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5月8日消息 臺灣《旺報》“大陸人看臺灣”欄目今天刊發署名文章《最市民的城市》。文章認為,臺中市的老舊,從一中街和逢甲夜市可以看出,那裏有熱鬧的夜市和商業,有無數往來的人群,從中發現最市民的城市感覺和臺中人最平凡的生活方式。在臺中,作者沒有品讀出所謂國際化,也沒有讀出商業化,倒是讀出了濃濃的生活味道和濃濃的小日子。
文章摘編如下:
臺中,是我們臺灣之行的最後一站,因為從地圖上看,它和廈門在幾乎相同的緯度上,如果有一天臺灣海峽裏有了一條海底隧道,臺中可能就是我們最早到達的城市了。
從臺北到高雄,我選擇了價高時短的高鐵;從高雄到臺中,我選擇了穿行各個城市的臺鐵。每到一站,大量的乘客上下車,似乎這就是他們普遍的生活方式。
火車我常坐,大學時坐上兩天兩夜去上學。坐在開往臺中的火車上,我似乎走進了時間隧道,回到了曾經的日子。雖然臺鐵車廂的座位和我們的動車座位一樣舒服,但當車廂門開啟時,車輪和鐵軌間強烈的碰撞聲還是會闖進我們的耳朵。那種聲音是曾經我們往返家鄉和校園之間才有的,很響但很有歷史的節奏感。
走下臺鐵,走出車站,一個很有味道的火車站呈現眼前,車站雖小,但建築極富歷史感。週末繁忙的車站前,人群川流不息,每輛經過的公交車都被放學的孩子、和各種理由乘車的人們塞得滿滿。我們選擇了計程車,一位曾是山東兵的司機師傅為我們服味道服務。
走出車站,經過熱鬧的一中街區,經過現代的中正路和臺中港路,到達另一個熱鬧的逢甲街區。臺中新,新在一中街和逢甲夜市之間的地區,臺中舊,舊在一中街和逢甲夜市附近。舊的地方有熱鬧的夜市,有熱鬧的商業,也有無數來來往往的人群。
我們沒有選擇去新的地方,因為用金錢和現代設計打造的新建築,不能完全包容一個城市的古老文化。我們選擇舊,選擇最市民的城市感覺,選擇看最平凡的臺中人的生活方式。
逢甲夜市一條以逢甲路為主的夜市,穿行之間各個路段,到處都是人群,到處都是小食店舖,到處都是商品交易。我們分不出哪是頭,哪是尾,只有以逛累為由停下腳步。
逢甲大學就坐落在最熱鬧的逢甲路盡頭。夜晚進入學校,操場上還有排球訓練、足球比賽,學生們拿著書本穿行校園,教室的燈光閃耀告訴我們他們還在實驗,還在讀書。我猜想逢甲大學大概不需要食堂的,那麼多食物可供選擇,還需要像我們一樣去食堂排隊打飯嗎?
我們也去了一中商圈,吃了很多小食,看見成群結對的學生們一起享受美食聊天的小生活。也去了臺中公園,聽見老人們一起唱歌,孩子們逗弄公園裏不怕人的松鼠。
臺中沒有捷運,但乘坐公交車的前8公里是免費的,沒有從城市中讀出國際化,讀出商業化,倒是讀出了濃濃的生活味道,濃濃的小日子。
喜歡臺中,也喜歡臺中的太陽餅,總有一日,我要跨過海峽,開車走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