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道,臺北市立動物園今年成功復育11隻臺灣特有鳥類“藍腹鷴”,動物園表示,復育成功的小藍腹鷴,外型像小雞,頭上有好幾條暗褐色縱紋和眼線,可以讓它們安全地隱藏在森林底層。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全世界只分佈在臺灣的“藍腹鷴”,生活在中、低海拔的闊葉樹或混生林中,常于清晨或黃昏時出現在林道上,或林下開闊處覓食,生性隱密、警覺性高,常悄然無聲地活動,不容易被看到,稍微受到驚擾,就會立刻鑽入草叢或迅速飛走。
而動物園的藍腹鷴家族,位於鳥園珍禽區入口第一個欄舍,當有人靠近,就會聽到鳥爸爸輕聲發出“郭、郭、郭、郭……”單音,好像在通知媽媽和小寶貝們有人來了。
動物園表示,藍腹鷴是雜食性,它們會用腳爪,刨開地面的落葉,撿食蚯蚓及其他無脊椎動物,只要看到鳥媽媽,小鳥一定跟在附近,累了就窩在媽媽的翅膀下休息。
鳥媽媽全身紅棕色的羽毛散佈黑色斑紋,在樹叢間是很好的保護色而藍腹鷴雄鳥,全身大部分為藍黑色,帶有紫藍色金屬光澤,頭部呈暗藍黑色,有白色羽冠,背部白色,肩羽紫紅褐色。
動物園表示,求偶行為很特別,雄鳥會不停點頭,同時側身展示背上炫麗的羽毛,接著圍繞著母鳥一圈圈的跳起求偶舞。至於雌鳥全身紅棕色,散佈黃褐色箭頭狀斑紋,是育雛絕佳保護色,它們喜歡在晨昏時分出來覓食,夜間則棲息于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