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為什麼需要穿尿布?因為長途飛行回家,沒有時間停下來方便?
每年春天從南方北返的應群,經過中部的八卦山區,北部的觀音山地區也是其中重要的“驛站”,、北返時的“清明鳥”~灰麵鵟鷹,讓人們抬頭欣賞不顧脖子酸的,還有“鳳頭蒼鷹”、“大冠鷲”、“赤腹鷹”等,讓春天的觀音山不僅適合登高健身,天空中更熱鬧無比。
在大眾化的生態觀察活動中,最早的賞鷹活動多半聚焦于墾丁臺灣公園的社頂公園與滿州鄉境內山林。每當北方大地進入寒冬之後,大批的鷹群便結隊南飛,抵達墾丁地區的時候,約莫在10月10日的前後。
來年春天,這群避冬的猛禽準備返回北方老家,於是再度經過臺灣,但中途休息站與南遷時不同,較大的群體選擇了中部的八卦山區落腳過夜,因為抵達的日子約莫在清明節前後,於是又有人稱它們為“清明鳥”、“南路鷹”。
這群猛禽在彰化休息過後,下一站便抵達北部的觀音山區,因為此處是橫越海峽之前最後的“休息站”,養精蓄銳之後,隔天便繼續北飛的返鄉路。
鷹群中有一種被觀鳥人戲稱“穿尿布的老鷹”,原因在於它白色的“尾下覆羽”,在展翅飛翔時看得相當清楚,蓬蓬鬆松的相當有趣,當然也有人用優雅一點的稱呼,叫他做“穿蓬蓬群的老鷹”。
不管穿尿布還是蓬蓬群,這種鷹的名字叫做“鳳頭蒼鷹”,是普遍的臺灣特有亞種,常見於平地山腳至低中海拔山區、開墾區與闊葉林,食物以鳥類、鼠類、松鼠、蜥蜴為主,也會捕捉蛙類與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