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趨國際化的恐怖組織,以難以遏制之勢興風作浪,衝擊全球,使得世界各地都有可能滋生恐怖活動。當然,中國臺灣也不例外。如前幾年發生的圓珠筆爆炸案、臺灣民進黨“立法委員”收到內附槍彈的恐嚇信,以及層出不窮的勒索錢財綁架事件等。
鋻於恐怖活動造成的日趨嚴峻的形勢,臺灣當局組建了兩套反恐怖特種作戰系統:一套隸屬於軍方,另一套則隸屬於警方。兩套系統有時也聯合演習,配合行動。由於臺灣反恐怖部隊不顯山不露水,所以其內幕一向鮮為人知。在此我們作一披露。
軍營“三鷹”——軍方反恐怖特勤隊
早在20世紀80年代,臺灣當局就從海陸空三軍抽調精銳力量,悄悄地組織了一支在人員素質、組織結構、武器裝備、訓練等方面都可以與國外特種作戰部隊相媲美的反恐怖特種部隊──特勤隊。由於使命和任務特殊,該部隊的情況被有關當局視為一項最高機密,且被認為是臺灣各類特種作戰部隊(如海軍陸戰隊兩棲偵察營、各軍種爆破隊、政戰特遣隊)中的一張王牌。
特勤隊編制
臺灣軍方反恐怖特勤隊的編制單位為中隊,按承擔的作戰任務及作戰方式可分為憲兵特勤隊、海軍陸戰隊特勤隊和空降特勤隊。他們佈防在臺灣從南到北3個地方,即臺北縣林口、高雄萬壽山和屏東。
臺灣谷關地區山地、河谷交錯,地形複雜,長期以來一直是臺灣各特種部隊實施山訓的重要據點其次,應選者還要通過智力和心理素質的測試,智商要達到 90以上。
憲兵特勤隊
成立於1978年,由憲兵中的精英組成,代號為“夜鷹”。它主要承擔臺灣北部的反恐怖任務,保護高級官員及外交使節,維護國際機場與核電廠安全以及處理重大突發事件,早年代訓警方特勤隊。
海軍陸戰隊特勤隊
這是在蔣經國指示下于1980年組建的,直到1995年的“華興”演習才得以曝光。該特勤隊的代號為“藍鷹”,隸屬於海軍陸戰隊本部,現共有官兵200 余人,均為“三代清白”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其主要職責是在戰時滲透敵區執行各種秘密任務,並協助其他部隊進行反滲透作戰,平時則在南部山區或海域執行反恐怖任務。從這支特勤隊的任務、性質和作戰方式上,可以找到美國“海空陸突擊隊”的影子。
特勤隊
軍空降部隊與空中突擊排合併而成,代號為“黑鷹”,下轄隊員300余人,編為若干作戰小隊。主要任務是以空降方式滲透至敵後作戰。空降特勤隊的教官大都受過美國陸軍“遊騎兵”課程培訓或陸軍空降特種部隊的資格評估課程訓練,其訓練方式及戰術也全部參照這兩支部隊。
上述三支特勤隊號稱臺軍營中的“三鷹”,直接受臺灣當局“國防部”指揮。
人員挑選
軍方每年都要從陸、海、空三軍中精選反應靈敏、機智靈活的官兵充實到特勤隊,挑選的標準極為嚴格。首先,被選者必須具有較高的體能和出色的戰技。體能方麵包括身體無任何缺陷,視力正常,百米短跑成績在13秒以內。戰技方面則要求能通過500m全副武裝的戰技測驗。
戰術技能
儘管入選特勤隊的士兵都是經過嚴格挑選、各方面都十分突出的優秀軍人,但這遠遠不夠。入選後的特勤隊員,首先要接受2年半至3年的職前訓練,然後再服5~ 6年的兵役。在這漫長的時間裏,他們要掌握拳擊、柔道、擒拿、空手道、山訓、海訓、跳傘、垂降、橫渡、艇訓、反爆破、潛水、跳車、跟蹤、偽裝、快速反應射擊、攀登房屋、營救人質等多方面的技能,使其擁有“蘭博”(美國影片《第一滴血》中的主人公)般的身手。徒手攀岩是各特種部隊必修科目。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況下,只憑雙手雙腳,把握 "三點不動一點動”的原則,在岩壁上尋找支撐點。經過訓練的特勤隊員不是柔道三段就是空手道四段,要麼就是彈無虛發的神槍手。據説,臺灣前“行政院長”郝伯村在一次特勤隊員退役儀式上讚嘆:“只要10個特勤隊員就可攻佔總統府。”
日常訓練
特勤隊員的日常訓練可謂高強度、高難度,這從繞山頭跑的訓練科目便可窺見一斑。繞山頭跑是特勤隊員的一個例行訓練科目,隨著起床號響,隊員們就在帶隊軍官一聲“繞著山頭跑,直到找到一座紅色拱橋再繞回來”的命令下,開始了一天的緊張訓練。學員們繞著一座又一座山頭跑,卻總也找不到什麼紅色拱橋……當集體跑回來的隊員由帶隊軍官拉回來後,便立即進餐廳就餐,而一些掉隊的隊員跑回來時,飯桌上已空無一物,只好餓著肚子跟著大家繼續操練。堅持下來的隊員都能達到可以沿著山跑完20km,並能立即臉不紅、氣不粗地繼續做俯臥撐、仰臥起坐、拉單槓等,再背人下山,原路返回。由此可見,這種強壯體能,的確非常人能比。
實地訓練
為特勤隊員設計的實地訓練就是所謂的全副武裝通過500m障礙。它比臺灣軍隊進行的訓練至少要困難3倍以上,不但項目多,板墻也比一般的高和厚,壕溝則比一般的寬和深。過獨木橋更是重頭戲,特勤隊員稱之為“過天橋”。其訓練方法是在平地挖一個方池子,裏面堆滿細沙,然後在上面不到6m的地方架設2根條木。特勤隊員必須先攀著竹竿爬到離地面6m的地方,從上面架設的2根條木上跑過去,再利用另一端的繩索滑降下來。這當中,地面上沒有任何安全防護措施,目的在於考驗一個人的勇氣、膽量和體能。特勤隊員在通過500m障礙時,要頭戴鋼盔、身背背包,並攜帶槍械、圓鍬、十字鎬、水壺以及幾個實彈彈匣。按規定,5分鐘之內跑完全程就可得滿分,許多隊員通常只用4分20秒就能完成。
武器裝備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臺灣軍方按照“以向美國和歐洲國家購買為主、自行研製與軍事合作為輔”的武器裝備更新戰略,大肆向國外購買先進武器,這其中自然少不了為特勤隊購買各種裝備。海軍陸戰隊特勤隊主要裝備美制M733型突擊步槍、奧地利格洛克17手槍、以色列微型烏齊衝鋒槍以及瑞士的SSG2000型狙擊步槍。此外,還換裝了全套美國“鷹”牌和“邁克大叔”牌的裝具。空降特勤隊則裝備了與美國“綠色貝雷帽”部隊及“三角洲”部隊相同的M4A1卡賓槍、奧地利格洛克17手槍、美國獨特的卡利科衝鋒槍、以色列價格昂貴的IMI M89式狙擊步槍,還配備有摩托羅拉2000耳膜式無線通信裝置、TAC-V1型戰術背心以及從德國採購的賓士3000防暴車。
實戰業績
臺灣組建的這支反恐怖特勤隊,儘管在國際反恐怖舞臺上默默無聞無所建樹,但因為在島內多次協助完成鎮暴任務,深得臺灣當局的信任。如1988年臺東岩灣職訓中心管訓隊的犯人發生暴亂時,軍方動用直升機,把駐紮在屏東的特勤隊用循繩攀降的方式送入暴亂區域,很快平息了囚犯的鬧事。另外,在平息桃園縣八德鄉空軍看守所暴亂、臺北縣坪林職訓隊總隊騷亂以及擔負南部十縣市10卡車重大刑事案犯移監的保衛工作中,都留下了特勤隊的身影。
“霹靂分隊”——警方反恐怖突擊隊
除軍方的特勤隊外,臺灣警方的反恐怖突擊隊建立得更早,可追溯到1977年。當時,國際上恐怖活動頻繁發生,西德、以色列等國家利用其精銳的反恐怖部隊,在歷次反劫機營救人質等反恐怖活動中,展示了打擊敵人、營救人質的突出作用。臺灣警方以此為例,成立了一支反恐怖突擊隊,命名為“鎮遠專案小組”。該小組過去一直隸屬於臺北市警察局保安股,作為刑警大隊的一個小分隊,其人員數量、裝備、訓練等情況外界無人知曉。此外臺北市警方的保安大隊中還有一支專門對付有組織、有強大武裝的暴徒的特種突擊隊,外界一般稱之為“霹靂分隊”,它在臺灣反恐怖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人員組成
“霹靂分隊”的隊員一般是從保安大隊9個分隊中挑選身高1.70m以上、近一年考績甲等、熟悉各種科目技巧、擒拿格鬥和柔道在三級以上、20m射擊成績在80 分以上者組成的。其年齡一般不到25歲,年輕力壯,反應靈敏。
“霹靂分隊”
人員組成在150人左右,以臺灣警政署保的總隊訓練基地為大本營。通常以小組為單位執行任務,每組組長1人,組員12人,組員又分編成3個警網,每一警網由4人組成,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相配合。“霹靂分隊”隊員的右臂都挂有閃電符號,時刻提醒隊員行動中必須快如閃電,迅如霹靂。
武器裝備
為了使“霹靂分隊”發揮威力,臺灣當局為他們配備了精良的武器以及相關裝備。每人配有0.38英寸轉輪手槍、頭盔和防彈衣等,巡邏車上配有卡賓槍、自動步槍、眩暈彈、催淚彈、防彈盾牌。近幾年,“霹靂分隊”又添置了可在夜間使用的熱成像儀,狙擊步槍以及各種照明、攀登設備等。凡此種種説明,在日趨激烈的恐怖與反恐怖的較量中,臺灣警方對“霹靂分隊”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戰鬥訓練
“霹靂分隊”隊員除正常執行任務外,每週至少要進行16小時的特勤訓練,內容包括個人訓練和綜合訓練。在個人訓練方面,要進行柔道、擒拿、警械(奪刀、奪槍、警棍術)、射擊等,以鍛鍊隊員的攻防和反應能力。綜合訓練的重點則在於加強隊員分工合作、互相掩護、彼此支援的意識和技能,內容包括地形及地物的利用、無線電通信以及在不適宜用密碼聯絡的情況下運用手勢和哨音溝通等,在隊員之間培養良好的默契。
反恐怖大演習
為有效對付隨時可能發生的恐怖事件,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前幾年,臺灣軍、警、憲、特各單位聯合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反恐怖演習──“鎮遠演習”。演習分三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沙盤推演;第二階段為預演;第三階段為實演。在實演階段,由軍方的特勤隊扮演恐怖分子劫持人質,“霹靂分隊”則營救人質,與假扮的恐怖分子展開激烈的戰鬥,最終要迅速而又安全地救出全部人質。這次大張旗鼓的演習,對臺灣恐怖勢力起到了強有力的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