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西嶼的二崁古厝,其中有一特別的“褒歌館”,裏面蒐羅不少褒歌資料。(圖片來源:臺《聯合報》)
興建自清咸豐同治年間的二崁村聚落,是澎湖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也是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聚落面積很小,大概從巷頭走到巷尾就結束了,卻有獨特風土民情,還有咕咾石(珊瑚殘骸)建築。當地文史工作者許國峯説,“以前在澎湖最有錢的人用磚瓦蓋房子、第二等有錢的人用石頭,最窮的人才用咕咾石,咕咾石的優點是透風性好,因此不容易聚集濕氣”。雖然二崁也是閩南建築,卻因為地理環境不同,特色也與福建不同。
二崁大部分宅舍還遵守傳統禁忌,約定俗成是蓋房高度不得超過村內唯一的廟宇“二興宮”,二崁不像一般澎湖人討海為生,二崁以經商為主,布行、藥材行為主,高雄有些陳姓藥材商,很多都來自二崁。經商需要有條件就要有學問,懂得記帳,也就是屬於文職的聚落。此外,二崁也是單姓聚落,排外性很高,女性只能嫁出去或招贅,維持宗族的完整性,即使被招贅,子孫也要改姓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