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蔣介石(自述)》大陸面世引關注

時間:2011-04-13 07:52   來源:SRC-34

 

圖:毛澤東(右)、蔣介石並肩而立

 

  已過不惑之年的師永剛,這幾天經常“心驚肉跳”。刺激他的是網友們的評論。

  前幾天,師永剛牽頭編選的《蔣介石(自述)》在大陸面世,經香港文匯報以《大陸一字不刪 出版<蔣介石自述>》報道後,消息在網路上迅速傳播,在兩岸三地引起極大關注。據報道,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甚至也公開表示“非常驚訝”。

  坐在辦公室裏,這位《鳳凰週刊》主編難以掩飾自己的欣喜之情,他解釋著自己的初衷,也表達著自己的擔憂,還會抽空移身到電腦前,啪啪地點著滑鼠刷新網頁,看新增了一些什麼樣的評論。

  每每看到網友説這本書“有突破”、“往前走了一大步”時,師永剛便會“心驚肉跳”,他不大贊成用這種字眼來形容這本新書。

  “蔣介石就是那麼一個人,一直在歷史裏放著,在你眼裏是什麼樣子,取決於你從哪個角度看他。”師永剛笑著説。

  原來,看事情還可以有別的角度

  這本堅持“只刪不改”原則的書,雖然在2011年4月面世,實際上在11年前已經埋下了種子。

  那時,30歲的師永剛到《鳳凰週刊》做編輯,開始經常在大陸、香港和臺灣之間往返。這個以前在西安陸軍學院接受過系統革命歷史教育的年輕人,一直對民國人物很感興趣。但是,到香港工作後,他發現對同一件事情,兩岸三地的報紙常有不同的視角和解讀。

  這對師永剛衝擊挺大。“那時候,才知道同一個人或是同一件事,原來可以有幾種表述,看事情還有別的視角。”他回憶道。

  從2003年開始,每次去臺灣,除了公事,師永剛也有很明確的私人目的——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民國人物。尤其是那些“內地人了解不多,或者是了解得有偏狹,有空白點”的人物。

  一次次從臺灣返程後的收穫,便是師永剛推出的《宋美齡畫傳》、《蔣介石畫傳》、《鄧麗君畫傳》、《三毛畫傳》等一系列暢銷書。

  同樣,用這些新穎的視角,師永剛在2006年先後出版了《雷鋒》和《紅軍》兩本書。在《雷鋒》一書裏,他利用300多幅鮮為人知的圖片,將雷鋒塑造成了“那個年代最時尚、最先進的年輕人”,將雷鋒從“固有的一個道德符號、固定詞語與國家倫理的一部分”,變成了一個曾經的時尚青年、潮流先鋒:他戴紅領巾、主動回鄉當農民、當政府公務員、開拖拉機、提著彩色的藤編籃子照相、發表文章、穿皮夾克戴手錶、在天安門廣場騎在摩托車上照相、參加解放軍、學習《毛澤東選集》……在師永剛眼裏,在那個拖拉機像寶馬汽車一樣稀罕的年代,這都是雷鋒追求酷的表現;而雷鋒的生活正是那個時代的主流生活。

  這兩本編著思路新穎的圖書,當年也躋身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100本優秀讀物中。

  再去臺灣時,師永剛將《紅軍》帶到了臺灣。出乎他意料的是,這本書當時在臺灣也很受歡迎。有很多人告訴師永剛,他們就是想看看“是什麼樣的人打敗了蔣介石”。

  師永剛則越來越好奇,是什麼樣的一個蔣介石被打敗了。作為民國人物中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師永剛對蔣介石特別感興趣。

  2005年,在紀念“二戰”勝利60週年以及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的背景下,師永剛出版了《蔣介石畫傳》。為了讓書裏的內容儘量真實和全面,師永剛“凡是不了解的,就請臺灣的當事人回憶當年的事情”。

  這次出書的過程,也讓師永剛對兩岸有了更多的觀察。對他身邊很多人來説,蔣介石是遙遠的歷史人物,是一個特別遙遠的符號,是跟“80後”、“90後”沒關係的一個人。即便在臺灣,自蔣經國去世後,人們對蔣介石也已經很淡漠了。但師永剛留意到,臺灣的媒體報道説,大陸游客到臺灣,最想去的地方,不是日月潭,而是蔣介石的故居和陵寢。

  大陸游客對蔣介石的關注,讓師永剛的不少臺灣朋友不解。他們告訴師永剛:“大陸人對蔣介石好像有一種很奇怪的情感”。

  用普適的價值觀,來觀照一個歷史人物

  不過,經常出版人物畫傳的師永剛也發現,大陸民眾對蔣介石的關注,大多集中在“他的陵墓什麼時候遷回慈溪”這類事情上,似乎並不關注蔣介石這個具體的人。

  因為編著《蔣介石畫傳》,師永剛相對深入地關注了蔣介石的作品和言論,他很意外地發現,“蔣介石寫的東西比我寫的介紹他的東西要好多了”。

  在2008年北京奧運前幾個月,師永剛決定,出一本真實反映蔣介石思想和言論的書。

  “他真實的思想是什麼?”在師永剛看來,這應該是一個很多人感興趣的話題。他還在材料裏,看到了蔣介石談信仰的部分。他曾跟內地一位朋友談起這個部分,朋友驚異又略帶不屑地問:“他這樣一個人,也會有信仰?”

  “有。他信仰三民主義。”師永剛很認真地回答道。他非常能理解朋友的疑問,因為在2008年決定出書時,他記憶裏留下最深刻烙印的那個蔣介石,依然是教科書和老電影裏那個“蔣賊”和“蔣光頭”。

  當師永剛打電話給青年作家張凡,邀請他一起編著《蔣介石(自述)》時,張凡對蔣介石的印象跟師永剛類似。這個“70後”對蔣介石最深刻的印象,也是那個留著小鬍子、面容冷酷的“蔣光頭”。

  兩個以前曾合作過的年輕人,很快就這本書的編選標準達成了共識——凡涉及意識形態的東西一個字不談,只要蔣氏談革命、談儒學、談青春、談治國、談信仰、談曾國藩的人生精要。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