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臺灣人看大陸:藝術798 斑駁中綴飾現代浮華

時間:2010-09-10 10: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7月17日,在北京798藝術中心展出的《希望隧道》,部分呈現了汶川地震的災難現場。中新社發老羅 攝

  臺灣《旺報》9月10日刊文《臺灣人看大陸:藝術798 斑駁中綴飾現代浮華》,作者説,很難想像“798”三個硬梆梆的數字是表達花花藝術,而北京有名的前衛藝術區確實呼名“798”,喜歡視覺藝術的人想去北京的藝術區798逛逛,這心理等同作為19世紀的藝術愛好者想去巴黎,20世紀的想去紐約。

  原文摘錄如下:

  太多的商業文明

  去歲秋末,終於有機會瞧瞧北京798。可那天天氣微寒又下雨,觀覽情緒受影響而有些晦暗,也因“798”地大龐雜,區內藝術家工作室、展覽館、畫廊、各式文化交流、餐廳酒吧咖啡屋時尚店書店等等,幾乎無一不全,好像正餐前的十味冷盤,展示多味于一盤,對旅遊人而言,也得到了某種便利;然,太多的五花八門,使人眼花撩亂、力不從心。本來是抱著觀賞純藝術的心情走進“798”,卻被太多的商業文明打亂。

  也許21世紀的藝術不能再被“純文明”所囿,我們的意念得跟進時代節拍。北京想和世界其他大都會比擬的雄心壯志,在“798”可看出端倪。北京不但了解文化藝術對現代大都會的重要,而且看見了其間潛藏的無窮商機,北京因而要迎頭追趕,追到了十足的藝術表像,在大時代的節奏中樹立迎風招展的旗幟,卻忘記了武裝精神文明,少了些內在的樞紐。換言之,北京仍有再拓展的空間與潛力。

  強烈吶喊為基調

  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素為現代化所苦,或説素為現代化所迷,以致失了自我定位。而中國的潛力,其實也就在“未濟”──尚未成功,仍需不停止地傾力而為。而藝術尤其不應有什麼所謂的“結論”或“終點”。“798”的作品大致以孔武有力,或強烈的吶喊為基調;其中亦不乏倣襲素質;當然也看到清新平和之作,和藝術家熱情的創作力。他日若有專人規劃輔佐,使美學精神漸次普及群眾,再配以宏觀的城市設計方案,經濟和文化效益齊頭並進,北京必能不斷向前推演,成為真正的“東方的東方”。

  北京798藝術區原為棄置的工業廠房,後以租金便宜、廠房空間寬敞、交通便捷,被一群藝術家租賃作為他們的創作天地,不意日後竟發展為多元藝術區。原址建築採用德國包浩斯藝術風格,講究實用簡約。結構採紅磚瓦墻、石柱鐵架,室內空間高闊,部分墻上仍保留從前的毛式標語,頗有“舊邦新命”的感覺。又有送不走舊的,來不了新的矛盾。就這樣在斑斑駁駁中綴飾現代浮華,新舊夾陳,菁蕪混雜,宛如走在沒有斑馬線、沒有紅綠燈的路口。藝術798,曾經是一個意外,今日猶在醞釀,而它的未來,作為一個世界性文明都城的藝術導航,自然是眾所引頸期盼的。

編輯:何建峰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