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之子李戡
“我的父親李敖困于臺灣六十年,以未念北大為憾,我願意能超越這六十年的海峽,銜接這一心願。”三年前,18歲的李戡在給北大的入學申請書中這樣寫道。很快他的願望成真。如今已過去三年,剛參加完大三期末考試的李戡近日在北大接受《環球時報》專訪,講述他這幾年的燕園生活。上課、讀書、辦社團、談戀愛,李戡的校園生活很豐富,當然即將21歲的他也繼承了父親的批判精神,這批判的目光也沒能放過他深愛的北大。
環球時報:在北大讀書三年,你很少接受媒體採訪,是基於什麼考慮?
李戡:接受那麼多媒體採訪,肯定會影響學習,特別是我們經濟學院,學業壓力還是挺大的,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必須學好,否則後期就很麻煩,所以我要專心打好基礎。
環球時報:能介紹一下你在北大創辦的“文武學社”嗎?
李戡:北大文武學社是我去年5月創辦的,現在北大已有一定影響力。我們的宗旨就是要弘揚好的中國傳統文化。文武合一,孕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但這種關係現已明顯失衡。文武學社的首要目標就是要重振這一精神。我們請了北大哲學教授陳鼓應先生作指導老師,臺灣武壇名師馬龍先生是我們的武術總教練。我們每週一到週四都有武術課,包括長拳和太極拳。我們還經常舉辦文化名家講座,邀請過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臺灣著名話劇導演賴聲川等名家來談傳統文化,每場講座都爆滿。我感覺很有成就感。
環球時報:你平時會與父親交流些什麼?
李戡:父親每天都會給我打電話。上周,我在復習中國經濟思想史,剛好他給我打電話,我把課本中的一段念給他聽,我們就討論起這種研究方法,他最好玩的一句話就是,現在研究歷史的這些人都被古人騙了,很多古人的原意都被研究者搞錯了,這些研究者的古文基礎太差,被古人騙完後又被馬克思騙,以為可以用馬克思的理論來解釋這一切,但實際上搞得四不像。除了這些學術探討之外,生活上我和父親也是無話不談,我交女朋友也會告訴他,他很高興。
環球時報:你痛恨“李敖的兒子”這個標簽嗎?
李戡:我不會反感啊,相反會很高興,因為這説明人們對我父親的肯定。現在很多人會批評“拼爹”現象,臺灣稱為“靠爸”,也是很貶義的一種説法。但這種説法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其實每個人都在“拼爹”,從小到大都在依靠父母的幫助去成長,只是有人拼不過別人,所以就嘲笑人家“拼爹”。照我自己的理論,也許只有孤兒有資格罵人家“拼爹”。一個優秀的“爹”可以給自己的孩子更多,這無可厚非,我也不覺得從父親那裏得到幫助有什麼可恥。父親的光環對我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嚴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