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空軍預警系統部署情況
時間:2005-12-14 14:25 來源:
臺島地域狹小,無迴旋餘地,且與大陸一海之隔,戰鬥機8~10分鐘即可臨空。因此,臺灣空軍認為,建立完善的預警系統,及時獲取預警情報至關重要。臺灣空軍總司令曾指出:“目前的優先工作就是加強情報的收集,來爭取足夠的預警時間。”臺灣空軍以監視北起舟山群島、南至南澎列島中、高空目標,掌握臺灣海峽和巴士海峽各種空中目標為原則,努力加強戰管雷達部隊的建設,積極換裝三坐標雷達,改建“天網”半自動指揮系統,新建“強網”全自動指揮系統,實現指揮全自動化,並引進了空中預警飛機,企圖從根本上提高預警能力。
臺灣空軍預警探測系統包括13個固定雷達站和3個機動雷達分隊,主要裝備的雷達型號有:FPS—8、33、36、37、89、90、110B以及TBS—43等。1991年在臺北、臺東、綠島新建了三個雷達陣地,併為馬公、樂山等雷達站換裝了從美國引進的AN/TBS—43、GE—592三座雷達和法制的先進雷達。此外,臺灣海軍共有6個雷達分隊、41個雷達站,裝備了臺灣自行研製的CS/USP—60(C)和CXS/UPS—200(C)等型雷達。這樣,環島雷達網已形成。這個雷達網有防空預警戒與引導雷達20多個站、海防雷達41個站。
為了加強預警探測能力,臺灣空軍向美國購買了4架E—2T空中預警機和1架EC—130H型電子戰飛機,于1995年11月組建“空中預警電戰隊”,隸屬臺南的75空中管制中隊,並準備在澎湖建立空中預警機基地。
臺灣空軍的飛行部隊每天出動各型飛機40余架次實施海峽空中警戒巡邏,雷達、技術偵察部隊也保持不間斷地偵察監視,以遠端警戒雷達和三坐標戰術跟蹤雷達為骨幹,組成了一個多層次、較嚴密的對空警戒網。
目前,臺灣空軍已購買了AN/TPS—43、59和AN/UPS—300、750等多種新型雷達,加上E—2T預警機裝備部隊,有效預警範圍進一步擴大。
在美國的幫助下,臺灣于90年代建成代號為“強網”的全自動化防空指揮系統,加上1995年全部交付的4架E—2T型空中預警控制飛機,將構成2000年前後的主要防空CI系統。“強網”指揮中心設在臺北貢關山地下指揮司令部中,在澎湖、花蓮、屏東、高雄等處設有5個分指揮中心,在臺、澎、金、馬地區設16個聯絡雷達站。“強網”系統所裝備的雷達具有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先進水準。其主要型號包括美制FPS—117、HADR(HR—3000)等型雷達。此外,通信方面,臺灣軍隊共有5個有線通信樞紐站、3套微波通信網、2套共有微波通信網和4座衛星地面站。
“強網”系統是臺灣空軍的作戰管制中心,是臺灣空防與制空的神經中樞,香港《亞洲週刊》發表《臺灣空軍神經中樞揭密》披露了其中的內情。
“強網”系統屬於臺灣空軍作戰管制中心。強網系統的指揮中樞位於臺北市公館的山洞內,好空軍作戰管制中心(AACC)。該系統有三套主電腦,並通過56台管制指揮儀,連接15處空軍雷達陣地、參謀本部戰情中心、海軍作戰中心(代號“大成計劃”,位於臺北近郊大直山內)、陸軍導彈陣地、空軍防炮作戰中心、民航管制中心、空軍各飛行基地、形成指揮、管制、通訊、情報等指、管、通、情作業系統。
“強網”系統有三個任務,即是空情監視、目標鑒別和武器管制。以空情監視而言,“強網”負責臺灣防區及中國大陸沿海250海裏範圍的空中目標監視偵察。它以電腦大熒幕顯示為主,人工標示板為輔,確保防空作戰指揮管制臺連續工作24小時分秒不間斷。
據報道,臺灣空軍現正進行“強網”第二階段計劃,主要任務是建立臺灣未來防空的第二代兵力。包括天弓導彈陣地、“愛國者導彈”陣地,以及IDF戰機和F—16及法國“幻影”戰機等,擔任防空任務的戰機和導彈基地也全部納入系統。
“強網”的防空雷達共有15處,其中大漢山雷達站和樂山雷達站都是在海拔數千米的高山上。但地面的偵搜範圍涵蓋面易受地形限制,也不易偵察到貼海面超低空掠過的飛機,因此,仍存在著雷達“死角”。
從美國採購的4架E—2T空中預警機,對於加強防空偵搜能力,避免出現死角,爭取防空預警戒時間提供了可能。目前這批預警機已和“強網”連線,為臺灣將爭取了更多的防空預警時間;偵搜戰機活動,也由原先的250里擴大了數倍。
臺灣多年來一直把空中防衛擺在臺島防禦的首位,十分重視臺灣空軍的防禦與遏製作用。近年,臺灣軍方又確立了以“空中攔截”為首要的備戰指導方針。迄今,臺灣已逐步建成以臺島為中心,由截擊機、地空導彈和高炮組成的“三位一體”的防空體系。這個防空體系有四道攔截防線:第一道,由遠端地空導彈防禦網組成,目前是用美制“奈基大力神”導彈;第二道,由防空戰機組成,使用F—16、幻影2000—5、IDF、以及F—5E/FD;第三道,由美制改良的“鷹”地空導彈和臺灣自製的“天弓”Ⅰ型、Ⅱ型地空導彈組成;第四道,由雷達制導的高炮組成,對重要據點進行防衛,目前採用的有瑞士厄利肯公司的雙管35毫米高炮及美制“小檞樹”導彈。
目前,臺灣空防採取半分半合的防空體制,在部隊編成上採取了空地防空兵器分別由空軍和陸軍管理的方法。空軍管轄防空預警、指揮、控制、通信系統和攔截打擊系統中的戰鬥機部隊及高炮部隊;攔截打擊系統中的中、遠端防空導彈部隊則歸陸軍建制、空軍指揮。防空作戰通常由空軍作戰司令部所屬空軍作戰 中心統一指揮。空軍作戰中心下設一個空中管制中心,作為防空作戰的指揮中樞,下轄4個管制報告中心、5個管制報告站和4個報告站,組成一個比較有效的戰術管理和空情報知系統。目前,空軍作戰中心可通過“自動化”(主)和“人工”(輔)兩套指揮系統,對臺灣各飛行大隊、各防空炮兵部隊和防空導彈部隊實施作戰指揮。使用自動化指揮系統時,由空中管制中心直接對在空飛機、防空高炮和防空導彈進行指揮;實施人工指揮時,則採取“統一組織、分區負責”的辦法,所屬嵩山、樂山、馬公、花蓮管制報告中心分別負責臺灣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4個管制區的指揮引導及對空警戒。
1979年啟用“天網”半自動防空指揮系統後,空中管制中心、各雷達站、空軍基地、防空導彈營、防空炮兵連的指揮機構及附近的通信、電子設備已聯為一體,可自動接收、錄取和傳輸各雷達站輸入的空中目標情報,實現了空中管制中心對各種防空兵器的一體化指揮。該系統從發現目標、判明性質到下令待命飛機起飛僅需10余秒鐘,可同時引導30~64批飛機實施空中作戰,引導航向精確到1~2度。1994年,臺灣空軍完成了“強網”自動化防空作戰指揮系統的建設,空中指揮管制實現了情報資料處理、作戰指揮與控制、空中指揮與引導的全自動化,可同時處理600余批目標,引導150多批戰鬥機進行攔截。
(來源:華夏經緯 2004年2月)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