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有個“屈家村”:屈原的靈魂已來臺灣幾百年

時間:2013-06-20 09:07   來源:人民日報

  田園調查露玄機

  院外,是成片的金色波斯菊;院內,蝴蝶蘭繽紛,野姜花飄香。83歲的屈國坐在花架下,兒孫們忙裏忙外準備水果,等待著遠道而來的湖北客人——5月30日,彰化寶廍裏屈家村,安靜中涌動著喜悅。

  屈國是屈家村的長老。這座有30多戶人家的小村落,只知道祖先清朝時自福建晉江遷居過來,因為沒有族譜,追溯到日據時代便不可考。然而,屈氏,這一特別的姓氏,仍讓子孫們心有所感。1963年,在屈國的侄子屈春旺提議下,他們成立屈氏宗親會,請人雕刻了兩座“屈大夫尊王”像,一尊奉于村裏的泰和宮,一尊輪流供奉在當年爐主家中。同樣是屈國侄輩的屈樹陽回憶説,當時“大家都有這個心”,因為“臺南都有屈原祠,我們做後人的,卻沒有祖先拜。”

  自此,村裏有了傳統,全村人輪流做爐主。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日,屈家子孫紛紛返鄉,到泰和宮“擲筊”選出爐主。由爐主做東,全村人聚集一堂,聊情話誼,一起追念偉大先祖屈原。

  一年又一年,直到2007年,屈家村經媒體披露,引起專家注意。臺灣成功大學前教授陳怡良等人進行田野調查後,寫下《屈原後裔出現于臺灣彰化之謎》,經湖北省秭歸縣文聯聯繫,發表在《屈原文學》雜誌上,讓屈原故鄉人發現在臺灣也有一支屈氏後裔。

  雖然説不清福建之前的淵源,如今,在屈家村一些老房子的門楣上,仍有白底黑字的四個大字“臨淮衍派”。據介紹,這是學者們認定屈家村民是屈原後裔的證據之一——屈原便曾住在淮河一帶,門楣是在提醒子孫勿忘先祖。

  鄂臺屈氏一家親

  峨冠博帶,迎風徐步,低頭凝眉,若有所思——在彰化景觀公園,立著一座屈原銅像。銅像背後是一個兒童遊樂園,不時有孩童過來玩耍,自沉思中的屈子身邊跑過。這是湖北宜昌市去年贈送給屈家村的。

  2010年,經臺灣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的穿針引線,臺灣屈家村與湖北秭歸開始了屈原文化的交流。去年,湖北省代表團到臺灣參訪,特別來到屈家村,帶來了按照秭歸縣屈原祠屈原像同比例縮小製作的銅像,贈送給屈家村。寶廍裏里長莊景德介紹,一年來,到寶廍裏的遊客多了,都是來看這尊高1.8米的屈原像的。去年屈家村也組團到湖北秭歸拜祖,屈國老人説自己行動不便,沒辦法去,由弟弟屈阿明作代表。

  5月27日,湖北省代表團造訪台灣,開展“荊楚風兩岸情——2013湖北寶島文化交流之旅”系列活動。7天緊湊的行程中,到彰化看望屈家村鄉親成為重要一項。湖北團此次特別為屈家村帶來了《屈氏族譜》,對於沒有族譜一直困惑身世的屈氏後人,無疑是件珍貴禮物。屈國老人聽説後,連連表示“非常高興”。

  30日下午,艷陽高照,湖北省代表團一行人抵達屈國的小院。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拿出一幅《百壽圖》送給屈國老人,並帶來了秭歸的茶葉。屈老先生則回贈一壇珍藏30多年的紹興老酒,希望兩岸情誼久久長長。

  詩會同喚詩人魂

  從屈國老人家出來,湖北省代表團到泰和宮祭拜了屈原大夫像,而後趕到彰化縣彰泰中學,參加由宜昌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秭歸縣政府與彰化市公所、明道大學共同舉辦的“詩歌的太陽——兩岸屈原文化交流及詩會”。

  自去年詩會後這是兩岸第二次合辦屈原文化詩會。明道大學國學研究所所長羅文玲形容,屈氏後裔遷居臺灣彰化,如“屈原入江出海”,而兩岸合辦屈原詩會,“文化的屈原,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詩祖屈原,從2012年開始點亮了臺灣學子對詩歌對屈原的近距離接觸。”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白靈、鄭愁予、隱地、蕭蕭和李鴻忠、熊召政等大陸來賓,分別在詩會上朗誦了自己創作的詩歌。兩岸書法家杜忠誥、姜林則現場揮毫,寫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等書法。來自湖北秭歸的民間藝術家王群海頭帶峨冠,長衣束帶,表演了屈原的詩篇《涉江》。彰泰中學的學生也集體朗誦了余光中紀念屈原的詩《漂給屈原》。人們深情地吟誦,以詩遙祭這位中華文化史上的巨人。此時,2000多年前的楚國、遠在千里之外的秭歸,都不遙遠。白靈説,“屈原沒有來過臺灣,但他的靈魂到臺灣已有幾百年。”(本報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