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大陸記者寶島紀行:臺灣,並不遙遠

時間:2010-10-14 10:57   來源:大眾日報 

  臺灣,在人們的想像中似乎相隔很遠。因為有海峽的阻隔,有人為的重重屏障。其實,你真正去接近它,臺灣離我們並不遙遠。九、十月間,赴臺參加海峽媒體峰會,從臺北到臺中,再到臺東,這種感受越來越強烈。

  旺旺集團下屬的中時集團,是峰會主辦方之一。會議期間,旺旺集團主席蔡衍明帶領集團高層,熱情接待了大陸媒體的客人。

  旺旺集團在大陸20多個省市投資,大陸投資企業年收入達到200億元。旺旺發達以後,控制了臺灣中視和中天電視,2008年入主中時報業集團,創辦了以大陸報道為主的《旺報》中、 英文版。蔡衍明説,在大陸賺了些錢,就要做些事情。創辦《旺報》,就是“為了讓世界了解兩岸真實的中國,讓沒有到過大陸的人,把片面的印象慢慢糾正過來。”

  旺旺是大陸臺資企業的一個縮影。大陸成為臺灣企業家投資的熱土。 以山東為例,目前共批准臺資企業4950家,投資額165億美元。像富士康、聯電集團,在山東的投資額都達到12億美元。濟南、青島、煙臺與臺灣實現空中直航,實現海上直航的城市則達到8個。近些年,來過山東的臺胞達到195萬人次。在臺期間接觸到的各界人士,很多都來過山東。中視和中廣的兩位年輕記者給我遞上名片,説他們剛剛從山東採訪回來。

  臺灣的書店多。無論走進哪家書店,大陸出版的熱門書籍,都會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如《朱鎔 基答記者問》,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心得》,如果除去少數幾本香港版圖書,感覺上和大陸書店沒有太大區別。臺灣作家來大陸講學,為大陸報刊開專欄,成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龍應臺登上北大講壇,余光中走進山大校園,臺大的傅佩榮教授,還來到大眾報業集團,為員工講了一堂儒學課。晚餐時候,大家在一起交流、切磋,像老朋友見面般自然、融洽。至於臺灣演藝界,只要走紅,接下來就會來大陸打市場。我詢問中國時報國際廣告部的李雯倩小姐,眼下臺灣有影響的作家和走紅歌手,她説出了龍應臺、柏楊、李敖、周傑倫、蔡依林等,和我們熟悉的完全一樣。

  兩岸正式開放出版品始於1987年。其實,在這之前,兩岸文化交流的渠道已經打通。上世紀80年代中期,龍應臺以一本《野火集》燒遍臺灣,同時也在大陸颳起“龍捲風”。尤其是那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猛烈抨擊臺灣時弊,也讓大陸讀者同聲相應,熱血沸騰。大陸也出現過柏楊、李敖熱,這兩門“大炮” ,對中國傳統文化狂轟濫炸,批倒批臭,叫它永世不得翻身。柏楊把中國文化喻為“醬缸”,流傳甚廣,影響至深。李敖更加尖酸刻薄,岳飛的《滿江紅》有句“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不過是比喻,李敖卻由此得出結論:中國文化是吃人文化。如今,龍應臺已經沒有了當年的一腔熱血,開始寫起母子通信,這其實標誌著臺灣社會文明的提升。柏楊、李敖在大陸讀者心目中也已經不覺新鮮。佛學大師星雲、聖嚴、證嚴、惟覺的書籍在大陸流行起來,朱天心、朱天文這類“小女人作家” 也在大陸找到了讀者群,而臺灣的歌星、影星,則成了大陸一些青少年追捧的偶像。大陸的發展進步,使人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樹立起來,對傳統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對文化有了更多包容,也標誌著人們的生活走向常態。

  臺灣並不遙遠,體現在經濟、 文化,更在於大陸和臺灣的血脈之情。和臺灣各界人士碰面,他們總要説起自己的祖籍。中時集團總管理處策略長蔡致中,主動和我攀起山東老鄉。問他哪一代來到臺灣,他説已經10代。雖年代久遠,血緣和鄉情仍在。他看過《闖關東》的碟片,感到臺灣人和闖關東的山東人極為相像,便建議電視臺播放,也得到了同意,可惜因為版權問題沒有做成。福建《湄州日報》的胡社長,和臺灣《更生報》的謝社長攀上了老鄉,謝社長的祖居和胡社長在一條街上。這個巧合,成了一條新聞,第二天便登上了《更生報》。

  臺灣是一個移民社會。經過從明清開始的三次大移民,大陸移民的後裔佔到目前臺灣總人口的95% 。在一次私人便宴上,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政策委員會副執行長黃福田都對此特別予以強調。黃先生告訴我們,大陸移民來到臺灣,都帶來了祖宗牌位,上面都打著堂號,上溯很多代。比如,李姓為隴西,林姓為西河。他説,我們黃姓是江夏,根在洛陽,這怎麼可能忘得下、抹得掉呢?

  在臺東的花蓮縣,我們深深感受到這種同根同脈的手足情。為接待大陸媒體代表團,縣長傅萁風塵僕僕從臺北趕回來,組織了花蓮各界知名人士參加的大型歡迎宴會。他鄭重地向來自大陸的每一位客人贈送當地特産玉石、大米、高山茶,安排了當地原住民阿美族、太魯閣族的歌舞表演。酒宴開始,他首先“打一圈”,一口氣喝下十多杯。氣氛推向高潮,主客同臺唱起來、跳起來。一曲又一曲,大家手牽手,意難盡,情難了。傅縣長手拿麥克風,讓渾厚的聲音響徹宴會大廳:“中華民族是一家,兩岸同胞是兄弟。兩岸攜起手來,21世紀是中華民族的世紀。”這番話,引起長時間的掌聲,因為它道出了兩岸同胞共同的心聲。 (記者 傅紹萬)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