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軍潛艇部隊發展史
多年來,臺灣一直夢想著建立一支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潛艇部隊,為此,臺軍于1973年8月1日正式組建了海軍的潛水戰隊,潛艇部隊番號"256戰隊"。
臺灣海軍潛艇部隊組建後,于1974年1月和4月,裝備了美國提供的2艘GuppY2型潛艇,即"海獅"號和"海豹"號;1979年,臺灣與荷蘭RSV集團簽訂建造潛艇的協議,經過諸多波折,于1987年和1988年先後從荷蘭又購回了兩艘潛艇即"海龍"號和"海虎"號。"海龍"號于1986年10月6日下水;"海虎"號于同年12月20日下水。
但由於臺灣本身無力建造潛艇,於是,只能企求於向西方國家採購。然而,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許多國家在售臺潛艇問題上格外謹慎。因此,上世紀90年代末期前,臺灣除了從美國接收的2艘潛艇和荷蘭購得的2艘潛艇之外,再也無法採購到更多的潛艇。但臺灣當局在處處碰壁的情況下,仍未放棄購置潛艇,並將採購潛艇列為其"軍事外交"中重點的重點。
20世紀90年代末,臺軍又開始籌建更先進且具有攻擊力的武器裝備系統,其中,海軍是重點。2001年4月,臺灣又與美國達成協定,將花費十幾億美元從美國採購8艘以柴油為動力的潛艇。美國售臺的8艘潛艇,可能是德國模型、美國生産的209型柴油動力潛艇。該型潛艇水下排水量達2452噸,水面航速10節,水下22節,續航力8200海裏/8節,續航時間50天,下潛深度240-280米。配有8具可發射多種魚雷的533毫米魚雷管,14-16枚"魚叉"反艦導彈。
為了潛艇部隊的發展,臺海軍最近又加強實施了"安東計劃",于花蓮縣壽豐鄉水漣村東邊的一個面積約4.5平方公里的山地中,開鑿了一道面向海岸的U型海底隧道,U型隧道的兩個出口面對太平洋,是潛艇的出入口。隧道內部有龐大的修護設施和加油補給設備。隧道內的基地還有地下通道及升降機設備與地面上的基地相連,以供應人員補給品、彈藥輸入輸出。花蓮基地條件極佳,是潛艇活動的天然場所。
二、潛艇裝備的性能特點
臺海軍目前現役的潛艇分別是"海獅"號(791)、"海豹"號(792)"海龍"號(793)、和"海虎"號(794)。
"海獅"號與"海豹"號兩艘潛艇屬"Tench"(淡水鯉)級潛艇,是20世紀40年代美制産品,于1950年進行了GuppyⅡ的現代化改裝,該型潛艇艦齡長、性能差,只能擔負偵察、警戒及訓練任務,基本不具備水下攻擊能力。"海獅"原為美軍"SS-478cut1ass"(彎刀)號,于1944年11月下水。1973年4月轉賣給臺海軍。"海豹"號原為美軍"SS-476Tusk"(長牙)號,于1945年7月下水,1973年10月賣給臺海軍。
"海龍"與"海虎"號潛艇是臺灣海軍于1980年執行"劍龍專案"計劃向荷蘭的WiltonFijenoord廠訂造的改良旗魚級(Zwaardvis)潛艇。原本計劃向荷蘭購買6艘,但後續四艘艇的建造合約最後被荷蘭政府否決。該級的艇艏裝備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門,可攜帶SUT重型魚雷28枚;配備有荷蘭H.S.A公司的SinbadsM型作戰系統、SignaaⅠ公司的ZW-60對海搜索雷達和SIAA-Z型艇殼聲納系統等,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的3個。全艇編制軍官8人,士官兵59人,另可搭載13名見習生。
三、臺軍潛艇部隊的戰術運用
目前,臺灣當局有4艘常規潛艇,其中2艘老式的美國原淡水鯉級潛艇主要用於偵察和反潛訓練。另外2艘原荷蘭的旗魚級潛艇,既可反艦,又可反潛,平時主要配合其他兵力進行反潛訓練,戰時將作為反潛和反艦兵力。根據臺灣"以潛制潛"的反潛作戰方針,雖不能排除與其他兵力協同攻擊水面目標的可能,但潛艇的重點將主要用於反潛作戰。在戰術使用上,一是作為聲納警戒哨,以完成對水下潛艇的早期預警任務;二是作為反潛平臺,以遂行對水下潛艇的攻擊任務。對潛攻擊又可分為攻勢和防禦反潛,攻勢反潛是以深入對方控制海區或是對方潛艇活動海區為重點,襲擊對方進行出基地港口或是在海上活動的潛艇;防禦反潛的重點是在本島周邊海域防禦尋殲對方潛艇,或是為重要艦船提供反潛護航。佃因臺海軍具有反潛能力的潛艇僅2艘,故以遂行防禦性反潛任務為主,遂行攻勢反潛任務為輔。
四、臺軍潛艇部隊的作戰任務
臺海軍潛艇裝備發展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一直企圖擁有10艘以上現代化潛艇,計劃在條件成熟後成立潛艇艦隊司令部,下轄3個潛艇指揮部、1個航空指揮部、1個反潛作戰指揮部;每個潛艇指揮部轄3艘以上潛艇。臺海軍賦予未來新潛艇部隊的主要任務有:(1)區域反潛;(2)抗登陸;(3)佈雷;(4)情報與特種作戰;(5)縱深打擊。
區域反潛:是目前臺灣海軍對新潛艇最迫切的要求,因為臺灣是個島嶼,其經濟對海運依賴極大,潛艇封鎖是最現實的威脅。二戰的經驗證明,即使海軍其他兵種力量薄弱,潛艇仍然可以發揮威力。所以臺海軍迫切需要水下反潛力量,理想的模式是在對方潛艇活動的區域用潛艇設伏。
抗登陸:在抗擊大規模登陸時,臺果臺灣海軍採取"東大西小"的戰略,將大中型水面艦艇撤到臺灣東海岸,海峽內就只有大量小型導彈艇活動,這些小艇數量雖多,但打擊手段單一,缺乏持續作戰能力和對主戰艦艇的作戰能力,還會受到空中威脅。如果同時有常規潛艇配合作戰,就可以提高整體作戰能力。此外,潛艇在佈雷、情報與特種作戰方面也都能發揮其特殊作用。
由於臺海軍潛艇部隊現役的潛艇數量較少,且所裝備的主力武器性能落後,所以説在一定時期內其縱深打擊能力較弱。但如果臺灣能從美國購買8艘潛艇的話,其潛艇部隊的整體攻防能力將有較大的提升,到時,臺軍潛艇部隊將會成為一支具有較強作戰能力的部隊了。(佘本林文,軍事史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