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9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在臺灣 沉醉在快樂與幸福之中》,作為廣東中山大學與臺灣政治大學的交換生,作者講述了他的“臺北印象”:在臺北更多的,是一種手足間的情誼。
文章摘錄如下:
在我這20年光景中,對我而言最重要的3個城市:北京、廣州、臺北。北京,是我生長18年的家鄉;廣州,生活了2年的老朋友;臺北,這半年的邂逅。總愛用這3個不同的城市做比較,區別出它們的性格,體會它們不同的氣質。
最初印象友善熱情
記得剛開始接觸臺灣,要從機場說起,下了飛機,機場外好多小黃面包車,機場不大,也不豪華,但功能俱全。沒有北京首都機場氣派端莊的威嚴,也沒有廣州白雲機場的雙層豪華大廳,但卻多了一分小巧質樸。
下了機場,來接機的臺灣同學,這是我第一次與臺灣人有了較緊密的聯係,他們友善、熱情,最重要的是,他們正在當志工,不和學分、經濟利益挂鉤,一種真誠的公益精神深植我心,這種最純粹的奉獻助人精神,是發自內心的,虔誠且美好的。
如果用4個字來形容我對臺北最初的印象那就是“友善熱情”。
和廣東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臺北人關心你勝過喜歡你的錢。一方面可能廣州是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與這樣的歷史傳統有著很大的關係,另一方面和廣州靠近海港的獨特地理位置有關,人會比較務實,生活也會比較物質化,多了一種商人的格調。而在北京早晨的地鐵上,常見能身旁乘客正在看的7、8種不同的報紙,走在大街上,純正的京片子到處飄著。他們更關心政治,生活,甚至本身就是政治的一部分,有一種皇城腳下的味道。
遇見老鄉熱心攀談
但是在臺北,人都很友善,他們的語音語調和說話的方式,會讓你感到很禮貌很舒服。臺北人的熱情,不同于北京大多只限于特殊年齡階段的人會特別熱心,而這里,是幾乎分散在所有的年齡層,你在哪里都會有熱心的臺灣人主動和你搭訕,問你是哪里人,說自己在大陸的往事。
機場的服務生,小吃店的老板娘,賣超級無敵棒好吃臭豆腐(它的牌子就是“超級無敵棒好吃臭豆腐”)的店員,買炸雞排的顧客,都會主動找上門來和你談談,熱心的火候掌握的剛剛好,既不會很生硬更不會招人厭煩,很舒服很溫暖。
印象最深的是機場賣飲料的店員大聲向別人炫耀說“這是我老鄉,快給我老鄉加冰塊,就在那邊!”盡管我是北京人,她卻很開心的跟我說,她是哈爾濱人和我是老鄉,很可愛,我很喜歡。還有米線店的老板娘,她是吉林人也說是我的老鄉,並興奮地說著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還說哪天等我有空閒要開車帶我去市區玩。在臺北更多的,是一種手足間的情誼。
有時自己都不敢相信,來臺北的第一天,就可以發生那麼多的趣事。我和臺北的初次相遇,注定了我會像愛北京與愛廣州那樣,沉醉于快樂與幸福之中而無可自拔吧!(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