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島資訊

三叉戟怒海破浪 鏢來鮮美旗魚

時間:2011-11-24 13:53   來源:華夏經緯網

  持續的陰霾天候伴隨著不尋常的滂沱大雨,印象中總是藍天碧海的東海岸,變得灰濛濛讓人有點“鬱卒”,但這種天候卻有一群人,非但沒有鬱悶的權利,還會頂著大浪出海,越是惡劣的海象,越能展現這群“旗魚鏢手”的堅毅剽悍! 

  每當東北季風強勁吹拂的十月過後,隨著黑潮洋流而來的白肉旗魚就會靠近東海岸,身經百戰的“旗魚鏢手”,興奮地準備迎接那堪稱海中游速最快的大魚,對於這一年一度久候的相遇,充滿期待。 

  黑潮洋流的流向從南往北,為東部海域帶來豐沛的各類魚種,然而,中秋過後的東北季風正好與洋流方向對衝,秋冬的東部海域經常是巨浪滔天,讓漁民出海作業,倍增辛苦與危險。 

  即使現代漁撈技術精進,東部沿海,尤其在臺東成功、花蓮石梯坪一帶海域的漁民,在旗魚季來臨時,依舊謹守著從日據時期便傳襲下來的“鏢刺”技法,也就是以人力舉起長且重的“鏢槍”,在大海中射向遊速飛快的旗魚,再以人力拖上漁船。 

  射于的鏢槍尖端,有如希臘神話海神“波塞冬”(Poseidon)手持的三叉戟,據稱重量達28公斤,之所以堅持用“鏢刺”,原因在於刺到的旗魚,血液不會凝結在體內形成腥味,做為上等生魚片的魚肉才會鮮美。 

  旗魚喜愛在海水錶層飆速,但在茫茫大海、惡劣天候下,要能看到它們的蹤影、精準掌握它們瞬間浮出水面的時間,就需要過人的眼力、經驗與技巧。因此,漁船上會有1位經驗豐富的“看魚手”,指引船長行進的方向;船首鏢臺上則立有“正鏢手”、“副鏢手”各1名,發揮合作無間的團隊戰力。 

  一旦發現魚蹤,正鏢手先出手,若錯失,副鏢手才能出手,還得針對魚首或魚尾出鏢,以免損及魚體,白白糟蹋了最高檔的白旗魚,而支援鏢手在顛簸震蕩的漁船的,竟然只是兩條用消防水管做成的“腳環”。 

  鏢旗魚相較于圍捕行為,尤其是如捕捉黑鮪魚,是一種臺灣已經少見的“健康漁法”,也是難能可貴且別具特色的“漁業文化”,但也由於漁獲量不大、工作辛苦且危險,面臨後繼無人、技法失傳的危機。 

  【今日新聞】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