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60年來,要提到的第一位歷史人物當然是毛澤東主席。之所以要同時提到蔣介石和奉化溪口,是因為上個週末到溪口蔣氏故居參觀了一次,其情其景,讓人想到了1949年那個特殊的年份。
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在溪口這個小小的地方,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縮影,走近那段歲月,由這個剡溪出口處放眼全國,另有一番感慨,別有一番思考。民國時期,特別是蔣介石三次下野期間,溪口一度成為國民黨指揮中心,南京與溪口之間軍政要員頻頻往返,溪口鎮上車水馬龍,冠蓋如雲,在民國史上曾經産生過很大影響。
然而在這一年,毛主席和蔣介石迥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及他們所代表的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的消長,經過二十八年量變的積累後發生了質的變化,使人們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有了嶄新的希望和猜想。這時候奉化溪口這個特殊的地方,人們對於未來的遙想自然與其他地方不太一樣了。
想起來那個時候,溪口一定是人心惶惶。曾經的引以為傲的貴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老鄉終於要離開了,而且將去的地方是那麼遙遠,橫亙一第寬闊的臺灣海峽;離開後的歸期又根本無法預測。長期受到蔣介石打殺的共産黨的部隊要來了,對於蔣介石的老家,對於他老家的人將會如何處置呢?
在蔣的故居豐鎬房的展廳裏,有一幀他與族長分別時的照片。照片上族長似乎在問他什麼時候能夠回來。那時的人只怕是沒有今天的覺悟,蔣介石一走,自然如喪考妣,哀聲一片,尤其是長期得以蔣介石庇護的族人們。蔣介石當時伸出了三個手指頭。
後人猜測老蔣當時的意思,應該是指三年。有美帝國主義的支援,剛剛到臺灣的蔣介石對於自己殺回大陸,還是信心百倍的。不過三年之後,他不僅沒能反攻大陸,還接連丟掉了沿海的諸多島嶼。如果不是毛澤東遠見卓識,讓他保留了賴以聯繫大陸的紐帶金門各島,蔣介石只怕連臺灣也呆不牢,只能到美國或者其附庸國當寓公了。
後人又猜是三十年,不過蔣介石沒有等到三十年。在離開家鄉二十六年之後的一九七五年,他終於徹底“放棄”了反攻大陸的想法,回到了天國。他是想回來的,一開始是想打回來,後來也有過其他想法,比如,據後人披露,他也曾與毛澤東等中國共産黨高層有過試探性的聯繫。而在他“主政”臺灣期間,對於臺獨與分裂主義,一直予以嚴厲打擊,倒也不失為一個有血性有骨氣的中國人。僅此一點,他真的想以一種和平的方式回到大陸,也是可能的。我想,後來中國共産黨高層領導人對於一國兩制的設想,雖然不是受到他的這種情結的啟發,但多少一定是有關聯的。
但他終究是沒有在有生之年重回大陸,回到他的家鄉溪口村。雖然蔣介石在遺囑所言:日後光復大陸,中正生於斯長于斯,要將遺體移返南京,葬于中山先生之側。現在“光復”大陸成為泡影,他的遺體經防腐處理,暫安放于桃園縣慈湖行館內的黑色大理石棺槨內。不過據説這裡非常像故鄉溪口,蔣介石因思母而在此修行宮,名之曰慈湖。固執的蔣也只能在這裡夢回故里,"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了。
1996年前“總統”李登輝贏得大選後,對李不信任的蔣緯國曾公開主張,將兩蔣陵寢移回大陸浙江奉化老家,以示落葉歸根,引爆兩蔣移靈的話題。但當時還在世的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及蔣方良都贊成在臺灣先舉行國葬,等兩岸統一,再奉安大陸。不過,終究因為家屬意見及當時的政治氣氛等種種因素,始終沒有付諸實際行動。如今,蔣緯國和宋美齡也已先後逝世。蔣介石什麼時候能夠奉安大陸,就誰都無法知道了。
後來,人們對於蔣介石的三個手指頭,又有了新的猜測,説是指“第三代”。這也許是受到了蔣經國的兒子蔣孝嚴(章孝嚴)四次到溪口,第四次又正式認祖歸宗,改章姓為蔣姓一事的影響。蔣介石不是神仙,能夠預測到三代以後的事,這些猜測終究是些無稽之談。如果真的要在三種猜測中選出一種的話,依蔣的個性及當時的背景,第一種的可能性應該更大。他當然是想三年後就回來的。
其實,不僅是他自己想回來,就是他的“老對手”、“老朋友”毛澤東,也可能是有等他有朝一日回老家看看的心理準備的。194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21軍61師進駐溪口,溪口解放。毛澤東主席指示“在佔領奉化時,要告誡部隊,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築物。”
這一點,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的遠見和大度。説是遠見,是因為要留下蔣介石思鄉的根,讓他牢記儘管跑到了臺灣,但兩岸還是一家。説是大度,這一點是盡人皆知了。毛澤東6位直系親屬包括妻子楊開慧在內被國民黨殺害,他的祖墳被蔣介石挖開好多次,但他還是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以德抱怨,下令保護好蔣介石的故居和祖墳。
當然,在文革期間,蔣的故居受到過一定的損害,但當地人們很有智慧,用毛主席語錄保護了其他一部分。同時,中央得知消息後,也隨即對溪口的文物古跡加以保護。所以,到了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此後,中央就撥專款修繕和恢復蔣氏遺跡。1984年,蔣氏遺跡作為旅遊景點正式開放。現如令日日訪客如雲,而這溪口的蔣介石故居與京、滬、穗等地的蔣介石舊居一樣,成了研究中國現代史寶貴資料。
可以説,在國共兩黨長期的交往中,毛澤東與蔣介石既是一對“冤家”,也可以算是一對“老朋友”。自從他們踏上政治舞臺起,就開始了相互合作與鬥爭,並終其一生。在這期間,毛澤東至始至終表現出來的遠見與大度,確實是蔣介石所無法比擬的。最終兩人的成敗,最根本的原因固然是他們信奉的主義不同,但他們兩人的個性修為,也有一定的關係。
1949年10月1日,當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時,蔣介石不知有沒有在想近三十年兩人的鬥爭中,自己到底輸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