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後宮外觀
大天後宮主祀
大天後宮,俗稱臺南大媽祖廟,位于臺南市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初建于明永歷18年(1664年),原為明鄭時期寧靖王朱術桂之府邸,施瑯克臺後,以媽祖顯靈協助破逆為由,奏請改建天妃宮,是臺灣最早的官建媽祖廟,原稱“天妃”的媽祖受封為“天後”,也由此廟開始。
大天後宮供奉的主神,也就是俗稱的媽祖婆,是臺灣民間的宗教信仰中最普遍的神明。鎮殿媽祖端坐正殿,法相雍容莊重,相傳乃泉州名師所塑,已有300年歷史,說是臺灣泥塑雕像的代表之一。千里眼、順風耳兩將陪祀在旁,栩栩如生;一般廟宇門上皆繪有門神,而大天後宮為了顯示天後的尊貴,不繪門神,改以門釘替代來裝飾。大天後宮由于地位崇高,所以歷代名人所貢獻的匾額不勝枚舉,梁上懸滿歷代帝王禦筆親題及文武官員獻頌名匾,贈匾之豐,冠絕全臺,其中尤以康熙“輝煌海澨”、雍正“神昭海表”等6塊清代禦匾最富歷史意義,亦彰顯天後之崇高地位。