇烈的政治角力。
所謂“洩露機密案”,據曝光的機密文件認定,是一起違反當局體制的弊案,與所謂“國家安全”無關。需要指出的是:所謂“國安局”秘密情報經費設有“奉天”“當陽”兩筆帳戶,涉及新台幣36億元,是李登輝批准設立的。而設秘密情報經費帳戶違反預算及決算的規定,甚至涉及偽造文書,逃避審計稽核,特別是李登輝把這筆鉅款用於運作“金錢外交”和從事所謂“兩國論”研究等,因而,李登輝違法難辭其咎。陳水扁上臺後,不僅庇護李登輝非法擅用秘密情報經費問題,而且明知故犯,繼續佔用這筆秘密情報經費,被島內輿論指控同樣必須負起法律及政治責任。
為了把水攪渾,轉移視線,保護“臺獨”勢力,打擊異己,一方面李登輝通過“臺聯黨”反將把矛頭指向宋楚瑜涉嫌外泄當局機密,指連戰牽涉此項秘密帳號事件;另一方面臺灣當局則假借中共大陸介入所謂“國安局”泄密案,且已掌握臺灣機密資料為由,對所謂“國安局”編制一千多人全面展開忠誠調查。由上而下進行所謂“忠誠測驗或是儀器檢測”,也即“測謊”。一時間搞得人人自危,心驚膽顫。這是臺灣當局搞白色恐怖的“忠誠文化”的一個典型例證。
臺灣當局在臺軍中舉起白色恐怖的“忠誠文化”這把利劍,實質上就是要檢測是否效忠陳水扁、效忠“臺獨”。
大家知道,所謂“國安局”是陳水扁當局的御用工具,其領導和重要頭目都是陳水扁親自選定的。事實已經很清楚,李登輝、陳水扁是違法挪用秘密情報經費最大嫌疑人。而且陳水扁還在調查“洩露機密案”的過程中,大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把戲。案發時陳水扁曾明確表態,事件中如有不法情況,絕不會縱容;當案件真相曝光時,陳水扁一邊替李登輝辯解,一邊又借講笑話暗示媒體批評李登輝,從中開脫自己。
由此不難看出,臺灣當局藉口所謂“洩露機密案件”,進行所謂“忠誠調查”,純粹是利用“賊喊捉賊”的伎倆,以達到嫁禍於人,欺騙輿論的目的;同時,借題發揮,以是否洩露機密、是否與中共接觸等等罪名,利用“測謊”之名,行清除異己、保護親信之實。
臺灣當局在軍中一手製造的白色恐怖的“忠誠文化”,其實質除了借機整肅異己之外,就是反對祖國政府“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這違背了島內軍心民意,違背了社會發展方向,它可以猖獗于一時,但絕不可能長久得逞。
近幾年來,臺灣當局和民進黨懼怕越來越多的臺軍退役將領和軍官回大陸尋根拜祖、探親訪友或是投資辦廠,為此,他們不惜羅織罪名,企圖阻撓兩岸交流交往,製造兩岸敵對情緒。比如,民進黨有關人士曾編造説,“大陸已出現由臺灣軍情退役將校組成的‘徵信公司’”,“目前遊走兩岸當雙面間諜或遭中共吸收的對象,還包括臺軍上將級與副司令級退役將領、前情報局退役將領”,等等。其實靠編造這種聳人聽聞的白色恐怖新聞,企圖嚇阻嚮往大陸的退役將領及軍官,是臺灣當局的一貫政策。
據臺灣媒體透露,早在1994年,臺安全部門即以“101專案”作為監控退役將領赴大陸的代號,一旦接到某位退役將領要赴大陸的報告,臺安全部門就發動各種關係,威嚇他們“不要太激進,以免掉入大陸的統戰圈套”。2000年底,臺灣退役將軍反獨促統大陸參訪團訪問大陸,臺灣當局則編造出所謂“退役軍官加入解放軍對付臺灣”的奇聞,企圖給這些退役軍官扣上“賣臺”的政治帽子。
但是,臺灣當局無論是採取監控、威脅、誣陷手段,還是搞什麼所謂“忠誠檢測”的“白色恐怖”,都割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聯繫、民族親情,阻擋不住眷戀家鄉和親人的退役將校軍官。2001年,新年伊始,臺灣前“參謀總長”劉和謙等6位“一級上將”,因不滿當局限制他們在有生之年回大陸探親的自由,多次私下聚會,醞釀提出辭去“一級上將”和所謂“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要職。而且這一抗議舉動迅速引發了連鎖反應,超過100名退役將領表示,如果臺灣當局領導人出席“退役將領新春聚餐活動”,他們就決不參加。
事實充分表明,臺灣當局企圖借助所謂白色恐怖的“忠誠文化”,推行“順‘臺獨’者昌、逆‘臺獨’者亡”的人事路線,對抗兩岸統一的歷史潮流是行不通的。臺灣當局只有正視現實,改弦更張,弘揚植根于臺灣廣大民眾和大多數官兵之中的、對祖國對民族的“忠誠文化”,才能真正推動兩岸的和平與臺灣的發展!(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